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动画片竟然在票房战场上“杀”出重围,直接封神!截至3月6日,《哪吒之魔童闹海》也就是咱们的《哪吒2》,票房一路狂飙突破146亿元,观影人次更是突破3亿大关,这成绩,直接让它成为中国影史首部观影人次破3亿的电影 ,还在全球影史票房榜中排到了第7名,把一票真人电影远远甩在身后,让整个电影圈都惊掉了下巴。而老戏骨冯远征的一番话,更是如同一颗深水炸弹,把真人演员的那点“小秘密”炸得人尽皆知。

《哪吒2》凭啥能“大杀四方”?
《哪吒2》爆火可不是靠运气,那背后的“功夫”深着呢!就说这特效,简直是让人看了就想“哇塞”的程度。哪吒脚踏风火轮与四海龙王大战的场景,粒子特效精细到能看清每一个毛孔,感觉哪吒的汗水都能甩到你脸上;敖丙施展冰封千里的绝技时,水墨风格的特效每一帧都美得不像话,直接可以拿来当手机壁纸。还有那场“海底百万锁链”大战,好家伙,2亿角色同屏,这特效规模,好莱坞大片看了都得自愧不如,直呼“惹不起惹不起”。

除了特效,《哪吒2》在情感共鸣方面也是拿捏得死死的。那句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次被哪吒喊出了新的气势,喊出了当代年轻人不服输、不认命的心声。哪吒和敖丙从一开始的针锋相对,到后来携手并肩,将传统文化中的友情和羁绊展现得淋漓尽致。哪吒和父母之间的情感刻画也很细腻,不再是老套的剧情,而是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式家庭复杂又深沉的爱,不少观众看到这些情节都忍不住眼眶泛红。而且动画角色在塑造上更加纯粹直接,哪吒的叛逆、敖丙的纠结挣扎,都能直戳观众的内心,让人感同身受。再加上哪吒这个超级大IP,本身就家喻户晓,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哪吒2》能取得票房口碑双丰收,也就不难理解了。

真人演员的“遮羞布”被无情扯下
就在《哪吒2》一路开挂,票房节节高升的时候,真人电影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老戏骨冯远征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什么真人电影票房干不过《哪吒2》?”这一问,直接问到了点子上,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现在很多真人电影,过度依赖流量明星,以为有了流量就能有票房,却忽略了演技才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有些流量明星的演技,真的是让人不敢恭维,哭戏靠滴眼药水,台词念得磕磕巴巴像背课文,表情管理更是一塌糊涂,被冯远征吐槽为“僵尸式”表演。比如陈学冬在《小时代》里,表情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全程一个表情演到底;于朦胧在《两世欢》里,那演技被网友吐槽为“盲人演法”,眼神空洞,毫无情感;盛一伦不管和谁对戏,都像个木头一样,完全没有代入感 。观众花钱进电影院,可不是为了看这些“木头人”演戏的,大家想要看到的是有血有肉、能打动人心的表演。

还有一些真人电影,制作过程十分敷衍,从选角到拍摄,都在迎合流量和资本,根本没有把心思花在打磨剧本和提升演技上。像乌尔善的《封神第二部》,特效被吐槽得很惨,看起来就像“五毛特效蓝精灵”,剧情也是毫无新意,观众自然不会买账。
在文化挖掘方面,真人电影也远远比不上《哪吒2》。《哪吒2》把中国传统文化玩出了新花样,哪吒和敖丙的故事既有哲学深度,又充满了视觉张力,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很多真人电影,要么是盲目跟风,要么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浮于表面,根本无法给观众带来深刻的观影体验。

《哪吒2》的爆火给真人电影敲响了警钟,希望真人电影从业者们能够好好反思,不要再一味地追求流量和资本,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演技、打磨剧本和挖掘文化内涵上,这样才能拍出让观众满意的好电影。不然,下次被动画片“碾压”的,可能还是你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