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婷演24岁姑娘,观众都说不像,胡军增肥20斤演船老大,大家觉得挺好,两部年代剧《六姊妹》和《北上》引发了不少讨论,有人说这个不行那个行,到底咋回事呢,咱们来聊聊。
梅婷在《六姊妹》里演大姐何家丽,从青年到中年,跨度挺大的,观众看着有点不对劲。剧里沈月演的少女何家丽,倔强灵动,青春感满满,跟爸爸吵架摔门而出那段,满屏都是叛逆小姑娘的感觉。但梅婷接棒后,角色一下子跳到中年主妇,让人觉得有点突兀。
梅婷演技是没得说,细节处理得很到位,比如跟妈妈吵架时,手指无意识摩挲围裙褶皱,挺生动的。但是49岁的脸演24岁的角色,怎么看怎么别扭,割裂感太强了。尤其是跟邬君梅同框的时候,更像姐妹俩,邬君梅才大梅婷9岁,却演她妈,这就更让人出戏了。
选角这事儿真挺难的,年龄合适的演员演技不一定到位,演技好的又可能年龄不太合适。制作方肯定也是权衡再三才做的决定,但效果嘛,确实不太理想。观众看剧就是图个代入感,年龄差太多,再好的演技也难以弥补这个缺憾。
其实不光是梅婷,很多演员都面临这个问题。年龄大了演少女,年龄小了演大妈,都挺难的。有时候为了角色,演员们也是拼了,化妆、服装、发型都得下功夫。但有些东西是藏不住的,比如眼神、气质,这些都是岁月积累的,装嫩也装不来。
不过话说回来,演员的年龄和角色不符,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很多经典作品里,演员和角色年龄差挺大的,观众照样买账。关键还是看整体效果,如果演员能把角色演活了,观众也就不那么在意年龄了。但这需要演员有超强的演技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
梅婷的演技是没问题的,她把何家丽的性格特点都演出来了。但可能是因为年代剧对细节要求更高,观众的期待也更高,所以年龄这个问题就被放大了。其实仔细想想,真实生活中,同龄人看起来年纪差别很大的也不少见,所以观众对年代剧的要求可能有点过高了。
不过,这也反映出观众对年代剧的重视。大家希望看到更真实、更贴近那个年代的人物形象。这对演员来说是挑战,也是机会。如果能突破年龄的限制,真正把角色演活,那才是真本事。梅婷这次虽然被吐槽了,但也让大家看到了她的敬业和努力。
总的来说,年龄和角色不符这个问题,还是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时候可能影响不大,有时候可能会成为败笔。关键是看演员能不能驾驭好角色,能不能让观众忽略年龄的差距,沉浸到剧情中去。这需要演员、导演、编剧等多方面的努力。
再说说胡军在《北上》里的表现,他演的船老大谢天成,塑造得挺成功的。为了这个角色,胡军可是下了不少功夫,增肥20斤不说,还特意学了船工的动作和习惯。这种敬业精神,真让人佩服。
有一场戏印象特别深,就是谢天成卖船那段。胡军驼着背,轻轻抚摸着船舷,那种不舍和无奈,看得人心里难受。他那件衬衫因为肚子变大,扣子都快崩开了,这细节处理得真好。最后点烟那段,手指微微发抖,眼里含着泪,烟灰落在金表上,整个画面都是沧桑感。
胡军把谢天成从暴发户到落魄者的变化演绎得很到位,让人完全忽略了他实际年龄。56岁的胡军,愣是演出了一个四五十岁船老大的感觉。这就是好演员的本事,不是靠化妆和服装,而是从内到外把角色吃透了。观众看到的不是胡军,而是谢天成这个人物。
其实胡军以前演过不少精英人物,比如《中国合伙人》里的成功商人。这次演一个大老粗,反差挺大的。但他把握得很好,没有过度表演,也没有刻意扮丑。那种市井气息,那种江湖味,拿捏得恰到好处。这就是老戏骨的厉害之处,角色千变万化,他们都能驾驭自如。
胡军的表演让人想到了很多老一辈演员,比如葛优、陈道明这些。他们演什么像什么,完全不受年龄的限制。这种表演功力,真是让人羡慕。年轻演员虽然有颜值优势,但在角色塑造上,还是差了一截。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导演宁愿用老演员,哪怕年龄不太合适,也要用有实力的演员。
不过,胡军的成功也不是偶然的。据说他为了这个角色,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了。不仅增肥,还去码头体验生活,学习船工的言行举止。这种敬业精神,真的值得年轻演员学习。演戏不是靠脸,而是靠实力和努力。胡军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也有人说胡军这是在硬演毕竟56岁演40多岁,还是有点勉强。但是相比梅婷的情况,胡军这个年龄差距就小多了。而且他的表演so自然,让人完全忽略了年这个问题。这就是高明之处,不是靠化妆和服装来装嫩,而是从内而外地塑造角色。
总的来说,胡军在《北上》里的表现,给观众上了一课。什么是好的表演,什么是角色塑造,他都做出了示范。这也让人思考,演员的年龄真的那么重要吗如果能把角色演活,年龄差距似乎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关键是要有实力,有诚意,能让观众相信你就是那个角色。
再说说年轻演员的表现,就拿白鹿来说吧。她在《北上》里演夏凤华,为了角色可是下了不少功夫。剪短发、戴牙套、把皮肤弄得蜡黄,一副假小子的样子。但是呢,效果好像不太理想,观众都说不够接地气。
白鹿以前演的都是古装美人,《周生如故》里的崔时宜,《宁安如梦》里的姜雪宁,还有《临江仙》里的李青月,每个角色的妆容都美得不行。这次她想跳出舒适圈,尝试现实主义题材,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呢,可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类型的剧,感觉她还是有点不适应。
《北上》这部剧很贴近现实,不光是外表要贴近,演技也得自然松弛才行。但是从白鹿的表现来看,她的夏凤华还是有点用力过猛。可能是想表现得接地气,结果反而显得有点刻意。这就是年轻演员常犯的错误,太想证明自己,反而失去了自然感。
其实不只是白鹿,很多年轻演员都面临这个问题。他们长得太好看了,演普通人反而不像。化个丑妆,穿个土气的衣服,但是那股子娇气还是藏不住。这就需要演员有更深入的生活体验和角色理解。不是简单地改变外表就能演好角色的,还得从内心去体会角色的生活和思想。
白鹿这次的尝试,虽然效果不太理想,但也值得肯定。至少她有突破自我的勇气,不甘心只做花瓶。很多演员都是从这种尝试中慢慢成长起来的。比如周迅,早期也是靠颜值出圈,后来慢慢沉淀,现在演什么像什么。白鹿还年轻,有的是机会成长。
不过,这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年轻演员缺乏生活体验。他们从小就进演艺圈,生活单一,难免会对普通人的生活缺乏了解。这就需要他们主动去体验生活,去观察身边的人。演员不能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要有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阅历。
另一方面,观众的眼光也越来越挑剔了。以前可能演员长得好看就行,现在大家更看重演技和角色塑造。这对演员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谁能真正沉下心来磨练演技,谁就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里站稳脚跟。
总的来说,白鹿这次的表现虽然不尽如人意,但也给了我们一些思考。年轻演员要如何突破自己,如何塑造接地气的角色,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希望白鹿能从这次经历中学到东西,在未来的作品中有更好的表现。
再来说说《六姊妹》的剧情,说实话,看着有点像流水账。事儿是挺多的,但就是不够深入。比如何常胜车祸身亡那段,本来可以好好写写传统家庭失去父亲后的变化,结果就匆匆带过了,转头就开始讲什么私生子认亲的狗血剧情。
还有何家丽和汤为民的感情戏,在原著里是挺感人的。何家丽为了家族放弃了爱情,拒绝了汤为民的深夜告白。但是到了电视剧里,就变成了何家丽和张建先婚后种改编,说实话,有点辜负原著的深度。
剧中的年夜饭和解戏也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小妹何家喜之前一直想抢房产证,突然就忏悔了,这转变也太快了吧。还有刘美心偏心多年的原因,也没有好好解释。看得人一头雾水,怀疑是不是后期剪辑出了问题。
最后的结局更是让人无语。原著里何家丽最后烧掉房产证,还背诵了《荒原》,挺有深意的。但是电视剧里呢直接改房产过户给。这种结局,说实话,有点俗。有些原著党看了都说,这不是在消解女性的自主意识吗
其实《六姊妹》这部剧的题材是很好的,讲述六个姐妹的成长史,本来可以挖掘很多东西。但是剧本好像没有抓住重点,很多情节都是浮于表面。比如姐妹之间的矛盾,母亲的偏心,这些都是可以深入探讨的话题,但是剧里都是轻描淡写。
可能是因为集数限制,所以很多情节都显得仓促。但是与其面面俱到,不如抓住几个重点,深入展开。观众看剧不是为了看热闹,而是想看到人性的复杂,家庭的温暖与矛盾。如果只是堆砌事件,没有深度,那就失去了意义。
不过,《六姊妹》的演员表现还是很出色的。尤其是老戏骨们,演技都很在线。只是可惜了好演员,没有好剧本发挥。这也提醒我们,一部好剧不仅需要好演员,更需要好的编剧和导演。如果剧本不行,再好的演员也难以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