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梦想和选择,但是,很多家长总担心孩子“走弯路”“做错事”,忍不住要伸手“帮一把”,殊不知,这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利。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仅仅是家长的责任,更是一种教育的智慧和尊重。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确离不开家长的教导或照护,但是过多的干扰,反而会让孩子没有机会成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晓霆表示。
每个孩子都有探索世界的热情和好奇心,他们通过玩耍、学习、尝试和犯错来认识自己和周围的环境。作为父母,我们的角色不应该是“控制者”,而是引导者和支持者,即便孩子的兴趣与梦想和我们的期望不同。
“把孩子的事情还给孩子,相信、接纳、倾听、等待,你会发现,原来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优秀!”王晓霆表示,把孩子的事情还给孩子,意味着我们要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自由,让他们在安全的前提下,自主地做出选择、承担后果,从而学会责任和自我管理。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怎么做呢?
(一)“吃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该如何还给孩子?
第一步:平时讲一些关于“吃饭”的绘本。
第二步:吃饭的当下不打扰孩子。
第三步:饭后复盘吃饭过程中的“不接纳行为”。
(二)“玩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该如何还给孩子?
第一步:安静地陪伴,不主动打扰。
第二步:如果想提醒孩子喝水,只需把水杯放在他拿得到的地方。
第三步:如果想“夸”孩子,记得夸一夸“过程”。
(三)“社交”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该如何还给孩子?
第一步:平时和孩子分享好的社交习惯。
第二步:如果孩子没有求助,家长不要主动介入,要相信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步:事后倾听孩子的想法。
(四)“出门”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该如何还给孩子?
第一步:出门前,提醒孩子需要准备哪些物品。
第二步:相信孩子自己的感受,他懂得冷暖饥饱。
第三步:提醒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负责。
总之,“把孩子的事情还给孩子”是一种对孩子成长的信任和尊重。让我们学习放手,让孩子在探索和尝试中茁壮成长,成为他们自己人生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