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欧洲曾经的扛把子,鹤立鸡群的那种。
想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尽管最终是输掉了战争,但战场表现却足够亮眼。
脚踢英吉利,拳打法兰西,差不多是一己之力横扫了整个欧洲不说,过程还相当的轻松。要知道在法国战役中,号称欧陆最强的法国人,在有着马奇洛防线和英国出兵协助的情况下,面对德国也才坚持了六个星期而已。
不过,辉煌时刻谁都有,别拿一刻当永久。
二战结束之后,德国作为头号战犯,不可避免的遭到了清算惩罚。尤其是那些年在美苏两大阵营对抗的大背景下,德国直接被分成了东西两部分,不仅连最基本的国土完整都无法保持,还得要时刻面临两大阵营的锋芒,处境相当的尴尬且危险。
当然如今的德国早已走出了阴霾,他们不仅推倒柏林墙完成了统一,还在经济领域表现突出,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但是在他们的身上,战败国的枷锁依旧存在,从而给到了德国极大的发展限制。
以军事方面的表现为例,这个曾经打遍欧洲无敌手的欧洲头号军事强国,当前的军事实力却是相当一般。按照“全球火力”提供的数据,德国当前的现役兵力仅有18万人左右,连韩国现役部队的三分之一都没有。甚至即便是把预备役等后备部队都给算上,仍旧凑不出20万人来。
一般来讲,军队规模有限无非就两个原因,要么缺钱,要么缺人。但德国当前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外加欧洲第二人口大国,有着高达4.6万亿美元的GDP和超过8000万的人口,显然是既不缺钱,又不缺人。
事实上他们是由于二战的战败国身份影响,在军事方面的发展遭到了极大的限制,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实力来。
类似的情况也存在于政治领域。如果单从纸面上的国家实力来讲,德国无疑应该是当今世界的天花板之一。但由于战败国的枷锁限制,德国却无法拿到与其实力相匹配的地位或者说话语权。
总而言之,在战败国枷锁的限制下,如今德国属于是典型的有钱无权,宛若一个“二等公民”。而面对这样的一个尴尬处境,德国自然是想极力改变的,只是苦于没有机会。而俄乌冲突的爆发,则是正好给到了他们这样一个机会。
我们可以看到,在俄乌冲突持续的这几年时间里面,德国的表现一直是非常积极的。他们不仅一直坚定不移的站在乌克兰一方,为其发声鸣不平,还给予了乌克兰大量的实质性援助。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过去的近三年时间里,德国给到乌克兰的援助价值总额接近300亿美元。平均一年差不多给100亿美元,这在所有对乌援助的国家中能够排到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英国。
众所周知,英美选择大力援乌是因为有利可图,他们在俄乌冲突中收获的远比付出的要多。要知道英美作为欧洲大陆之外的旁观者,本身就是在扮演一个“渔翁”的角色。
他们需要欧洲大陆上的各国打得头破血流,然后才能舒舒服服的坐收渔利。所以他们一直都在不遗余力的支持乌克兰,意图拱火战争将冲突延续下去,从而让欧陆各国陷入无休止的消耗中去。
但是德国作为一个欧陆国家,本身就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他们为什么也要这样做?
要知道对于德国来说,俄乌冲突爆发尽管没有将他们直接拖下水,但其所带来的影响也是极大的。不说别的,单就是因为俄乌冲突所导致的与俄罗斯能源贸易脱钩,就让德国压力山大。尤其是在冬天寒潮来临的时候,极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供暖的德国人那叫一个难受。
关于这个问题,“自保”无疑是最为直接的一个原因。具体点讲就是唇亡齿寒,德国主要是因为担心俄罗斯会在收拾完乌克兰之后继续向西扩张,从而威胁到自己的领土安全,甚至于变成下一个乌克兰,这才选择大力支持乌克兰。
要知道德国这可不是什么杞人忧天,而是有着切身体会的。想当初在美苏冷战的时候,德国作为两大阵营对抗的桥头堡,那可是吃了不少苦头。尤其是东西柏林的居民,差不多每天都是在担惊受怕中度过,生怕不知道什么时候两边就打起来。
当然不仅仅是德国,几乎所有选择支持乌克兰的欧陆国家,其实都是抱有这样的心理。而也正是这样的担心,给到了英美以可乘之机,使得他们可以有恃无恐,明目张胆的去拱火战争。毕竟对于德国等欧陆国家而言,被英美占便宜总归是要比给俄罗斯吃掉好。
总而言之,面对俄乌冲突,“自保”一定是德国最先考虑的东西。然而,德国仅仅是为了“自保”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还是那句话,无利不起早,对于德国而言,支持乌克兰,拱火战争,除了“自保”,还有利可图。
首先从军事层面来看,俄乌冲突是德国发展军事的一个好机会,甚至于不排除让他们摆脱“战败国”枷锁的可能性。要知道俄乌之间爆发的乃是真枪实弹的战争,每天战场上都会消耗大量的武器弹药。如果仅凭乌克兰自己的那点儿家底,显然是无法支撑至今的。
事实上一直以来,都是乌克兰背后的那些支持者们,在源源不断的向其输送各种的武器装备,从而保证他们有足够的力量去对抗俄罗斯。比如这些年在德国对乌克兰的援助中,像武器装备这样的直接军事援助一直都占据着很大的比例,而且其中还不乏坦克、导弹以及榴弹炮等一系列的主战装备。
借着这样的一个机会,德国的军工产业势必会迎来一场生产热潮乃至产业升级。因为俄乌冲突一直在持续,各国支援乌克兰的武器装备不可能全靠库存,必然需要生产新的才行。可是在西方各国工业普遍缩水的当下,相关的产能其实是很难保证的。像早早给乌克兰援助了坦克的英国,如今连坦克生产线都给拆掉了,打烂了修都没地方修。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拥有着强大工业基础的德国,无疑就成为了西方各国的香饽饽。他们不仅借着这个机会大力的提升军工产能,还能够进一步依据战场局势进行相关的装备研发。
当然更为关键的是,德国还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对自家的武库进行扩容和升级,让自家军队的装备水平更上一层楼。那样德军即便是人员规模有限,也可以凭借装备优势压人一头。
事实上不仅仅是德军,德国那些军工产业薄弱甚至没有的盟友们,也会大概率因此大规模的换装德国装备。尤其是在北约军事一体化的架构之下,可能除了美国、法国等少数几个军工大国可以实现武器自主外,其他国家的军队都将被德械武装。
正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如此一来,德国因为战败国限制而导致的军事短板,将会得到最大限度的补足,军事实力和影响力也会随之大幅度的提升。
其次从政治角度考虑,俄乌冲突也是德国提升政治地位的一个好机会,甚至于可以帮助他们坐上欧洲话事人的宝座。
因为他们可以通过竭力支持乌克兰这一手操作,让自己在西方世界尤其是欧盟里面展现出足够的领导力,塑造自己有责任有担当的正面大国形象,从而去获得国际上更多的认同,尤其是欧盟的认同。
要知道德国因为经济方面的带头作用,本身在欧盟内部就有着不小的话语权。如今若是能够在俄乌冲突中,再度成为欧盟的带头大哥,那么德国无疑就能甩开法国,稳坐欧盟一哥的宝座。
试想一下,乌克兰和德国连盟友算不上,他们仅仅只是和欧盟亲近,并没有加入其中,可德国却依旧选择力挺乌克兰。若是欧盟的那些盟友面临危险,德国岂不是还要更加的卖力?有着这样的大哥保护自己,夫复何求?
前面我们提到,因为战败国的身份影响,德国在政治上是属于有钱无权,地位并不算高。但是欧盟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其作为当今世界最具实力的经济体之一,在全世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这意味着如果德国能够确立自己在欧盟的核心领导地位,那么便可以通过欧盟实现借壳上市,即借欧盟的招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述求,从而在全世界尤其是欧洲范围内产生重大的影响力。要知道如今的欧洲,一多半的国家都是欧盟成员。也就是说只要德国能够掌握欧盟,便等于掌握了大半个欧洲。
想想当年德国在二战中拼了老命四处征伐,为的不就这样一个结果吗?如今通过俄乌冲突,他们完全有机会去实现。
届时在这场俄乌冲突中,或许德国才是那个最终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