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无垠的华北平原上,有一片生机勃勃的菊花种植基地。这里的菊花,如同金色的海洋,在秋风中摇曳生姿,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每当收获的季节来临,菊农们却总是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切花菊采后损耗大。许多菊花在采摘后的短短几天内,便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原有的鲜艳色彩,甚至出现了腐烂的现象,这让菊农们痛心不已。
“今年的菊花长得特别好,本以为能卖个好价钱,没想到采后损耗这么大。”菊农老李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这片金黄的菊花海,脸上露出了无奈的笑容。他告诉记者,每到采摘季,他都要请几十个工人帮忙,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菊花在采后因为处理不当而损耗。
切花菊,作为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因其花色鲜艳、花期长而深受人们喜爱。在采后处理过程中,如果缺乏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很容易导致菊花出现萎蔫、变色、腐烂等问题。这不僅影响了菊花的美观度,还大大降低了其市场价值。
如何解决切花菊采后损耗大的问题呢?这成为了菊农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在距离老李的菊花基地不远处的另一个农场,农场主王师傅却有着不同的经历。他的农场里,切花菊采后损耗极小,而且能够长时间保持鲜艳的色彩。原来,王师傅采用了一种关键的预冷处理技术。
“切花菊采后损耗大,主要是因为采摘后的菊花仍然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自身的养分,同时还会产生热量,导致温度升高,加速腐烂。”王师傅解释道,“预冷处理技术就是通过降低菊花的温度,减缓其呼吸作用和代谢速率,从而延长保鲜期。”
王师傅的农场里,有一套专门的预冷设备。采摘下来的菊花,首先会被送到这里进行预冷处理。预冷设备通过风冷或水冷的方式,迅速降低菊花的温度,使其达到适宜的储存条件。
“我们的预冷设备可以在3天内将菊花的温度降到2摄氏度左右,这是切花菊储存的最佳温度。”王师傅自豪地说,“经过预冷处理的菊花,不僅损耗小,而且可以长时间保持鲜艳的色彩。”
除了预冷处理技术外,王师傅还采用了冷链恒温储存的方式。采摘下来的菊花,在经过预冷处理后,会被迅速转移到冷链恒温储存库中。储存库内的温度和湿度都经过严格控制,确保菊花在储存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冷链恒温储存可以确保菊花在储存过程中的品质稳定,不会因为温度波动或湿度变化而导致损耗。”王师傅说道,“我们的储存库可以储存一个月之久,而且菊花的品质依然很好。”
在王师傅的农场里,切花菊的采后损耗率控制在5%以内,而普通农场的损耗率则高达20%以上。这不僅大大提高了菊花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还为王师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预冷处理技术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这背后又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
预冷处理技术的核心在于迅速降低菊花的温度。采摘下来的菊花,其温度通常较高,呼吸作用和代谢速率也较快。通过预冷处理,可以迅速降低菊花的温度,使其进入休眠状态,从而减缓呼吸作用和代谢速率。
在预冷处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控制湿度。湿度过高会导致菊花腐烂,湿度过低则会导致菊花失水萎蔫。预冷设备通常配备有湿度控制系统,确保菊花在预冷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湿度。
除了预冷处理技术外,冷链恒温储存也是延长切花菊保鲜期的关键。冷链恒温储存库内的温度和湿度都经过严格控制,确保菊花在储存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冷链恒温储存库中,菊花的温度通常保持在2摄氏度左右,湿度控制在90%左右。这样的环境可以确保菊花在储存过程中的品质稳定,不会因为温度波动或湿度变化而导致损耗。
值得一提的是,预冷处理技术和冷链恒温储存不僅适用于切花菊,还适用于其他许多农作物。比如,在华北地区广泛种植的草莓,采后损耗也是一个大问题。通过采用类似的预冷处理技术和冷链恒温储存,草莓的采后损耗率也可以大大降低。
“我家的草莓采后损耗率控制在3%以内,而普通农户的损耗率则高达15%以上。”昌平草莓种植户王师傅说道,“这不僅提高了草莓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还为我带来了更多的收入。”
预冷处理技术和冷链恒温储存的应用也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比如,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缺乏必要的设备和设施,这些技术可能难以推广和应用。
预冷处理技术和冷链恒温储存的成本也相对较高。对于一些小规模的农户来说,可能难以承担这些成本。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加大对这些技术的支持和推广力度,帮助更多的农户受益。
未来如何进一步降低切花菊及其他农作物的采后损耗呢?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可以继续研发更加高效、节能的预冷处理技术和冷链恒温储存设备,降低成本,提高普及率。我们还可以加强农作物采后处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
还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户对农作物采后处理的认识和技术水平,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