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在吉隆坡街头尝一碗文化交融的肉骨茶

骆哲瀚宇说三农 2025-04-16 16:41:11
肉骨茶?这玩意儿真能喝出文化?

在马来西亚,有一种神奇的汤,名字叫“肉骨茶”。

别误会,它可不是茶,而是一碗热气腾腾的排骨汤。

这玩意儿,据说还融合了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的文化。

你要是好奇这文化到底是怎么融合的,不妨跟我一起去吉隆坡的街头走一遭。

在吉隆坡的燕美路上,肉骨茶店一家挨着一家,就跟咱们这儿的沙县小吃似的,遍地都是。

随便走进一家,都能看到老板忙活着,把排骨、猪脚、五花肉什么的,一股脑儿地往大锅里丢。

那汤底颜色深得像酱油,咕嘟咕嘟地冒着泡,药材味儿混合着肉香,闻着就让人流口水。

要是你第一次吃肉骨茶,老板肯定会热情地给你介绍:“这玩意儿啊,得配着油条吃,再蘸点蒜蓉、小米辣和酱油,那叫一个地道!”你要是问他这肉骨茶是怎么来的,他保准会跟你扯上一段“下南洋”的血泪史。

据说,当年那些背井离乡的中国劳工,为了在湿热的气候里活下去,就把老家的药膳方子跟当地的食材一锅烩,这才有了肉骨茶。

百年老汤,熬的都是人情世故?

这肉骨茶,可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碗汤。

它里头,装着的是马来西亚华人的辛酸与奋斗,也装着两国文化交融的痕迹。

就拿“强记肉骨茶”的老板彭杰强来说吧,他是第五代马来西亚华人,打小就跟着父亲学做肉骨茶,一做就是42年。

他家的肉骨茶,除了传统的当归、玉竹,还加了马来西亚特产的东革阿里。

用他的话说,这就是“中马文化交融的缩影”。

想想也是,从郑和下西洋那会儿,中马两国就开始了各种交流。

到现在,留学生互派、签证方便,两国人民走动得更勤了。

走在吉隆坡街头,中文招牌满大街都是,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里,更是中英文马来语齐飞。

这文化交融的程度,就跟这肉骨茶的汤底似的,各种味道都融合在一起,却又各有特色。

中马两国的经济合作,那也是相当紧密。

就拿东海岸铁路项目来说吧,中马两国的工程师一起干活,修建这条连接马来西亚东西海岸的“陆上桥梁”。

还有那“两国双园”的合作模式,更是让中国钦州和马来西亚关丹的产业发展紧密相连。

中国连续16年都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这关系,杠杠的!

一碗汤,能看出啥国际局势?

你别看这只是一碗普普通通的肉骨茶,它背后可是牵扯着不少事儿。

马来西亚华人,从19世纪中叶就开始“下南洋”,到现在,已经成了马来西亚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不仅为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也把中华文化带到了这里。

有些华人还跟当地人通婚,形成了峇峇娘惹族群,他们的娘惹菜,那也是中马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

现在,“一带一路”倡议更是把中马两国拉得更近了。

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数字经济,从科技创新到人文交流,合作领域越来越广,两国人民都从中受益。

这就像彭杰强在肉骨茶里加的东革阿里一样,让原本就美味的汤,更多了一层滋味。

这肉骨茶,喝下去的,不只是汤,更是历史、文化和友谊。

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中马两国源远流长的交往历史,也预示着两国未来更加美好的合作前景。

所以啊,下次你去吉隆坡,别忘了尝尝这碗肉骨茶。

说不定,你也能从中品味出点不一样的滋味。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