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东的三太太林淑端:因美貌受宠生了四个儿子,却不争霍家资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890c436bee661980f1d0aaf7b30b05b.jpg)
世人皆知霍英东是香港著名的地产大亨,却不知他的第三任太太林淑端,曾是澳门最负盛名的美人。1950年代末,年轻貌美的林淑端在澳门与霍英东邂逅,一眼就让这位富商倾心不已。随后的岁月里,她为霍英东生下四个儿子,本该在豪门中呼风唤雨,却甘愿隐于幕后,远离争斗。在霍家这样显赫的家族中,为何她能始终保持着这般超然的态度?她与霍英东的相遇,又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澳门邂逅:命中注定的相遇
1958年的澳门,葡式建筑的红砖白墙下,一场改变命运的邂逅悄然发生。
那时的霍英东,已是声名鹊起的香港建筑商,为了开拓澳门市场,他频繁往返于港澳之间。当年的澳门,虽不及香港繁华,却自有一番独特韵味。霍英东看中了澳门的发展潜力,决定在这里大展拳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4534ba18231924d8e658ead836f55d2.jpg)
一次工程项目洽谈后,霍英东应澳门一位葡商之邀,来到了当时最负盛名的咖啡厅"皇家饭店"。这家开业于1900年代初的老字号,一直是澳门社交圈的重要场所。
"皇家饭店"格调高雅,欧式的装修风格中又融入了些许中国元素。店内常常有本地名媛淑女出入,那天恰好是林淑端与友人在此小聚。
当时的林淑端,年方二十出头,一袭旗袍,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她出身于澳门望族,父亲是当地著名的中医,母亲则是一位葡萄牙混血儿,这样的家庭背景让她天生就带着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气质。
在场的葡商向霍英东介绍说,这位林小姐不仅精通中英葡三种语言,还在澳门政府任职翻译,经常协助处理中葡商贸往来的事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3876c5aa80e8a343f07e89acb9862ff.jpg)
霍英东对这位既有传统东方美,又带着几分洋气的林淑端顿生好感。随后几个月里,他借着在澳门考察项目的机会,常常出现在"皇家饭店"。
彼时的澳门,正值发展转型期。霍英东看准时机,开始投资当地的建设项目。每次与政府部门打交道,都会请林淑端担任翻译。两人因工作渐渐熟络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1959年初,霍英东在澳门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填海工程项目。这个项目不仅为他打开了澳门市场的大门,更成为他与林淑端结缘的重要契机。
在一次工程会议上,林淑端不仅完美地完成了翻译工作,还凭借对本地政策的了解,为霍英东提出了几点关键性的建议。这些建议让项目顺利推进,也让霍英东对她刮目相看。
随着工作往来的增多,霍英东发现林淑端不仅外表出众,更有着过人的智慧。她能准确理解复杂的商业条款,在谈判中往往能抓住关键点。这种才智,在当时的澳门女性中实属罕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9ff7f3f74f702d48355d510352710cb.jpg)
就这样,从"皇家饭店"的初见,到工作中的频繁接触,再到私下的交往,两人的感情在这座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城市里,悄然滋长。
那时的澳门,晚上七点后街上就会变得格外安静。霍英东常常约林淑端在南湾湖畔散步,谈论澳门的发展前景。这里不仅是他们感情升温的见证地,也是霍英东日后在澳门最重要的投资区域之一。
二、豪门新妇:低调的选择
1959年末,林淑端正式嫁入霍家,成为霍英东的第三任太太。这场婚事在当时的澳门社交圈引起不小的轰动,但林淑端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5abb0b742fe850a453ac1d916d9ce6f.jpg)
霍家大宅位于香港半山区,是一座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豪宅。林淑端初入霍家时,大房吕燕妮和二房冯坚妮已在此居住多年。按照惯例,新进门的林淑端应该在豪宅里选择自己的居所。
然而,林淑端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她婉言谢绝了在大宅居住的安排,而是选择在港岛另一处较为偏僻的宅邸安家。这个决定让原本可能出现的摩擦消弭于无形。
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一次家宴上,大房吕燕妮举办了一场家庭聚会。当时的规矩是,每逢重要节日,霍家所有成员都要齐聚一堂。林淑端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大儿子如约而至。
席间,她始终以"大姐"称呼吕燕妮,以"二姐"称呼冯坚妮。这种恭敬的称谓方式,在当时的香港豪门中并不多见。林淑端的举动,为她赢得了两位姐妹的好感。
1962年,霍英东在澳门的生意蒸蒸日上,一次重要的商业酒会上,主办方特意为霍太太准备了贵宾席位。当时在场的冯坚妮正要入座,林淑端立即说道:"二姐请坐,我去别桌就好。"这一幕被不少商界人士看在眼里,纷纷称赞林淑端的识大体。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d25a73d0efbb71f90a35e30a5692602.jpg)
林淑端深谙豪门之道。她从不在公开场合以"霍太太"自居,即便是在单独出席活动时,也总是以"林小姐"的身份示人。在霍家举办的慈善活动中,她也总是默默站在后排,从不争抢风头。
有一次,香港某报纸误将她称为"霍太太",她立即派人向报社澄清:"霍太太只有一位,那就是吕燕妮女士。"这种举动,在当时的香港社会引起不小的反响。
随着时间推移,林淑端养成了每月初一十五去庙里礼佛的习惯。她常常独自前往,不带随从,不摆阔气。寺庙的主持曾说,这位太太每次来都是素装淡妆,与普通信众无异。
在家族聚会上,林淑端总是主动承担些照顾孩子的工作。不论是大房还是二房的孩子,她都一视同仁。每当有人夸赞她的举止得体时,她总是说:"一家人,不必分得太清。"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0edfb69675b5556a176b1fc0ede98ce.jpg)
1970年代,霍家的产业不断扩张,商业版图遍及香港、澳门和东南亚。但林淑端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她不参与商业活动,不出席社交场合,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教育子女和修身养性上。
在那个年代,豪门太太们争相在报端展示奢华生活时,林淑端却甘于平淡,她的生活轨迹几乎找不到任何媒体报道的痕迹。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自我约束,让她在豪门中独树一帜,也为自己赢得了难得的清静。
三、母仪典范:教子有方
在香港半山一处幽静的别墅里,林淑端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培养着自己的四个儿子。与其他豪门贵胄不同,她的教育方式显得格外独特。
1959年,林淑端的长子出生,随后三年内,她又相继生下二子和三子。1966年,小儿子的降生,让这个家庭更添欢乐。四个孩子的教育,成为了她生活的重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af9c9ce26c52acf3b2edbcad52edad0.jpg)
在一次难得的采访中,林淑端的管家透露,这位母亲每天清晨都会亲自督促孩子们晨读。不同于一般富家子弟只读英文,林淑端特意为孩子们请来了国学老师,要求他们背诵《三字经》、《弟子规》。
1970年春天,一场特别的家宴上,大房的孩子们正谈论着即将出国留学的计划。当有人询问林淑端的孩子们时,她说:"我的孩子们要先把中国传统文化学好,再谈其他。"
林淑端深知在豪门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失去方向,因此她常带着孩子们去大屿山宝莲寺礼佛。寺庙的方丈曾说,每逢初一十五,都能看到这位母亲领着四个孩子,恭敬地上香礼拜。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林淑端有着自己的坚持。她不让孩子们过早接触家族的商业事务,而是鼓励他们专注于学业。每当有人问起孩子们的未来规划,她总是说:"先学会做人,再谈做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929b9b06331e875ae3a558270ca1a64.jpg)
1975年的一天,小儿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争执。当时在场的老师回忆说,这位霍家的孩子非但没有摆出豪门子弟的架子,反而主动向对方道歉。事后林淑端得知此事,特意带着孩子去探望那位同学,并送上亲手准备的点心。
在豪门中,子女教育往往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但林淑端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她不让孩子们住在家族的大宅里,而是在半山别墅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相对单纯的成长环境。
每逢周末,林淑端会带着孩子们去九龙城的平民街市买菜。她让孩子们亲眼看看普通人的生活,告诉他们:"富贵的命,更要有平民的心。"
1980年代初,当其他豪门子弟纷纷出国留学时,林淑端的四个儿子却都选择了在香港完成学业。她常说:"根在香港,心系中华。"
在佛法的熏陶下,林淑端将慈悲和智慧融入教育之中。每当家族中出现纷争,她都会提醒孩子们:"争来争去,不如随缘。"这种处世态度,深深影响了四个儿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1f4ab4e010336ec87a14f3363b8b9ae.jpg)
林淑端还特别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同理心。每年农历七月,她都会带着孩子们去庙里做功德,为困难家庭送米送油。这种行善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次家族聚会上,当其他房的子女为了家业争得面红耳赤时,林淑端的四个儿子却安静地坐在一旁,不发一言。这一幕,让在场的长辈们纷纷称赞。
四、处世之道:无求则安
在霍家这个庞大的家族中,林淑端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生存之路。她的处世哲学,在一次次的家族活动中展露无遗。
1975年,霍英东在香港开设了一家大型商场。开业典礼上,大房和二房的太太都坐在贵宾席上,唯独不见林淑端的身影。后来才有人发现,她正坐在普通宾客席位上,安静地看着典礼进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1234ec9fa4f5b4467dabe515275356b.jpg)
在商场开业酒会上,有记者好奇地问她:"为什么不坐在家属席位?"林淑端只是淡然一笑:"我是来道贺的,坐哪里都一样。"这番话传开后,让许多人对这位三太太刮目相看。
与霍英东的感情,在林淑端的生活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每当霍英东忙于商务,她从不打扰,但总会准备一些养生汤水。家中的佣人曾透露,林淑端经常亲自熬制莲子汤、杏仁茶,为劳累的丈夫补充营养。
1980年,霍英东因商务繁忙,经常往返于香港和澳门之间。林淑端从不抱怨,而是将精力投入到照顾家庭和教育子女中。每当霍英东回家,总能看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面。
在家族企业的管理上,林淑端始终保持着明智的距离。当大房和二房的太太们为了争取话语权而明争暗斗时,她却始终不曾踏足公司半步。她常说:"各人有各人的缘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3d6b98d889b9d051416301c45cae894.jpg)
一次家族聚会上,有人问她为何不参与家族生意,她说:"霍家的规矩很清楚,大房主理生意是天经地义的事。"这种态度,让她在豪门中赢得了难得的清静。
林淑端有着自己的生活圈子。她喜欢在家中种花养草,经常邀请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品茶论道。这些朋友大多是普通人家,与豪门的奢华氛围格格不入。
1985年,一位老友回忆说,林淑端的茶室里挂着一幅字:"无求品自高"。这四个字,似乎道出了她的处世真谛。
在子女教育上,林淑端也保持着独立的态度。她不让孩子们过多依赖家族的势力,而是鼓励他们靠自己的能力发展。每当有人劝她让孩子们进入家族企业,她总是说:"有自己的路才能走得更远。"
对于豪门常见的炫富风气,林淑端始终保持着克制。她的衣着朴素,从不戴名贵珠宝,出行也很少带随从。即便是参加重要场合,也总是以最简单的妆容示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24441f87ca55c649264788dd543d349.jpg)
1990年,一位与林淑端相熟的记者这样形容她:"在这个靠关系吃饭的世界里,她选择了一种几乎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
这种处世态度,在霍家产业不断扩张的年代里显得尤为难得。当其他房的太太们忙于社交应酬时,林淑端却把更多精力放在了修身养性上。她常去大屿山礼佛,有时一待就是一整天。
在香港商界,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霍家的三太太,是最懂得自己位置的明白人。"这句话,道出了林淑端在豪门中的生存智慧。
五、余音绕梁:流芳百世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6423560cf3b9456bc01b3e9c49fe626.jpg)
2011年,林淑端在香港安详离世。她的葬礼上,一向因财产问题争执不休的大房和二房成员,罕见地同时出现。这一幕,恰似她生前影响力的最后见证。
回首林淑端在霍家近半个世纪的岁月,她为这个显赫家族留下了独特的精神印记。1992年的一次家族聚会上,大房的长女曾公开表示:"三婶教会了我们如何在豪门中保持优雅。"
林淑端对霍家的贡献,不在于商业上的建树,而在于她以身作则树立的家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香港其他豪门因争产闹得沸沸扬扬时,霍家在她的影响下,始终保持着相对的平静。
在教育下一代方面,林淑端的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她的四个儿子虽然不曾进入家族核心企业,却各自在不同领域取得成就。大儿子成为了知名医生,二儿子在教育界颇有建树,三儿子和四儿子则分别在法律和金融领域发展。
1995年,一位老朋友在回忆录中写道:"林淑端改变了人们对豪门阔太的刻板印象。她让我们看到,在纸醉金迷的世界里,依然可以保持本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1bcd52461e3f563b3ec6005d94892a7.jpg)
林淑端生前极少接受媒体采访,但她的事迹却在香港上流社会广为流传。2000年,一位资深社会记者这样评价她:"在那个充满物欲的年代,林淑端就像一股清流,用她的处世之道影响着整个圈子。"
她对佛法的虔诚信仰,也为霍家带来了积极影响。在她的带动下,霍家逐渐形成了重视慈善的传统。每年农历七月,霍家都会举办大型慈善活动,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2005年,香港一家慈善机构的负责人透露,林淑端常常以匿名方式捐款,从不要求公开表彰。这种低调行善的方式,也影响了其他家族成员。
在家族事务处理上,林淑端树立了一个重要范式。当其他房的成员为了利益明争暗斗时,她总是选择置身事外,却又在关键时刻起到调解作用。这种处事方式,为后来的家族成员处理矛盾提供了借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30b2014a23d56649fa2ed01830fb618.jpg)
林淑端的四个儿子继承了母亲的为人之道。即便在家族遗产处理过程中,他们也始终保持着克制和理性。一位家族故交说:"林淑端用一生的行动,向子女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贵族气质。"
2010年,在她最后一次出席家族聚会时,所有房份的子女都主动向她问候。这个场景,成为了霍家上下最珍贵的记忆之一。
林淑端的离世,不仅是霍家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也标志着香港一个时代的终结。她的故事,永远留在了这座城市的记忆中,成为豪门淑媛的一个典范。
在她去世后的十年里,霍家依然保持着她生前倡导的低调作风。每当有人提起林淑端,家族中人总会说:"三太太教会了我们如何优雅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