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强调:糖尿病早期不是尿频,而是身体出现6个迹象,一定注意

樱碟好的养护 2025-03-22 18:00:45

参考文献

1. 《内分泌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

2.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出版社。

人生就像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看似平静无波,实则暗藏漩涡。

许多人以为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就是“尿频”,但当尿频出现时,糖尿病往往已经发展到了较为明显的阶段。

真正的早期信号,往往是那些被忽视的细微变化,如同河水深处的涡流,悄然改变着健康的航向。

如果在它刚刚显露端倪时就能察觉,或许可以避免更深的漩涡,将健康的航船驶向更安稳的方向。

糖尿病的早期表现,远比想象中隐匿。

许多患者在确诊前的几年,甚至十几年,身体已经悄悄发出了信号,只是他们没有察觉,或者误以为是“年纪大了”“天气变化”“劳累所致”。

而当真正的“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出现时,疾病已经发展到了不可逆的阶段。

糖尿病早期究竟有哪些常被忽略的迹象?这些信号或许并不明显,但它们就像沙漏中的细沙,缓慢却坚定地流逝着健康。

如果能够及时察觉,并采取行动,或许可以延缓甚至阻止糖尿病的发生。

1.频繁疲劳,精力下降

过去,他能早起晨练,爬几层楼梯不费力气;如今,连走两步都觉得沉重,明明睡得够久,却还是觉得困倦。

这种持续性的疲劳,不是单纯的“年纪大了”,而可能是血糖代谢异常的早期信号。

血糖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正常情况下,吃进去的食物会被分解为葡萄糖,然后进入细胞,为身体提供能量。

但如果胰岛素功能下降,葡萄糖无法顺利进入细胞,细胞“挨饿”,身体只能燃烧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于是人就会感觉疲惫,甚至肌肉无力。

许多中老年人常常将这种疲惫归因于“老了”“天气变化”或“没休息好”,但如果这种疲劳持续存在,并伴随其他症状,就该警惕血糖问题了。

2.视力波动,眼睛易疲劳

他发现最近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尤其是早晨起床时,眼前的世界仿佛蒙上了一层雾。

戴上老花镜却仍旧对不上焦,过一会儿又好了。

视力的不稳定,或许并是老花眼,而可能是血糖波动影响了眼睛的晶状体。

高血糖会导致眼球内部液体渗透压变化,影响晶状体的形状,导致短暂性的视力模糊。

这种变化常常被误解为“眼睛累了”或“该换眼镜了”,但如果频繁出现,就要考虑是否是糖尿病的前兆。

长期高血糖还会损伤视网膜的微血管,最终可能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而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如果视力出现短时间模糊或波动,尤其是伴随其他症状时,务必尽早检查血糖。

3.皮肤干燥、瘙痒,伤口愈合缓慢

他开始注意到,自己身上时不时有些瘙痒,尤其是小腿、手臂,甚至连冬天都比往年更容易出现皮肤干燥。

有时候,不小心磕碰出的小伤口,竟然过了很久都没长好。

血糖过高会损害微血管,影响皮肤的血液循环,使皮肤变得干燥、瘙痒,甚至容易感染。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下降,轻微的伤口也可能发展成严重的感染。

如果皮肤频繁出现异常瘙痒、干燥,或者伤口愈合速度明显变慢,就该警惕血糖问题了。

4.夜间频繁抽筋,手脚麻木

他记得年轻时,夜里从不会被腿抽筋惊醒,但现在,半夜常常因为腿部剧烈的疼痛醒来,甚至白天走路时,脚底也偶尔有种“针扎感”。

这种现象,可能是高血糖损伤神经的表现。

糖尿病早期,血糖升高会损害神经,尤其是支配感觉的神经纤维,导致手脚麻木、刺痛,甚至夜间频繁抽筋。

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很多人误以为是缺钙,但如果补钙后仍无改善,就要考虑是否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信号。

5.饥饿感增强,体重却在下降

有时候,他发现自己饭量比以前大了,吃完饭没多久又觉得饿。

而体重却在悄悄下降,裤腰也松了。

这并不是“吃得少瘦得快”,而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征兆。

当胰岛素功能异常,葡萄糖无法被细胞充分利用,身体就会动用脂肪和肌肉来提供能量,导致体重下降。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前,都经历过一段“不明原因的消瘦期”。

如果食欲增加但体重下降,尤其是短时间内瘦了好几斤,就要警惕血糖问题。

6.口腔问题增多,牙龈红肿、口干口渴

他发现,自己最近总是口干,即使喝了水也觉得嘴里发黏。

刷牙的时候,牙龈容易出血,甚至牙齿也有些松动。

这些看似普通的口腔问题,实际上可能与血糖升高有关。

高血糖会影响口腔微环境,使细菌更容易滋生,引发牙周炎、牙龈红肿、口腔溃疡等问题。

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口腔组织的修复能力也会变差,因此如果口腔问题频繁出现,不妨查查血糖。

糖尿病的早期信号,往往隐藏在生活的细节之中。

如果能够提高警惕,及时发现这些微妙的变化,就能在疾病尚未形成严重危害时,将其扼杀在摇篮中。

健康的航行,不在于风平浪静,而在于能否及时调整方向。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它的信号。

愿每个人都能听懂身体的“暗示”,在健康的河流中,稳稳前行。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6 阅读:4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