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琴,诉说打工人,值得观看

琴琴聊电影 2023-06-20 13:53:45

在深入了解这部作品以前,我觉得《钢的琴》应该是一部“胸怀宽广,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的励志片,一位平凡的小工人,用一座废弃厂房里的一座小山,来给自己的小女儿实现自己的音乐理想,这样的作品。

不过,在影片的结尾,不管这架钢琴能不能制作成功,不管圆圆能不能陪在她爸爸的身边,他们都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希望,这就像一部时光机器,带着他们回到了曾经的温馨和辉煌,而这种感情,对于他们来说,早已被遗忘。

先说几个片名,《钢的琴》、《被遗忘的时光》、《大耳朵有福》,是不是很熟悉? 《钢的琴》,原名《一场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在这里要说一下为什么会有“为工人们写”这件事呢?这就不得不提到《钢的琴》这部电影。 因为《大耳朵有福》这部电影里工人们和“老板”发生了激烈冲突,而发生冲突背后有着很多现实问题。

比如老丁说:“我要把你们全开除了。”这句话背后其实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下,如果一个公司不能给员工带来价值的话,那么它就不是一个好公司。 正是因为以上原因,我们看到了老丁和他公司里所有工人们为了生活不得不接受改革带来的阵痛和变革。而《钢的琴》这部电影里则是通过一场大战来让观众意识到这一点。

比如老丁去找人修理钢琴,小英子每天去卖花,包括一开始帮老丁卖假花也是为了维持生计。当然还有其他很多情节也都是为了生存而奋斗。 在这里我们不想讨论这种为了生存而努力奋斗有没有错或者值不值得。我想说的是这样做是有意义的,就像我们前面提到过的《被遗忘的时光》这部电影里那样:我们要面对生活给予我们的挑战和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成长。 当然这些并不能改变我们被时代所抛弃,被老板剥削、被工厂淘汰、被时代抛弃这样一个结局。但至少这份努力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和未来。

最后,《钢的琴》,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下岗再就业成功的一种嘲讽,对陈桂林和陈桂林的朋友们在困境中挣扎求存的一种嘲弄。尽管有一些理想主义的光辉,但这种理想只是他们摆脱困境、寻找生存方式的一个暂时目标而已。“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的歌声听上去有点刺耳。所以,电影更像是一场有抑有扬的梦幻,这样的精神抚慰更能体现出一种实际的人文关怀,其功能就相当于伴着苦哈哈的哥几个喝一顿大酒。这种对下岗再就业成功与失败之间差距的嘲讽和对小人物生存状况在夹缝中挣扎求存、寻求改变、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讽刺。

《钢的琴》使我想到了捷克的《柯利亚》,《我与铁托》等等东欧的出色影片,它们都以温暖的情节,反映了在巨大的变化下,人们内心的波澜起伏,再加上影片中所使用的许多前苏联及俄罗斯不同时代的流行乐曲,使这个背景更加鲜明。

值得称道的是,在对待一些关于怀念的忧郁,对于现实的无助,这部电影并没有使用那些低级的煽情手法,相反,它采用了一种黑色幽默的手法,将电影中原本应该有的凝重与伤感都给冲淡了,一方面,它可以让观众在相对愉悦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资讯,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电影的阴暗与负面因素不会对电影的审核造成太大的阻碍,在当前的受众口味与审核制度下,《钢的琴》表现出了一种平民化但又不庸俗的睿智。

尤其是电影中的两个主角,王千源和秦海璐,更是将这个角色的真实写照,演绎的淋漓尽致。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