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李敏一家罕见合影,前排是7岁的孔继宁,脸圆圆的很像外公

洞鉴五千年 2024-12-17 12:03:38

毛主席是新中国的领袖,他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拼搏,几乎没什么时间陪伴家人,而且正因为他们是毛主席的后代,成长期间充满着磨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毛主席作为一个父亲,他一直觉得对家人,尤其是对子女们有所亏欠,因此今后也尽可能地帮助子女。

按照普通人的想法,毛主席是国家最高领导人,他的子女应该一出生就赢在起跑线上,遇到问题父亲都会帮忙解决。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作为毛主席的孩子,他们非但没有享受过任何特权,甚至还经历了比别人更加的压力和艰难。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毛主席是国家主席,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一定会站在国家的角度,因此只能舍弃小家,从而苦了孩子们。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毛主席养育了很多孩子,但因为局势的不稳定,他们要么被寄养在乡下百姓家,要么托付给其他战友照顾。

随着新中国的到来,毛主席的孩子只剩下几个,后来他为了弥补对子女的亏欠,在小事上进行挽回,比如给李敏的第一个孩子起名字。

1962年李敏怀孕了,毛主席特别高兴,马上就要迎来第一个第三代了,在后来的日子里,毛主席常常叮嘱女儿要小心谨慎。

后来李敏生下孩子,是个儿子,毛主席在百忙之中抽空亲自去医院看望她,看着已为人母的女儿,毛主席感慨自己终于当上外公了。

李敏看到父亲的那一刻,她开心不已,趁机向父亲提出给孩子起名字的要求,毛主席听了很高兴,但孩子毕竟是他的外孙,理应让孩子的爷爷起名字。

在这样的背景下,毛主席让孩子爷爷起名字,但李敏和孩子父亲早已商量好了,名字由毛主席起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毛主席思考了一会儿,之后说道:“那就叫继宁吧,宁字有安宁祥和之意,继宁有着继承列宁遗志的意思。”

就这样孩子的名字定了,就叫孔继宁,而李敏之后开始坐月子恢复身体,当时刚好是国家面临资源匮乏的年代,因此李敏坐月子期间面临吃不饱的局面。

李敏总觉得饿,就算孔令华把工资全用来买吃的还是不够,时件一下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他非常心疼李敏。

毛主席是个非常有原则的人,经常教育孩子不要搞特殊,因此李敏也不曾找父亲求助,后来毛主席便从自己的稿费中再拿出15元给女儿。

对于爸爸的疼爱和关怀,李敏感到特别幸福,小宁宁也在爸爸妈妈以及外公爷爷等众人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1963年的时候,小宁宁快1岁了,李敏也终于能参加工作了,生活逐渐走上了正轨,一家三口别提多幸福了。

然而后来随着局势的变化,李敏和孔令华决定搬出中南海独自生活,这么做其实是为了不给爸爸添麻烦。

李敏和孔令华带着孩子搬到一处平房居住,生活相较于之前比较艰苦,但他们还是相扶相持地生活着,1965年在地安门附近的一处单元楼安定下来。

往后的日子里,李敏和孔令华也常常带着小宁宁一起看望爷爷和奶奶,他们生活在沈阳,小宁宁每次前往都异常地高兴。

在1969年冬天,李敏一家三口前往沈阳看望父母,当时还罕见的拍摄下一张照片,这是李敏一家比较罕见的合影。

最后一排分别是:孔淑静、孔令华、李敏,中间一排是孔从洲、钱俭夫妇,前面一排是:孔辉、孔继宁。

孔辉是孔淑静的女儿,长得特别可爱,收到众人的疼爱,而孔继宁就更不用说了,只有7岁长得虎头虎脑,受到了所有人的宠爱。

更重要的是,孔继宁的脸圆圆的,很像外公毛主席,可见血缘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而毛主席也一直挂念着孔继宁。

但自从李敏一家搬出中南海之后,他们就很难再见到父亲一面,但李敏和毛主席之间都曾挂念着对方。

而孔继宁作为毛主席的外孙,不管是能力还是人品都非常优秀。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