俄乌战争从2022年2月24日开打,到现在已经拖了1000多天,成了二战后欧洲大陆上耗时最长的战争。
这场仗打得全世界都跟着遭殃,能源涨价、粮食短缺、经济下行,谁都没想到会拖这么久。
各国一开始还忙着站队、制裁、援助,现在回头一看,才觉得事情不对劲。

俄乌战争打了1000多天,算下来快3年了。
战场上乌克兰和俄罗斯还在死磕,谁也没能彻底压倒谁。
乌克兰靠着美国和欧洲的武器和资金撑着,俄罗斯则是咬牙硬抗西方制裁。
这仗打成了拉锯战,双方损失都大得吓人。
据联合国统计,到2024年10月,乌克兰平民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万,受伤的超过2万,俄罗斯那边也好不到哪儿去,士兵伤亡数字官方不说,但外界估算至少几十万。

这还不算毁掉的基础设施和流离失所的难民,乌克兰好多城市都成废墟了。
战争一打,全球经济第一个遭殃。
俄罗斯是能源大国,乌克兰是粮食仓库,这俩一掐架,能源和粮食供应全乱套了。
天然气价格2022年暴涨,欧洲老百姓取暖费翻倍,有些地方甚至烧柴火过冬。
粮食这边更惨,乌克兰小麦出口受阻,非洲和中东好多国家直接闹饥荒。
联合国粮农组织说,2023年全球挨饿的人多了1.5亿,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场战争。

西方国家一边倒支持乌克兰,制裁俄罗斯搞得热火朝天,美国带头扔了几千亿的援助,欧洲跟着凑份子。
可俄罗斯也不是吃素的,拉拢伊朗、朝鲜这些国家,硬是顶住了压力。
结果国际关系越来越紧张,联合国开会吵成菜市场,谁也说服不了谁。
地缘政治风险也蹭蹭上涨,北约东扩脚步加快,俄罗斯跟西方的对立更深了,整个欧洲都弥漫着冷战味儿。

俄罗斯好几次放话不排除用核武器,乌克兰这边也有西方提供的先进武器,双方火药味越来越浓。
2023年,国际原子能机构警告,扎波罗热核电站被战火波及,随时可能出大事儿。
恐怖主义也趁乱抬头,欧洲边境难民激增,极端势力混进来搞破坏的可能性大了不少。总之,这1000多天,世界没一天安生过。

战争一爆发,各国都忙着选边站队,美国和欧洲直接下场帮乌克兰,俄罗斯拉着自己的小圈子对抗。
我国从头到尾就一个态度:不掺和、不站队,呼吁大家坐下来谈。
这立场听着简单,但背后有不少门道。
我国跟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有生意做,俄罗斯是能源和军火的大伙伴,乌克兰是粮食和技术的供应商,哪边都不好得罪。

再说了,我国一直推的和平外交政策也不是瞎喊的,打仗不符合我国的发展需求。
2022年2月战争刚开始,我国外交部就表态:尊重各国主权,反对武力解决争端,希望对话谈判。
这话说了1000多天,没变过。

我国不站队就不会被制裁拖累,也不会丢了跟两边的贸易。
不掺和就不会被西方当靶子,也能保持在发展中国家里的中立形象。
不卷进去,就不会被战争的火烧到自家门口,这是个既保自己利益,又不惹麻烦的聪明做法。
别看我国不站队,也不代表啥也不干。

我们的人道主义援助没少出,2022年3月,中国红十字会就给乌克兰送了5000万人民币的物资,后来还陆陆续续捐了不少。
国际调解上,中国也没闲着,2023年提出过“政治解决乌克兰问题”的12点建议,核心就是停火、谈判、别升级。
虽然没啥国家真听,但态度摆出来了。

国际社会反应那叫一个五花八门,有人点赞,有人骂街,热闹得很。
俄罗斯肯定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普京好几次公开说中国立场“公正客观”。我国不制裁俄罗斯,还保持贸易往来,等于间接帮了忙。
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挺中国,比如印度、巴西这些,他们觉得中国不跟西方跑挺好,多个选择总比一边倒强。
还有中东和非洲国家,觉得我国呼吁和平是真心为穷国着想,毕竟战争一打,他们粮食都吃不上了。

美国和欧洲就不乐意了,美国老早就说中国“暗助俄罗斯”,嫌中国不加入制裁,不给乌克兰送武器。
2023年,美国国务院还公开点名,说中国立场“模棱两可”,等于帮凶。
欧洲也跟着抱怨,特别是东欧国家,觉得我国不站乌克兰这边就是不负责任。
还有人拿贸易说事儿,说我国跟俄罗斯做生意是“趁火打劫”。
总之,西方觉得我国不跟他们一条心,就是问题。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个信号:你不一定得跟着西方走,自己有自己的路。
对大国关系来说,我国的态度也缓和了点紧张气氛,至少没让俄乌问题彻底变成“东西方大战”。
俄乌战争打了1000多天,各国现在才回过味儿:这仗没赢家,拖下去大家都累。
我国一年前,甚至从战争一开始就选的路——不掺和、不站队、推和平——现在看还真没啥大错。
参考资料
《化解危局,唯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俄乌冲突的历史经纬与时代警示》 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