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信息自由法案》公开文件、目击者证词及学术研究整理,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UFO现象仍属未解之谜,请读者理性探讨。
2020年12月29日,夏威夷瓦胡岛夜空上演了一场震撼全美的追“光”大戏——一个比电线杆还大的蓝色棒状发光体以无声高速掠过天际,最终坠入海中。当地民众驱车狂追5公里,拍下坠落全程,警方、联邦航空局介入调查却至今未解。这场集多角度目击、完整影像链与官方沉默于一身的UFO事件,究竟是外星文明来访,还是人类未知科技实验?
“它像一根发光的蓝色钢管,但移动速度比飞机快10倍!”目击者莫里亚至今回忆起那个夜晚仍心有余悸。当这个神秘物体从她头顶掠过时,没有引擎轰鸣,只有诡异的寂静。她和伴侣猛踩油门,在高速公路上与“幽灵”赛跑,亲眼看着它沉入大海。更离奇的是,警方赶到后,另一道白光竟沿着相同轨迹消失……

全民追“光”的疯狂一夜
晚上8点刚过,瓦胡岛西海岸的居民们突然被天空中的异象吸引。一个长约12米、泛着冷冽蓝光的棒状物体正以“违反物理常识”的速度低空飞行。超市收银员萨宾抓起手机冲出店门,镜头里,这个不明物体像被无形力量牵引着,时而直线冲刺,时而在云层间直角转弯。
“我发誓它避开了所有电线!”出租车司机乔瑟夫在社交媒体上传视频时写道。画面中,蓝光贴着高压线下方半米处擦过,却没有引发任何电磁干扰。根据《信息自由法案》披露的军方记录,连珍珠港军事基地的雷达操作员都观察到异常信号,但未采取拦截行动。短短15分钟,警方接到超过40通报警电话,这场追逐战彻底点燃了夏威夷的冬夜。

5公里生死时速
最戏剧性的追逐发生在法林顿高速公路。莫里亚和男友原本正在海边散步,发现异象后立刻跳上车追赶。仪表盘显示他们一度飙到时速180公里,却仍被蓝光远远甩开。“它经过椰树林时,树叶连晃都没晃一下。”莫里亚事后回忆,这个细节让调查人员百思不得其解——如此庞然大物超低空飞行,按理说会引发强烈气流。

追至纳纳库利海滩时,两人目睹了最惊悚的一幕:蓝光突然垂直俯冲,像刀切黄油般无声没入海水,海面仅泛起一圈微弱的涟漪。更诡异的是,10分钟后赶到的海岸警卫队用声呐扫描了方圆3海里,既没发现残骸,也没检测到辐射或磁场异常。一名参与搜索的潜水员私下透露:“那区域的海床平整得像是被熨斗烫过,连条鱼都没有。”
官方回应引发更大疑云
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次日召开紧急发布会,发言人伊恩·格雷戈尔的表态耐人寻味:“当晚该区域没有任何航空器报备飞行,雷达记录完整无误。”这句话间接排除了飞机、无人机等常规可能性。而军方三缄默的态度更引发猜测——有眼尖网友发现,蓝光坠落点距美军秘密水下监听站仅8海里。
民间调查者肯尼通过《信息自由法案》获取了部分通话记录。一段警方无线电录音显示,调度员曾询问:“要通知海军研究局吗?”对方沉默数秒后回答:“上级说不用。”这种反常操作,与2017年瓦胡岛黄光UFO事件如出一辙。当时多个居民报告看到足球场大小的黄色光团悬停,军方同样拒绝置评。
科学界吵翻了天
事件曝光后,全球UFO研究组织各执一词:
1. 人造物体派:加拿大航空工程师瑞玛认为可能是军用电磁滑翔器,这类装备采用离子推进技术,可实现无声高速移动。他举例说,美军2018年测试的“沉默之鹰”无人机就具备类似特征,其外形酷似12米长的金属棒,且能在关闭引擎后滑翔80公里。
2. 自然现象派:东京大学天体物理团队提出“球状闪电聚合体”假说,称罕见气象条件下,多个球状闪电可能融合成棒状结构。不过这种理论无法解释智能避障行为,且夏威夷当晚气象数据显示空气湿度仅45%,不符合球状闪电形成条件。
3. 外星飞船派:前五角大楼顾问路易斯·埃利桑多直言,该事件符合2017年美国政府机密报告中“第5类UAP(不明空中现象)”的所有特征——反重力移动、无热辐射、电磁隐形。但他也强调:“没有残骸就意味着无法验证,这始终是个死循环。”
未解谜团持续发酵
五年过去,这起事件仍霸占着维基百科“21世纪十大UFO目击事件”榜单。2023年SpaceX火箭在夏威夷造成蓝色螺旋光现象时,无数人误以为“那个东西又回来了”。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凯特博士指出关键差异:“火箭燃料结晶会产生扩散光斑,而目击视频中的蓝光具有明确几何轮廓。”
当地渔民之间流传着更离奇的传说:每逢月圆之夜,坠落海域会透出微弱蓝光,但科考队多次勘探均一无所获。2024年,海洋学家帕克团队使用深海机器人拍摄到疑似撞击坑,但坑内结晶物经检测仅为普通二氧化硅。“就像有人用激光雕刻了海床,然后故意擦除所有证据。”帕克在学术会议上无奈表示。

或许正如NASA前宇航员勒罗伊·乔所说:“宇宙中肯定存在比我们高级的文明,但我不认为他们会用这么招摇的方式打招呼。”这场蓝色追逐战留下的最大启示是:人类对天空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哥伦布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