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陈妍希官宣离婚的消息毫无疑问在热搜上爆开,但看大家反应,好像都不是太意外。
分开是小有风闻的,但深挖多年也并不存在实锤性错误。从高调定情到低调生活,如今官宣分开,连文案都客气且留足体面:还是孩子父母,只是不再以夫妻身份同行。
大众已经习惯了明星CP轰轰烈烈地开始,带着几分疏离地散场,能不撕已经领先同行。
况且这对即使是情在浓时的几年,每次合体出席活动,也逃不过被网友逐帧放大某些互动、眼神,曲解为他们关系失和的漏洞。
这大半年来娱记们并不打算放过这手到擒来的热度,甚至兵分两路围绕双陈夫妇进行隔空斗法,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让看客们根本没法简单论对错:
率先出招的卓伟派是说接到了“陈晓坚决要离甚至冷暴力胁迫女方同意”的爆料,但实锤是没有的,只拍到了男方在剧组忙活、女方接送孩子的画面,试图佐证两人现在的生活已经没什么交集了。
而且这个爆料还做了前置性的预热,直播一出来就冲上了文娱热搜第一,看起来“准备十分充足”,很多网友就也先入为主地吃下了瓜,觉得陈晓实在是“情淡心也硬,不爱了连孩子都能舍下不理”。
但本人对此持怀疑态度,一是因为我自己比较抗拒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另一个是,这种说法一方面在斥责陈晓冷漠,又似乎在暗示另一方行为不端,没有实锤的捕风捉影,对当事双方都是伤害。
二来是因为这边说“陈晓一年多没见孩子”早就被推翻,因为去年2月粉丝去剧组探班时就在陈晓所住的酒店看到过小星星,也清楚这家的育儿模式就是孩子放假就去剧组和爸爸住。狗仔没拍到不代表不存在。
而刘大锤这边是以前赵五儿团队的转世重生,信源和观察方式不同,观点也经常会跟卓伟派系有冲突。面对前辈来势汹汹的爆料,他倒是观点一致坚定:
陈晓对孩子是很好的,也没有男方切断联系完全不和女方往来更不管小星星的事,两边一直是换班带娃。
陈晓拍戏,孩子就陈妍希带,陈妍希进组了就陈晓来带小朋友。能保持这种默契,怎么可能闹到一方拉黑另一方还要靠中间人传话的程度?
但比起当事人表态,吵得最凶的从来是看客。
没有谁经得起长时间的鸡蛋里挑骨头,何况这是为了挑骨头在指鹿为马。偏偏陈晓陈妍希一直生活在这种状态里,从感情开始到结束都在对抗蜚语流言。
毕竟两人是因戏结缘,只不过《神雕侠侣》本身争议颇多。连《浪姐2》齐思钧要问“死亡问题”,说出口的都是“如果重新选择你还会接小龙女吗?”
《神雕侠侣》那年12月开播,宣传应该在这前后展开,陈晓重逢陈妍希时就跟人说“你很像我老婆”。
之后两个人的微博互动也是蜜里调油,陈妍希生日时陈晓特意发她活动美图,文案还带了爱心👇
过了一个多月陈晓生日时,也只转发回应了陈妍希的祝福。
所以那年8月卓伟拍到陈晓陈妍希辗转三地还要抽空约会,大家惊讶但也不太意外。
两个人也没太遮掩,第二天就干脆发博官宣了恋情。
陈晓还被拍到在剧组里为了拍官宣照对空比心,又把大家给甜到了。
彼时陈晓正是当红,被拍到恋情就立刻承认,大方官宣,内娱能做到这样的并不多,算得上勇敢有担当,也能看出他当时对这段感情的真挚。
也因此两人官宣离婚时我感慨,陈晓陈妍希是让大家感受到了两个人对这份感情的认真,才扭转一开始外界不看好的舆论。
恋情刚公开到结婚那会儿是真的超齁,狗仔经常偷拍到两人甜蜜亲吻,陈晓又在巴黎精心策划了有小龙女3d打印像的浪漫求婚,再到著名的婚礼“头纱吻”,几乎没有人再怀疑这份感情的浓度。
因为礼成后很快就有了小baby,陈晓陈妍希很早就确定了轮班带孩子的模式。
2017年《那年花开月正圆》开播,陈晓在北京某酒店做宣传采访的时候,就有媒体拍到过陈妍希抱着孩子出现在大堂的画面。
2019年年初陈晓一直在上海拍《了不起的儿科医生》,陈妍希就带着孩子去上海探班陪同。
这对当初确实是经常被拍到互动,讨论度也高,所以给人感觉总是在上夫妻相关新闻。但两个人在婚内都挺支持对方发展的,也认可对方在表演上的能力和追求。
陈妍希给陈晓的生日祝福是,“愿你永远能如此纯粹的享受拍戏带给你的快乐”👇
陈晓就祝陈妍希的作品能早日被观众看见,“你的努力,我自愧不如。”
但外界唱衰的声音实在有些大,才结婚几年就有爆料说两人闹矛盾了要离婚,说陈晓不给陈妍希看孩子……几乎就是前阵子说陈晓不肯看孩子的翻转版,搞得工作人员都疲于解释。
后来不管外面怎么风雨欲来他们都不回应,就是因为类似的事情太多了,不需要解释也没有精力解释,就过自己的小日子。
被迫接受艺人就是要承担被讨论的义务,不代表所有爆料都是对的。
从“眼睛没光”的2018年开始,陈晓就被贴上了“冷暴力”标签,但看路透或者两个人的深度采访、真人秀闲聊都能发现,这种说法不可信。两个人私下同框的画面明明笑得开心,《浪姐2》里陈妍希的诸多分享也反过来证明这几年婚姻生活的幸福感。
陈妍希上《因为是朋友呀》,容祖儿跟Sa娇说录节目时陈妍希每天晚上都在跟老公聊天。《浪姐2》陈妍希被淘汰,好姐妹杨丞琳爆料她离开节目组就要去横店探班顺便和老公一起过年……
疫情期间也不断有人偶遇他俩手拉手逛街或者做核酸,路透里看起来都挺甜的。
但一段婚姻能不能走下去,牵扯的部分实在太多了,不是单靠真心就能继续。作品和各种机遇总是难以预料,生活与事业难以平衡则是当代人最常见的难题,更遑论天天做空中飞人的明星艺人?
陈妍希在《因为是朋友呀》就说过,陈晓现阶段在朝着自己想做好演员的方向努力进发,他也确实靠着几部作品热播而拥有了更好的机会。
2023年5月拍《小日子》10月又进《隐瞒之事》,2024年1月电影《X的故事》开机,3、4月再去横店开始《大生意人》的故事,一拍就是小半年还要转场内蒙……之后再是《云襄传之将进酒》,过年前才刚杀青,几乎没有空档期。
但翻看陈妍希工作室的年度总结,会发现她也没有停止向前的步伐,光是去年一年就录了两档综艺,上了一部电影还有三部剧集待播。
在这种连自己喘息都需要拨空的高强度行程里,很难再做到以往的彼此迁就,可能连交流情感的日常分享都成了奢侈。
不负担责任的恋爱交往尚且有赏味期限,来到一个多巴胺不再剧烈分泌的阶段,日子久了很难会有“这样过还不如一个人”的怨怼,渐行渐远、无疾而终是快节奏时代的常态,我们也很难想象以前那些爱可抵万难、爱能天长地久的“远古传说”。
当然“离婚”不再是几十年前那样羞于见人更不能公之于众的丑事,可以爱却分开,极限在于日子还能不能好好过下去、怎么样自己才最舒服,没有谁规定曾经山盟海誓过就这辈子不能挣脱。何况“搞事业”才是粉丝们心中的主旋律,人们笃信情场失意了事业就会得意。
当然还是有人会对这次体面的分开“不满意”,因为娱乐媒体必将一切都撰写成劲爆八卦,再寻常的人生故事也必须要像三分钟解说电影一样,交代动机缘由、前因后果才对头,最好有一方是完美受害者,便于看客们“网络判案”判出个高下对错。但无论是双方给出的官宣文案,还是陈妍希工作室特意发的那份声明,都在说明两个人最后和平分手、公开时的点到即止,都是顾虑到孩子的感受。
毕竟小星星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纪,无论是在内地还是台湾上学,但凡父母分开时还留有一丝讨论空隙都会给孩子带来无穷困扰。媒体追踪、校内人际交往可能被讨论(想想《好东西》里张家新怎么说王茉莉的吧!)都会影响孩子成长,倒不如低调到底,给曾经的爱情、给现在的自己、给未来的彼此一些成全和体面。
说实话,进入中年看多了明星名人甚至身边人的分分合合,我现在的观点已经变成“时间到站下车并感谢过往就已经很好”。
把婚姻当成人生的重要经历,有过不贪恋、失去了也不可惜,带着这份心得继续前行,这才是正确的解法吧。
原创不易,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作者,喜欢文章的话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