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未上台,31国集体变脸,德国高调放话:让中方付出代价

我是徐显圣吖 2024-11-27 16:12:38

特朗普还没正式重返白宫,德国已经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

G7和欧盟31国集体发声,污蔑中方“支持俄罗斯”,其中德国外长贝尔伯克的叫嚣尤为刺耳,她甚至放狠话说:“中方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美西方为何突然剑指中方?是俄乌战场败局难掩,还是特朗普背后操盘?

一场新的“阴谋剧”正在酝酿,中国显然早已看穿了这场戏码的脚本。

G7集团与欧盟共31国的集体声讨,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他们借着俄乌冲突的幌子,声称中方“支持”俄罗斯,并扬言要实施制裁。

最令人不齿的是德国外长贝尔伯克的表态,她居然放话要让中方“付出代价”。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过是美西方在俄乌战场失利后的“甩锅操作”。

既然在战场上斗不过俄罗斯,那就从外交上孤立它,最好连中俄关系也一并搅黄。

他们的逻辑很简单:只要中方和俄罗斯“划清界限”,他们就能继续对俄罗斯施压,逼迫它妥协。

问题是,美西方的如意算盘打得响,可惜没有一个能落到实处。

俄罗斯在军事、经济、政治上全方位扛住了压力,又怎会因所谓“外交孤立”而让步?

至于中方,发展正常外交关系是自己的事,轮不到这些国家来指手画脚。美西方这番操作,无异于自取其辱。

这场俄乌冲突,从一开始就被美西方包装成“民主与自由的战争”。

他们投入了巨大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却迟迟看不到胜利的曙光。

反而是乌军在俄军的连番攻势下节节败退,俄方对战局的控制力不断加强。

面对这样的结果,美西方心里自然不是滋味。毕竟,他们投入了这么多“赌注”,不甘心空手而归。

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妙招”——将锅甩给中方。他们声称,中俄关系密切,中方提供了援助,因此“俄罗斯才能坚持到现在”。

这种说法完全没有事实依据,但在美西方看来,这并不重要。他们的目的只是制造舆论压力,用所谓的制裁威胁逼迫中方与俄罗斯疏远。

然而,中俄的关系深厚,美西方的逼宫反而暴露了他们在这场地缘政治博弈中的失败与无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西方的焦点正在发生转移。过去几年,他们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俄乌战场上,但随着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他们开始加速调整战略,将遏制的矛头对准中国。

特朗普早在竞选期间就多次将中国列为“头号威胁”,甚至扬言要全面加大对华施压。

美西方其他国家对此心知肚明,尤其是像德国这样的国家,迫于美国的压力,不得不对华采取更强硬的态度,以此讨好未来的特朗普政府。

但这样的战略调整,其实埋下了新的隐患。

首先,美国的霸权正在逐步削弱,它已不再具备单方面主导全球秩序的能力。

美西方国家内部矛盾重重,想要在对华问题上形成一致行动并不现实。

面对美西方的围堵与指责,中国的反应一如既往的冷静而自信。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今非昔比,无论是经济韧性还是科技创新能力,都让美西方无法轻易施压。

更重要的是,中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与互利基础上的,外部干扰无法撼动这种深厚的伙伴关系。

美西方越是气急败坏,越说明他们在对华施压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此外,中国还在通过多边合作与全球伙伴关系建设,不断增强自身的国际话语权。

无论是“一带一路”倡议,还是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合作,都让美西方的封锁企图难以实现。

再回到德国的表态。作为美西方阵营中重要的一员,德国近年来一直在中美之间小心翼翼地寻找平衡。

这一次,德国却选择了跟随美国的步伐,高调指责中国。

这看似是一种讨好美国的举动,但实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德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极高,仅2022年,中德双边贸易额就达到2979亿欧元,创下历史新高。

如果对华关系恶化,首当其冲受损的就是德国自己的经济利益。

德国的这种“自作聪明”不仅得罪了中国,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自己在欧盟中的领导地位。其他欧盟国家未必愿意跟随德国的脚步,与中国对抗到底。

美西方对华污蔑与威胁的背后,是他们对未来国际格局变化的焦虑。面对崛起的中国,他们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延缓历史进程。

历史的车轮从不会因某些国家的阻挠而停止。

对中国来说,美西方的强硬态度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继续推进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就有能力应对外部压力。

至于那些一边从中国市场获益,一边对华叫嚣的国家,最终只会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价。

未来的国际格局将更加复杂,但有一点是明确的:特朗普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历史注定不会为他的执念买单。

0 阅读:43

我是徐显圣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