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持续近半个世纪的撕逼大战
上世纪二战结束后,就进入了苏联和美国撕逼大战的近半个世纪,史称“美苏争霸”。这段时间就是一直打冷战,除了直接出兵打仗,两个国家为了撕逼是啥手段都用上了。毕竟,美国是资本主义阵营的老大,北约盟主,苏联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华约盟主。
而挖地井,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在此之前,苏联败了一阵,在太空竞争上。
1961年,苏联成功地把人送上了太空,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也成为了人类史上第一个宇航员。苏联在太空事业上的成就刺激了老美,为了把苏联比下去,老美1969年把人送到了月球,迈出了宇航员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
苏联傻眼了。
既然上天比不过,就比入地吧,还是老美先发难了。
美国选了个地质柔软的地方挖了4500米,然后就挖不了了。
苏联可以说是摩拳擦掌,一定要在入地的事业上扳回一局,这关系到国家的荣誉,所以苏联党中央非常重视这个事情,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地质部长亲自领导现场的挖掘。
科拉超深钻孔
1970年,苏联在克拉半岛邻近挪威的地区开始了钻探。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中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参与现场的研究工作,该项工作苏联可以说投入非常大,凡是参与项目的工作人员都在莫斯科分了一套房子,工作时期的工资一个月相当于大学教授一年的工资。现场建立了16个实验室。
从理论上来说,这个工作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安装一台螺旋钻机一直打洞就行了,但是实际过程中的难度却超乎想象。比如钻到地壳深处,钻机就会出现过热的问题,就要让钻机制冷,还要让钻头在高温下正常工作。
钻到7000米的花岗岩层面时候,经常出现钻杆断裂卡在孔里的情况,许多位置的钻井曾经因为钻杆卡住无法取出,导致几年的功夫全部白费。随着钻孔深度的增加,钻头磨损的也越来越厉害,有时候没几下就报废了,还要把它从一万多米的深度拉上来,换好了再继续钻,往往这样的一个来回就要8个多小时,现场工作人员基本每天都在做这种枯燥无聊的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
越往深处去,地质结构就越为牢固,地下的温度是随着深度的加大而加大的。平均每往下钻100米,温度就要提高3摄氏度。到了地下1万米的时候,温度达到了摄氏300度左右,而且钻头在不断旋转的情况下也会因为摩擦而产生高温,再加上岩石的坚硬,换钻头成本当时也很高,要上万美元,苏联当时也是真的下了血本了。
项目到了后面实施实在太困难,资金消耗也很高,也没有什么重大发现。项目却一直保留到了苏联解体以后的1994年,是的,当时苏联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联邦,当时的领导人是叶利钦,这家伙当年不要说搞这种奢侈的科研活动(也没啥价值了),军队都养不起了,索性就停了这个项目。
项目最终停留在了12262米(铁盖上的数字写错了)
发现:
1.由于地震波在地下7公里的地方突然发生变化,此前一般认为是地底7公里存在花岗岩-玄武岩的过渡层,但观察后发现不存在;
2.钻孔的泥浆中意外地冒出大量的氢气;
3.发现了富含黄金的岩石层,黄金含量达到了每吨80克,超过每吨4克的商业开采最低标准,但可惜这个深度在9000多米的位置,根本无法开采,或许地球上黄金的真实储量远超人类预计;
4.在6公里深度发现了微生物的化石样本。
至于往上流传说钻到了地狱、听到了人的吼声之类的纯属子虚乌有,不存在的事情,也就是都市传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