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董卓大喊6字被后世耻笑千年,如今却成为现代人的口头禅

老张聊养护 2025-01-10 13:22:48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随着这样一句口号的响起,掀开了汉末乱世的倾颓景象。

那黄巾军虽然在天公将军张角病逝以后便很快的败去,但也仿佛成为了斩去大汉气运的最后一丝锋芒。

自那之后,无数中原豪杰并起,逐鹿中原,而在其中,董卓却也算得上是独特的一支。

不单单是因为他的势大,手下强兵悍将无数,还有着小皇帝在手,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更是因为他的人生经历颇具有喜剧色彩。

早些年,董卓也曾是骁勇善战的西凉将领,对国忠诚不二,在外抵御外敌,为国征战,驰骋沙场。

但在得到权力以后,他却是逐渐的被其腐化,以至于后来成为了惑乱朝纲的奸臣。

曾经深受其信任的义子吕布,却在最后成为了捅向自己的那把刀子。

这也使得他临死前大喊的6个字成为了一桩笑料,流传千古,成了现代人开玩笑的口头禅!

一、黄巾起义

一切的一切,就都还要从当年的黄巾起义开始讲起。

黄巾起义放在三国当中不过是个背景板一样的设定,也是最开头就有提到的事情。

与其说它是一场暴乱,是一次造反,倒不如说它是一个历练场,给很多后来在三国时期活跃无比的人物刷足了名声与存在感。

看着是声势浩大,但却战力堪忧,仅仅是依靠着人数的堆砌才能形成短暂的优势。

而这点优势,也是在张角死后荡然无存。

但你要是就此认为这黄巾起义不过只是一出闹剧,无伤大雅的话,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每当王朝末年,总是会有农民揭竿而起,而这些王朝的衰亡也往往是得益于此。

道理也很是简单,什么叫乱世?天灾人祸,战乱饥荒,古时候的悲剧无非就是这么几样。

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满的那叫盛世,盛世又怎么可能有人造反呢?就算是有,那也没有人跟对不对?

乱世之所以能够被称为乱世便是因为人命如草芥,不值一提。

在这种情况下,底层人民为了活命就只能选择起义,推翻一个王朝再建新的王朝。

换句话说,起义不过是社会财产再分配的一个过程。

每当历史行进时,那些位处于上层的特权阶级们就会动用手段,去将大把大把的财富笼络到自己身前。

而这些财富又并非是凭空产生,而是通过掠夺那些身在底层的普通百姓与平民获得的。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一小批人也是越来越富裕,而其他人则是越来越穷苦。

放在古代,这种形象的表现形式就是土地的归宿,从农民逐渐的转向了地主。

资源的分配不均,便会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会乱象。

直至最后,分配给大多数人的那一小部分资源无法维持他们的生活所需,已经到了不造反就活不下去的地步,那么起义也便就此爆发了。

当起义成功以后,新建立起的政权为了自身的稳固,便会进行一次财产的再分配,将收拢来的那些大笔的钱财分发下去,笼络人心。

然后再度循环以上的过程。

王朝为何会一直更替循环?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因为阶级的存在,这是封建社会的弊端,为己身谋利本就是人类的天性。

不管一开始是个什么心思和想法,在那个位置坐久了总是难免受到腐化——董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所以,农民起义先天性的是具有正义性的,因为它本就是普通人为了自救所发起的抗争行为。

黄巾军也同样如此,不过在当时,黄巾军的起义虽然声势浩大,却很快就被镇压了下来。

一来是因为汉末并非是像其他的王朝末年那样,军事衰败不堪,直至衰亡前的最后一刻,汉家的武德都是相当充沛的。

所以也是流传着这样一番话,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由此可见汉军的战力如何。

二来黄巾军虽然口号喊的响亮,但由于数量过大的原因,底下的人难免会鱼龙混杂。

早先的时候吃不起饭便只想着吃饭,等吃饱了饭便又开始升起了其他心思,这一点在张角因病去世后愈发严重。

说白了这本就是一群无组织无纪律的散兵游勇,又怎么可能斗得过那些饱经战场风霜的老兵油子呢?

在当时,汉朝的大势尚未彻底断绝,仍然有不少手握重兵的将领自诩为汉家朝廷之臣,为国效力,征讨四方,其中就有董卓的存在。

二、屠龙少年终成龙

董卓本就是活跃于东汉边境的将领,多年以来一直奋斗在抗击匈奴的第一线。

早些年的他,并不像是之后的那样昏庸无道。

他反倒是一个充满了胆识忠诚勇武的爱国之人,毕竟在那种地方,倘若不是自身实力足够,是万不能服众压下那么一大批手下的。

因为战场有功,他曾一度官升至中郎将,而后又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参与进了对黄巾军的围剿当中。

在剿杀起义的黄巾军的过程中,他那独到的战略眼光和指挥才能也使得他能够屡战屡胜,并借此机会积攒了足够的“家底”,也即是军权。

俗话说得好,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当一个人掌握有足够的武力时,他就难免会产生别样的心思,尤其是在当时的那种大环境背景下,就更是如此。

随着兵力的不断膨胀,董卓的野心也在不断的滋生,壮大后的他,也早已不再是之前的那副模样了。

在少帝刘辨被鸠杀之后,董卓扶持了年幼的汉献帝刘协上位,从此便牢牢的把控了朝政的大权,真正的做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并且,他还借此机会给自己封了个相国的名号,然后便开始了自己作威作福的荒淫生活。

他的这番举动并非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实际上对于他的所作所为,各路诸侯都是瞧的一清二楚,完全知道他在搞个什么鬼。

三、流传千古之言

如果说黄巾军的起义只是斩绝了大汉的气运,让汉朝衰亡的大势将至,那董卓就是切切实实的将汉朝皇家的尊严给一把扯了下来,扔在了地上又踩上了几脚。

这也使得其他本就人心不齐的各路诸侯终究是放弃了匡扶汉室,转而谋划起了自身的利益来。

之后便就是在电视剧一开头不久的内容,曹操假献七星刀刺董失败后逃亡,然后拉开了十八路诸侯联合讨董的序幕。

当然十八路诸侯听着是不少,但实际上却是一个个的离心离德,心怀鬼胎,难以通力合作,自然是形成不了什么有效的战力。

虽然早先时候还能靠着孙坚的骁勇善战在前线打得一个有来有回,但随着他的表现愈发亮眼,对此心生不满的袁术偷偷掐断了他的补给,这只临时拼凑而出的大军的败势便就再也难以掩盖了。

简单点说就是军心不稳,前线的将领在奋勇杀敌,一个坐镇后方的不仅不予以帮助,甚至还偷偷背后断友军粮草,又怎么可能讨得了好?

或许是看出了这些各路诸侯都是怀揣着各种心思,本就没有想要挽救大汉的心思,也让曹操彻底熄了这份念头。

和董卓不同的是,曹操并非是被权力所腐化,事实上直至人生的最后时刻,曹操的梦想都是能够成为汉朝的征西将军。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说的便是他这样的人。

说白了,他也只是被大势所裹挟着做出判断的一个人,会为了周围人做出考量,和董卓那种完全是出于自己的私心不同。

这也是为何到了后来,董卓会被义子吕布所杀的主要原因。

有人可能就会说了,那不是王允用计的缘故吗?

吕布作为董卓义子,又是旗下最为武力高强的将领,自是备受其宠信。

而王允却偏偏是看中了这点,设计将美人貂蝉欲要嫁于吕布,待其被勾起了心思以后又偷偷的将貂蝉转手赠给了董卓,然后向吕布哭诉董卓抢他老婆。

夺妻之恨自是难以消弭,更何况吕布本身就是这样一副鲁莽行事的暴脾气,自然是不可能隐忍下去。

虽是王允设计在先,但能让此计成,董卓本身的欲望也是功不可没。

倘若不是他本身荒淫无度,又怎么会让王允如此轻易的给算计了去?

于是,当他生命中最后一次呼唤“吾儿奉先何在”时,喊来的却并非是以往那个能够护得自己性命周全的义子,而是一个将要亲手葬送自己性命的死神。

就这样,董卓结束了他这被欲望扭曲的一生,而吕布也是背上了三姓家奴的名号。

从此,这句“吾儿奉先何在”也就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一句口头禅,用来代指那些有人孤立无援的尴尬时刻。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客观叙述,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图片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李柱聊史2024-11-25临死前,董卓大喊6字被后世耻笑千年,如今却成为现代人的口头禅

随遇风起 2024-02-18临死前,董卓大喊6字被后世耻笑千年,如今却成为现代人的口头禅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