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万民众近日涌向新西兰惠灵顿的议会大厦,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游行,以抗议一项被认为违背新西兰建国核心原则、削弱毛利人权利的法案。
这场名为“Hīkoi mō te Tiriti”的游行,自九天前在新西兰最北部地区启程,穿越整个北岛,成为该国近几十年来规模最大的抗议活动之一。
周二,这场传统的和平毛利游行在议会大厦外达到了高潮。抗议者们手举旗帜、标语,身着传统服装的毛利社区成员也参与其中,他们恳切地呼吁议员们否决备受争议的《条约原则法案》。该法案试图重新解释184年前英国殖民者与数百个毛利部落间签订的《怀唐伊条约》。
尽管预计由于多数政党的反对,该法案将难以通过,但其提出已引发政治动荡,并再次点燃了在新西兰最右翼政府领导下关于原住民权利的激烈争论。
以下是事件的关键要点:
游行盛况:
大批民众穿过新西兰首都,挥舞着各式旗帜和标语,其中不乏身着传统服饰的毛利人,场面壮观。警方统计,约有42,000人参与了这场游行,对于一个总人口约500万的国家而言,这一数字相当可观。游行者们将此次活动视为“世代相传”的重要时刻,Tukukino Royal等游行者表示,这是团结、展示人民力量的时刻,他们坚决捍卫作为土著毛利人的权利。《怀唐伊条约》背景:
《怀唐伊条约》于1840年由英国殖民政权与500名毛利酋长共同签署,确立了新西兰原住民与非原住民共同治理的原则。该条约被视为新西兰的建国文件之一,其条款至今仍在指导着国家的立法和政策制定。由于条约存在毛利语和英语两个版本,且内容存在差异,因此长期以来关于如何解释该条约一直存在争议。《条约原则法案》的争议:
该法案由右翼新西兰行动党领袖戴维·西摩提出,旨在明确条约原则在法律中的地位,并主张这些原则应适用于所有新西兰人,而非仅限于毛利人。支持者认为,多年来对条约的临时解释方式赋予了毛利人特殊待遇。然而,该法案遭到了两党政客以及数千名新西兰原住民和非原住民的强烈反对。批评者指出,该法案可能会损害毛利人的权利,违背新西兰的建国原则。游行的后续影响:
在议员们讨论该法案时,抗议者聚集在议会大厦外,表达了他们的强烈不满。上周,毛利议员甚至在议会内上演哈卡舞以抗议法案的投票,导致议会一度休会。游行领导人Eru Kapa-Kingi在集会上强调,毛利民族已经诞生,“Te Tiriti”(即《怀唐伊条约》)将永远存在。综上所述,这场游行不仅是对《条约原则法案》的抗议,更是对新西兰原住民权利的一次有力捍卫。它再次凸显了《怀唐伊条约》在新西兰历史和政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围绕该条约解释和应用的持续争议。
听故事搜奇叔,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