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学教师进行不同教材对比的必要性

尔芙聊课程 2025-03-11 21:00:50

摘要:目前高中生物学教材的版本有很多,不同版本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特色,它们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本次小课题研究就“一个模式图”对不同版本的高中生物学教材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不同教材的不同解读方式,从而使教师能更好地理解并驾驭自己正在使用的教材,进而能够很好地把握并突破教学重难点,可以结合本地本校本班实情,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打造高效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学教师进行不同版本的教材对比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本课题对不同教材对比研究的策略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并讨论了对不同教材进行对比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 教材对比 必要性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它是谁?

——细菌?大肠杆菌?

也许从专业的角度来讲,答案是:无法判断。但是从高中学段的角度来讲呢?我们要进行判断,要分析,要得出答案。请看这道题:

这很明显,理解不同,C的正误便不同。若④为细菌,C错误;若④为大肠杆菌,C正确。答案解析是按“细菌”理解的。下面还有一道类似的题,这道题按“大肠杆菌”理解了。

(二)研究意义

目前高中生物学教材的版本有很多,不同版本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内涵。当然了,它们也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在备课时,通过对不同版本的高中生物学教材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不同教材的不同解读方式,从而使教师能更好地理解并驾驭自己正在使用的教材,进而能够有效地重组教材、很好地把握并突破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教材,可以结合本地本校本班实情,扬长避短,从而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打造高效课堂,不断提高高中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研究措施

(一)新旧人教版教材对比

人教版新教材(P11) 人教版旧教材(P9)

(二)不同版本的教材对比

浙科版教材(P59) 苏教版教材(P54)

沪科版教材(P19) 北师大版教材(P42)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细胞生物学》中的相关内容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人教版新旧教材对比分析发现:旧教材中细菌和蓝藻是并列关系,新教材中细菌包含蓝细菌。

我们人教版新教材已经做了明确说明,“原核生物主要是分布广泛的各种细菌。有一类细菌叫作蓝细菌(旧称蓝藻)”。很明显:细菌包含蓝细菌。所以,我个人认为当题中有“蓝细菌”在场时,理解成“大肠杆菌”更合适些。题干中还说“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如果理解成“大肠杆菌”也更贴合题意。

实际上,下面的那道题不管按“细菌”理解,还是按“大肠杆菌”理解,都不影响做题,讲题时就不区分,直接说“原核生物”应该也没问题,因为由⑤就可判断C的正误,关键是上面的那道题,理解不同,答案不同。

或者省事点儿,按照新教材培训时专家们的建议:给学生造成困惑的不讲!我们可以直接把上面那道题删了。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而且下面那道题中,④到底该引导学生怎么理解?始终是一个梗。

而且我又简单百度了之后,我发现老教材对应的那几年(2012、2014、2015、2016、2017)的解析都是“细菌”,而新教材对应的这几年(2021、2022)的解析才出现“大肠杆菌”。

也许人教版新教材的课后练习与应用(P14)从应试的角度(一切都按课本中的来)支持了我的观点,但是总感觉不够充分。

人教版新教材课后练习与应用(P14)

所以我又查阅了不同版本的教材。

统计汇总之后如下表:

教材

模式图标注

与蓝藻(蓝细菌)关系

人教版(旧)

细菌

二者并列

人教版(新)

大肠杆菌

细菌包含蓝细菌

浙科版

大肠杆菌

细菌包含蓝细菌

苏教版

细菌

二者并列

沪科版

细菌

二者并列

北师大版

细菌

二者并列

高教版

细菌

二者并列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当细菌和蓝细菌是并列关系时和当细菌和蓝细菌是包含关系时,同一个模式图的理解不同,前者细菌,后者大肠杆菌。

也许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每当生命的复杂性与中学生物知识的简化性冲突时,我们教师就要被迫发作一次精神分裂症。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生物学学习上轻松一些,少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

四、结论和讨论

(一)结论

本小课题就“一个模式图”对不同版本的高中生物学教材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不同教材的不同解读方式,从而使教师能更好地理解并驾驭正在使用的教材,进而能够有效地重组教材、很好地把握并突破教学重难点,打造高效课堂,不断提高高中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学教材的版本有很多,不同版本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内涵。当然了,它们也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在备课时,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教材,可以结合本地本校本班实情,扬长避短,从而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学教师进行不同版本的教材对比是很有必要的。

(二)讨论

1.不同教材对比研究的策略

(1)利用纸质课本

利用手中的纸质课本进行对比研究是大多数教师都比较喜欢的一种策略,随时研究,随时翻阅、批注、记录,研究着,研究着,书便有了人气,一种独属于书主人的温暖气息,例如在人教版新旧教材对比分析中,利用的便是此法。

当然了,此策略也有缺点:要想集齐所有版本的教材实属不易,而且那么多教材确实很占地方。

(2)利用电子课本

网络时代的教师可以借助于强大的网络利用电子课本进行对比研究,很容易找到各种版本的教材,而且不用占用我们的书架空间。在分析对比研究人教版之外的其他版本的教材时,我便借助了电子课本。

此策略最大的缺点是费眼睛。

利用集体备课共同研究

在个人对教材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一定不要忘了集体的力量。在集体备课时,可以把自己研究的成果跟本组成员分享,它会让你的研究成果更丰满。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甚至有必要时我们可以进行跨学科分享研究。

下图即为集体备课时大家集思广益的场景。

2.不同教材对比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教师更全面备课

教师备课之一便是备教材,次番研究下来,我深切感知到备教材不仅是备自己教的教材,还有其他版本的教材,不同教材有不同的优缺点,通过不同版本的教材,我们可以集百家之长,为我所用,更好地展开教学,同时能很好地避免把书教死。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教师要想有一桶水,仅研究自己使用的教材是不够的,只有广泛涉猎各种版本的教材,才能更好地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提出问题,更好地学习,从而建立一个良性循环,有利于学生学业的发展。右图即为学生课后积极提问。

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不同版本的教材对比分析之后,教师收获的不再是纠结对与错、是与否的问题,而是全面看待问题,心胸一下子开阔明朗起来,格局一下子打开了,似乎一下子便做到了海纳百川、允许百家争鸣,从而避免了一味地钻牛角尖,走死胡同,有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3.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本小课题研究就“一个模式图”对不同版本的高中生物学教材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内容有限,不够全面,需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扩大研究面,不断对比,不断总结,相信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收获。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