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暨南大学将迎来一位特殊的学生——跳水女皇全红婵。
当她的名字出现在学校招生办的保送名单上时,瞬间点燃了社交媒体。
人们纷纷好奇:这位18岁的奥运冠军,是如何从跳台走向课堂的?
她的小学学历,能否适应重点大学的学习节奏?
消息一出,网络上质疑声浪此起彼伏。
“小学学历读重点?
这怎么可能?
”类似的评论迅速登上热搜,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一部分网友认为,运动员的培养模式侧重于专业训练,文化课学习往往被压缩,全红婵的学历背景是否足以应对大学的挑战,令人担忧。
回顾全红婵的成长历程,2021年东京奥运会后,她落户广州,被广东实验中学特招。
此后的四年,她就像在高低杠上旋转跳跃般,在国家队训练馆和教室之间来回奔波。
训练的间隙,她见缝插针地补习文化课。
网络上流传着她认真学习的视频,咬着笔杆解题的模样,让“天才少女”的形象更加丰满。
暨南大学体育学院负责人和教育部针对公众的疑问,专门进行了详细的政策解读。
根据教育部《2025 年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办法》,国际级运动健将可以申请保送,并且只需要具备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
事实上,近三年来,全国已有127名奥运冠军通过这一途径进入高校深造,其中包括陈芋汐、管晨辰等知名运动员。
这项政策为优秀运动员提供了进入高等学府的绿色通道,也体现了国家对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视。
全红婵并非个例。
在国家队的训练馆里,她的储物柜中除了跳水装备,还整齐地摆放着高中课本。
教练透露,她每天训练结束后都会坚持进行两小时的线上课程,数学成绩也从不及格提升到80分以上。
这种在训练和学习之间的平衡和坚持,最终成就了她的“跳水式突破”。
体育界的“学霸”并非凤毛麟角。
例如,苏炳添在暨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依然保持着亚洲飞人的纪录;谷爱凌在斯坦福大学求学的同时,也在不断刷新着滑雪界的历史。
这些例子都表明,运动员在竞技体育之外,同样可以在学术领域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回顾中国体育史,奥运冠军们的“第二人生”也充满了无限可能。
邓亚萍退役后获得了剑桥大学博士学位,李宁转型成为商界巨子,吴敏霞当选上海市人大代表……他们的经历,为运动员的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照亮了后来者的道路。
对于全红婵而言,暨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人生新篇章的开始。
她将在这个新的平台上继续挑战自我,探索无限可能。
曾经,她在跳台上创造了“水花消失术”的奇迹;未来,她能否在学术领域再创辉煌?
夜幕降临,训练馆里,全红婵完成了一天的陆上训练。
落地时,她习惯性地看了一眼手机,屏幕上显示着暨南大学发来的选课指南。
这个从湛江农村走出来的女孩,即将在泳池和教室之间,开启一段新的传奇。
从跳台到课堂,全红婵的转型之路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希望。
在未来的日子里,她将如何平衡训练与学习?
又将如何在这个新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
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