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
“东山再起”这个成语我们常常用来鼓励身处低谷的朋友,期盼他们能重新振作,再创辉煌。然而这个“东山”究竟是哪座山?
究竟是谁赋予了“东山再起”如此深刻的含义?
●—? 世家大族与东晋政局:皇权的旁落 ?—●
东晋,一个偏安一隅的王朝,皇权的衰微使得这些豪门望族的影响力空前膨胀,他们盘根错节,左右着国家的命运。
当时的东晋,与其说是司马氏的天下,不如说是这些世家大族的天下,其中王家尤为显赫,民间甚至流传着“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可见其权势之盛。
这句话本身就揭示了东晋政权的尴尬处境:皇帝与臣子共享天下,这对于皇权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讽刺和妥协。
开国皇帝司马睿并非庸碌之辈,他深知王家势力的威胁,也渴望重振皇权,然而他所能掌控的资源和力量却远远不及王家。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司马睿孤注一掷,试图与王家展开一场殊死搏斗,但这场“反王家之战”在王家看来,不过是一场闹剧,他们根本没有将司马睿放在眼里。
王敦轻而易举地瓦解了司马睿的计划,并诛杀了参与其中的大臣,司马睿虽然侥幸逃过一死,却也因此深受打击,最终在悔恨和无奈中郁郁而终。
司马睿的失败标志着东晋皇权的进一步衰落,世家大族的地位更加稳固,东晋的政治格局也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司马睿之后,东晋的皇帝们更是沦为世家大族手中的傀儡,朝政大权完全掌握在这些权臣手中。
皇帝的更迭,不过是走马灯似的换人游戏,真正的决策者,是那些隐藏在幕后的世家大族。
●— 谢安早年:隐居东山的名士 —●
乱世之中总有一些人,不愿卷入政治的漩涡,他们选择远离尘嚣寄情山水,追求精神的自由,谢安便是这样一位人物。
出生于名门望族的谢安,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深受家族的器重,然而他却对功名利禄毫无兴趣,一心向往着隐居生活,追求着诗酒田园的宁静与自由。
与醉心于书法的王羲之一样,谢安也选择了会稽郡的东山作为自己的隐居之地。
需要说明的是,谢安的“隐居”并非完全与世隔绝,他仍然保持着与外界的联系,与王羲之等名士诗酒唱和,游山玩水畅谈人生,过着一种看似闲散,实则充满精神追求的生活。
对于朝廷的数次征召,谢安都毅然拒绝,他宁愿在东山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也不愿被官场的条条框框所束缚。
谢安之所以能够如此洒脱,除了他本身的性格使然,也与谢家的雄厚实力有关,当时谢家子弟众多,在朝中担任要职的也不乏其人,例如他的弟弟谢万和哥哥谢奕,都是谢家在朝廷中的重要人物。
在东山,谢安尽情享受着自然山水的美好,与文人雅士们吟诗作赋,探讨人生哲理,过着一种超然物外的隐士生活。
但命运的安排总是出人意料,谢安的隐居生活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
一场突如其来的家族变故,将他推向了历史的舞台,也开启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 淝水之战前夕:家族危机与出山抉择 ?—●
四十余岁的谢安依然沉浸在东山的宁静生活中,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开始转动,将他推向了人生的另一个方向。
兄长谢奕在任上去世,谢安家族虽然人多势众,但真正能撑住谢家的就只有几个人,其中最重要的人中就有谢奕。
弟弟谢万为了挽回家族声誉率军出征,不仅没有打胜仗,还被朝廷罢官免职贬为庶人。
接连的打击,让谢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作为家族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谢安再也无法置身事外,他必须承担起振兴家族的重任。
此时权倾朝野的桓温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这对于谢安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
他将告别悠闲的隐居生活,投身于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之中,这预示着谢安即将开启一段崭新的人生旅程,而“东山再起”的故事,也即将拉开帷幕……
谢安出山后在桓温帐下担任司马,桓温对他颇为器重,但谢安对桓温的专权跋扈心存芥蒂。
此时桓温的野心日益膨胀,甚至有了废立皇帝的权势,他废黜了司马奕扶持司马昱上位,但司马昱不过是个傀儡皇帝,一年后便郁郁而终。
在司马昱病重之际,桓温举荐了谢安,这无意中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强大的对手。
谢安被重用后,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与桓温的政治斗争,当桓温入朝试图进一步控制朝局,甚至对东晋君臣有所图谋时,谢安和王坦之负责迎接。
谢安以其沉稳的气度和机智的应对化解了危机,迫使桓温撤军,未能实现其目标。
在谢安辅政十年后,爆发了著名的淝水之战,前秦苻坚率领号称百万大军南下,意图一举吞并东晋。
作为东晋的最高军事指挥官,谢安深知稳定军心的重要性,他一方面制定周密的作战计划,另一方面则不动声色地稳定军心。
他将指挥作战的重任交给了弟弟谢石、侄子谢玄、儿子谢琰以及桓伊等人,自己则担任征讨大都督统筹全局。
面对苻坚大军的步步紧逼,谢玄焦急地向谢安询问作战方案,但谢安只是淡淡地说:“已经安排好了。”谢玄离开后,谢安却像没事人一样,在东山别墅与友人聚会饮酒,甚至与张玄下棋,以别墅作为赌注。
赢了棋局后他将别墅赠予外甥,然后又悠然自得地游山玩水,丝毫不提及战事。
谢安的这种镇定自若,给东晋将士吃了一颗定心丸,也让苻坚产生了错觉,以为东晋不堪一击。
淝水之战中,苻坚的军队“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自乱阵脚,最终大败而归。
谢安率八万兵力,击溃苻坚二十余万大军,缔造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自此名震天下。
●— 东山再起:成语的含义和演变 —●
淝水之战的胜利使谢安名垂青史,也让“东山再起”这个成语流传至今,最初“东山再起”指的是谢安离开东山出仕,建功立业。
如今这个成语则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含义,用来形容再度出任要职,或者失势之后重新得势。
《晋书》记载:“(谢安)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这段记载清楚地表明了“东山再起”的本义。
值得一提的是,谢安在建康为官后,虽然日理万机,却依然怀念东山的隐居生活。
他在建康寻了一处不起眼的土山,仿照会稽东山的景致,重新打造了一个“东山别墅”,在此与好友聚会,重温昔日的悠闲时光。
“东山再起”之“东山”,乃浙江绍兴的会稽东山,此地为谢安早年的隐居之所,亦是“东山再起”典故的真正源起之处。
而谢安在建康(今南京)仿建的东山,如今被称为南京江宁东山,它只能算是会稽东山的“子东山”。
然而无论是会稽东山还是江宁东山,都因谢安的传奇故事而名声大噪,成为后人追寻历史足迹的著名景点。
●— 谢安:古代文人理想的化身 —●
谢安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早年隐居东山不问世事,过着诗酒田园的自在生活;中年出山力挽狂澜,在淝水之战中立下不世之功;晚年虽未能如愿退隐东山,却也留下了“江左风流宰相”的美名。
谢安的豁达、镇定、风流以及卓越的才华,都令后世文人景仰不已,尤其是唐代诗人李白,对谢安更是推崇备至。
他是古代文人理想的化身,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又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
他的一生完美诠释了“真名士自风流”的境界,这“风流”并非指轻浮放荡,而是一种超然物外、从容淡定的气度和风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