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39年3月,刘太行在太行山一二九师师部诞生啦。当时刘伯承忙工作呢,没在汪荣华跟前。汪荣华瞅着她和刘伯承的第一个儿子,那心里头啊,满是欢喜。
汪荣华给刘伯承写了个信说有喜啦,刘伯承看了可高兴了,赶忙回了信,问候了媳妇,还给娃起名叫刘太行。那时候太行山区的条件差得很,日本鬼子常来扫荡,刘伯承和汪荣华工作又忙,照看一个小娃娃着实不太方便。
1940年夏,刘太行一岁多啦。那时候,徐向前接到命令要从山东去延安,正好路过太行山区。刘伯承就拜托徐向前把自己儿子带到延安,让朱德帮忙照顾一下。
那时候百团大战开始了,徐向前得去延安,这一路上得穿过好多道日军的封锁线呢。为了不被发现,徐向前他们带着才一岁多的小娃娃,整整走了一个月,最后总算到了延安。
到了延安,刘太行被送进了延安保育院,那儿有好多领导人的孩子呢。到了周末或者有空的时候,朱德和康克清就会把刘太行还有罗瑞卿的长子罗箭接到自己家,帮着照顾他们。
那时候,朱德和康克清还没自己的孩子,朱德的大女儿朱敏在苏联呢,所以他俩就常常把在前线的孩子们接到家中。那会儿,孩子们都管朱德叫“朱爸爸”,管康克清叫“康妈妈”。
【刘太行不认识父亲,问刘伯承要手枪看】
过了一年,刘伯承和汪荣华有了个闺女,给她起名叫刘华北。等这闺女稍微大了点儿,刘伯承和汪荣华就把刘华北也送去了延安保育院,这样她和哥哥就都在一块儿养着了。
1943 年,刘伯承夫妇被召回到了延安,这才得以有机会去瞧瞧刘太行。保育院的阿姨把刘太行和刘华北给领了出来,这时候所长在旁边马上说道:“太行、华北,你们的爹妈来看你们啦!”
刘华北年龄小,话还说不利索呢,刘太行倒是懂事些,看着面前的两个陌生人,当时就愣住了。过了好一阵子,刘太行才小声嘀咕:“咱爸是刘伯承,那朱德也是咱爸,这俩人是谁呀?”
刘伯承被自家儿子给逗乐了,接着又往前走近了一些,说道:“我就是刘伯承呀!”
刘太行抬起头讲:“我爸刘伯承在前线打仗呢,没空回来。”
刘伯承跟儿子认真地说道:“我是从前面打仗的地方回来的。”
刘太行不太信,反问道:“咋可能呢,你要是回来了,那谁去打日本鬼子啊?”
刘伯承接着耐心地说道:“不光有我,还有邓小平叔叔、李达叔叔,好多好多八路军呢,都能打鬼子。我这次是接到命令回来开会的。等会开完了,我还得去前线。”
刘太行这小孩挺难搞的,接着又问:“但是,我没听朱爸爸提过这事儿啊。”
刘伯承说:“这可是军事机密,你朱爸爸肯定不会跟你讲的。”
刘太行问:“你从前面打仗的地方回来,咋连把枪都没有呢?”
刘伯承没办法,只得把衣襟掀开,给儿子看看自己的配枪。
刘太行一看见枪就来劲了,乐呵着说:“能不能把枪拿出来给我瞅瞅?”
刘伯承有点迟疑,不过还是把枪拿出来,将子弹取出来后递给儿子:“瞧吧。”
刘太行兴高采烈地接过手枪,仔细瞅着,问道:“这可真好看,是不是勃朗宁啊?”
刘伯承说:“没错,这小家伙还挺会分辨好坏呢!”
刘伯承瞅着所长,挺纳闷地问道:“他咋就知道这些事儿呢?”
所长笑着说道:“咱这儿有个男保育,他时常跟这儿的小男孩儿讲讲这些事儿。”
刘伯承跟儿子说道:“太行啊,该把枪还给我了吧?”
小男孩挺舍不得手里那把枪的,不过呢,他还是老老实实地把手枪给还回去了。
刘伯承接着问道:“我是不是刘伯承他爸呀?”
刘太行挺不好意思的,吭吭哧哧地回答:“像。”
刘伯承无奈地大笑着抱怨道:“看了这么半天,光说我像,可就是不承认我是孩子他爸!”所长和汪荣华听了,都被逗得哈哈大笑。
刘伯承和他妻子在延安待了两年,他们的两个孩子也带在身边。1945年夏,刘伯承得去太行山了,就把刘太行交给了朱德照看。
1946年的时候,刘太行跟着父母离开延安,去河北邯郸住下了,还在那儿的一所农村小学上学。到了1949年,党中央进了北平,刘伯承因为要学习,就把刘太行留在北京读书了。
刘伯承成天忙着公务,全国各地到处跑,刘太行在北京的时候,最开始是住在朱德家。可朱德家有二十多个孩子呢,实在是住不下了。后来,刘伯承就把刘太行安排到邓小平家去住了,卓琳也就成了刘太行的监护人。
打小起,刘太行跟自己父亲待在一起的时间特别少,倒是在朱德那儿的时间更多些,所以他老是管朱德叫“朱爸爸”,他们俩关系可好了。
上高中了,刘伯承这才把儿子接到南京去读书。
【重视对儿子的教育,建议儿子上哈军工】
刘伯承工作挺忙,可对子女读书这事儿要求特别严。刘太行那时候十多岁,正是调皮好动坐不住的时候,就爱出去撒欢儿玩。只要刘伯承回北京开会,肯定会找时间检查儿子的功课。要是没在北京,也会写信让儿子在学习之余多看看书。
有一回,刘伯承要去北京开会,在走的前一天中午,把儿女喊过来一块吃饭。吃完饭以后,刘伯承拿出一本《中国青年》,叫兄妹俩各自读一篇里面的文章。
讲了这么个事儿,有个教授的儿子犯了罪,受审完后,教授跟儿子来了次深入交谈。刘伯承拿这篇文章来教育子女,说:
“咱爸早年忙着搞革命,现在还在为党和国家干活儿呢,党和国家对咱们家挺不错的,你们是我的孩子,那也跟着沾了光……你们老不在我身边,住在北京的叔叔阿姨家里,他们对你们可好了。不过在这样的环境里,容易让人变得狂傲自大,你们可别学那个教授的儿子啊。你们得好好学习,凭自己的真本事过日子。”
上高中那会子,刘太行看了不少书,爱好也挺多,就是闹不明白该给自己定个啥目标。有一回,刘太行跟刘伯承讲,自己考大学打算选文科。
刘伯承不太赞成,说道:“你学文科可不太行啊,你没啥特别的才能,也没那种圣人般的品德,还是去学理科或者技术吧,能自己养活自己就挺不错了。”
1959年夏天,刘太行高中要毕业了,该升大学啦。这时候,刘伯承闲在家里呢,父子俩又说起了升学的事儿,刘太行就问他爸,希望自己去读啥学校。
刘伯承问:“你不是讲过想当兵吗?那哈军工挺好的,你愿不愿意去呀?”
在五六十年代,哈军工那可是相当受欢迎,这所学校是陈赓大将在1952年创办的。那时候,中央不少领导干部都乐意把自家孩子送去哈军工上学。然而,到了1970年,哈军工被拆分了,一部分还在哈尔滨,另外的分别往长沙、西安、重庆搬了。这么一来,这学校的影响力是越来越不行了,最后慢慢就没了。
刘太行开开心心地采纳了父亲的提议,报了哈军工,没过多长时间就收到了录取通知。刘太行乐颠颠地跑去找父亲说这事儿,刘伯承特别高兴,给儿子鼓劲,让他到学校后好好学习。
在出发前,刘太行和罗东进(罗荣桓元帅的儿子,也准备去哈工大)一块儿去医院看望生病的陈赓校长。陈赓见到这两个年轻人后,特别有兴致地给他们讲了好多国际尖端武器的事儿,让他们更有兴趣,也更有干劲了。
临分别的时候,陈赓跟他俩打趣道:“你们俩有对象没?今年哈工大可是招了女学生呢,你们俩别着急找对象,得专心学习,先把成绩提上去。”
刘太行兴冲冲地去学校报到,心里头对当兵的日子满是期待。可没想到,才几天的新生军训,就把刘太行给难住了,那训练真是又严又累人。
刘太行是个男孩子,一直努力坚持着。学校放假他回到家后,跟刘伯承说了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刘伯承就把自己在苏联军事学院学习的事儿讲给他听,以此来鼓励儿子。
【刘伯承视察哈军工】
1964 年 7 月 16 号上午,各个系正在上日常的课呢,这时候突然接到个通知,得赶紧把系里的学生和老师都召集起来,在大楼门口排好队,等着首长来检阅。
很快啊,学生们跟流水似的从教学楼跟操场往这儿涌,一边走还一边互相问是哪个首长来了。可不光学生不清楚,老师和大部分校领导也都不晓得呢。
等大家正好列好队之后,有几辆小汽车开进了校园,在学校操场东南角就那么停住了。接着车门一开,从车里下来一位身板挺结实的老者。这老者戴着副眼镜,穿着一套浅灰色的中山装,脚上蹬着双黑皮鞋,手里还拄着一根手杖。他走路速度不算快,不过那架势可有气势了呢!
一个老者朝着这边越走越近,有一些学生看明白后,兴奋地大叫:“那是刘伯承元帅,刘伯承元帅到啦!”
队伍开始躁动不安,站在队伍里的刘太行特别惊讶,心里直犯嘀咕:我爸咋来了呢?
刘太行原本不清楚父亲会来学校视察,可当知道父亲来了,那是相当高兴,直伸着脖子往前看。等走到跟前了,刘伯承把拐杖递给旁边陪着的人,在一片热烈的掌声里,72 岁的刘伯承举起右手,给学生们敬了个特别标准的军礼。
刘太行头一回接受父亲的检阅,这事儿对他可不一般,他心里那叫一个激动。边上的同学们一个劲儿地投来羡慕的眼神,把刘太行弄得都有点难为情了,连脸都给涨红了。
下午,刘伯承去重点实验室参观了一番。等到视察工作快完事儿了,刘伯承把儿子叫过来,跟他说了几句。刘太行见着父亲,这才晓得父亲是到东北考察边防建设的,顺道来哈军工瞅瞅。
刘太行看到父亲脸色显得有些疲惫,心里挺担心的,毕竟父亲岁数大了,去考察边防可不是轻松事儿。这不,在考察活动结束回北京的路上,刘伯承左眼的眼压太高了,没办法,只好加快速度回北京,然后住进了北京医院进行治疗。
1916 年的时候,刘伯承在跟袁世凯打仗的过程中,右眼受伤了,那之后就只能靠左眼来看东西。到了 1965 年,刘伯承的左眼也啥都看不见了,这下子他彻底看不到这个多彩的世界了。
刘太行在哈军工学了六年,毕业之后就去部队工作了。之后呢,他当过空军某研究所副所长,还当过装甲兵部队作战部副部长,也当过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啥的,而且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刘伯承对自己的大儿子挺满意,他的大儿子刘太行呢,也始终打心眼里敬爱、崇拜自己的父亲。刘伯承想让刘太行学工科,这样能更好地给国家建设出份力,刘太行真就照做了。他们这对父子,那可是新老时代的模范父子榜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