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皇权中,子承父业是历来的风俗,所以从拥有第一个皇子开始,皇上便开始观察谁更适合继承他的江山。当然皇子实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出生地位。一般来说,皇上的嫡子都是首要候选人,如果实在没有能力,或者不幸夭折了,才会考虑后面的皇子。比起某些朝代的皇上几乎挑不出一个合格的候选人,康熙皇帝的儿子们,却是一个比一个优秀,优秀的孩子太多也是一种苦恼。著名的“九子夺嫡”就是发生在康熙时期,皇子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
胤礽是康熙的二儿子,他的生母是皇帝的第一任皇后,皇后在生胤礽时难产而死,康熙为了悼念仁孝皇后,直接将胤礽封为太子,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正式被册立的太子。可以看出康熙对他赋予了很高的希望。可惜胤礽并不争气,全朝上下都看的出来,他没有能力继承康熙的江山社稷。于是,在康熙四十七年,胤礽的太子封号被康熙废了,不过这一举动却点燃了其他皇子的希望之火,既然太子被废了,那么就意味着谁都有资格争夺皇权了。
在皇位争夺战中,其中有两位皇子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野心。一个是胤禩,一个是胤褆。胤禩就是著名的八阿哥,他天资聪颖,待人宽厚,被朝中称作八贤王。但是因为其母亲是辛者库的宫女,所以卑微的出身注定不可能成功,甚至到了后期持续受到康熙打压。胤褆就不一样了,他既是皇长子,而且还是皇上最喜爱的儿子,文武双全,而且足智多谋,为康熙多次立下汗马功劳,只是因为他太多优秀,所以有点飘了,竟然在太子被废后,主动毛遂自荐,要当皇上,这种狂妄自大直接给自己埋下了隐患。
在雍正上位后,康熙给雍正留下了一道谕旨“朕若不讳,二人断不可留”。这二人指的就是一个被册封多太子的胤礽,一个是能争善斗的胤褆。康熙将这两人视为雍正的最大威胁,这道谕旨在宫中也流传开了。但是雍正却并没有履行康熙的谕旨,而是将这两位皇兄好生伺候,二人均得善终。其实康熙了解雍正的性格,知道他不会杀死皇兄,所以这件事传开,人们只会更加赞颂雍正的仁慈宽厚,想必这也是康熙和雍正两代皇帝的精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