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春节档有个很有趣的说法,把“熊出没”系列电影称为“守门员”“分水岭”——我把这个戏称稍微解释一下就是:只有票房成绩能够超过它的,才称得上是综合口碑和市场反馈都算过关的电影。
可这种说法的潜台词里,还是把“熊出没”电影当成了人畜无害的吉祥物……但不知不觉间,这个脱胎于简陋TV版的动画电影系列,已经渐渐成长为了令人侧目的巨无霸。
照理说,我是不会为《熊出没·伴我“熊芯”》(下文简称为《伴我熊芯》)写影评的,可今天拖家带口看完这部片子后,我却抑制不住自己惊喜连连的情绪:
这部《伴我熊芯》实在很顶,如果不考虑它必须服务于亲子主题的落位、略微有些直给的遗憾操作,就影片这般娴熟的商业纯熟度,足以吊打市面上多数商业片了。
【友情提示:下文会有剧透。】
鉴于“熊出没”系列电影本质上还是主打“高性价比”的合家欢类电影,所以就不特别展开去讲《伴我熊芯》的视听表现了,总之够用。
倒是影片的题材选择值得说道,之前该系列已经尝试了神话、奇幻、穿越、科幻、冒险等多种不同类型/风格/元素,而这回选择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主题。
虽然这个主题对孩子们来说也不一定新鲜了,但《伴我熊芯》玩出了不少花样,主题关联度高、把控力好,比如开了一些无伤大雅的“人工智障”笑话,几个重要的角色、道具和剧情爆点,也都与AI息息相关。
当然,影片最令我惊讶的,还是故事结构与叙事性上的成熟——我自诩也陪伴女儿看过不少子供向动画电影了,好些(国产货)真的谈不上对小朋友有什么尊重,充斥各种没逻辑的弱智情节,这更衬托出“熊出没”系列的难得。
《伴我熊芯》的故事并不复杂:熊大、熊二的妈妈在他们年幼时失踪了,两熊长大后去参加机器人展览,意外发现了熊妈妈的线索,在卷入“铁甲怪”事件后,他们又见到了疑似是妈妈的机器熊,经过一番波折,他们终于发现了真相。
电影看到中段的时候,面对影片最大悬念,我女儿悄悄地发出疑惑:“如果熊妈妈是机器人,她怎么能生下熊大熊二呢?”
大概是被她“动物和机械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的常识带偏了,我下意识地以为机器熊是熊妈妈的复制品,结果等中后段谜底揭晓时,我发现反转的真相比我预想的还要好:
熊妈妈从一开始就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她受苏洛妈妈的指令照顾“孤儿”熊大、熊大,逐渐从木讷的AI变成了有母爱的机器熊,之后又因受到袭击被清除记忆数据离开了两个孩子。
这一段戏的表现极佳,内容丰富、节奏感好,用熊妈妈的经历,致敬了所有母亲初为人母时的手忙脚乱和对孩子的无限爱意,让我这大老爷们也跟着女儿一起哭……
影片开场后不久,有一个看似普通、缺乏营养的笑点:光头强让熊大、熊二装扮成机器人去参加展会,他们还不时吐槽“我又不是机器人”……结果当大家得知真相时,发现他们俩某种程度上还真是“机器人的孩子”,能玩出这样的暗示和互文,不简单。
《伴我熊芯》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优点,那就是BGM的精准使用,影片主题曲《月亮亮星闪闪》出现在了三处地方:
首先是开篇熊妈妈和熊大、熊二玩耍时唱的儿歌,亲密的母子情不言而喻;接着是机器熊和熊大一起被困时,机器熊背着墙又唱起了这首歌,让熊大重新意识到机器熊和熊妈妈之间存在关系;最后是熊妈妈把熊大安全送离后,独自驾驶着即将自爆的机甲驶向了海洋,再次唱起歌曲作别。
这三次主题曲出现的段落,正好对应了故事的起、承转、合三个关键节点,叙事性和抒情能力都高度在线,着实让我佩服。
至于后段“正邪大战”的高潮戏,又是小孩看热闹、大人看欢笑的保留环节,我稍微回忆了一下,短短几分钟动作戏出现的梗包括但不限于:《蜘蛛侠2》章鱼博士的机械臂,《环太平洋》机甲“危险流浪者”的离子炮,《超人特工队》球型机器人打碎酷冰侠喷射的冰块,《星球大战5:帝国反击战》里绊倒AT-AT步行机,《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里的复仇者集结等等——说“缝合怪”未免苛责了些,总之,我看到这些致敬向的梗时可欢乐了。
《伴我熊芯》不是没缺点,由于必须落位于“亲子”的主题,同时还不能背叛(或者说习惯性地缩回)合家欢、儿童向的基础定义,所以影片总会出现一些过于直白甚至降智的操作,可即便如此,它的制作水准和商业表现仍然很高。
肯定有人会说我吹过头了,这种动画片说到底还是“缺乏创意、没有突破还十分套路化”……
话是没错,可我想说的是,现在多数儿童向动画片,甚至许多成人向商业片,恰恰是“套路化”得还不够,要么自我矮化、敷衍了事,根本不用心做,要么自视甚高、闭门造车,把一团糟的东西端出来还自以为很厉害。
至少,先把最起码的“套路化”做好了再出来见人吧?从这点来说,《熊出没·伴我“熊芯”》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正面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