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要转好了?刚刚重启免签,又撤掉钓鱼岛浮标,有何深意?

青菀杳声 2024-11-26 15:38:03

文 | 青菀杳声闻

编辑 |青菀杳声闻

中国宣布对包括日本在内的九个国家,实施临时免签政策,这消息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有人认为,这是两国关系回暖的标志;有人则忧心忡忡,担心中国在免签政策中吃亏。

恢复免签,再加上中日防长在老挝东盟会议上的“愉快”会谈,都在传递着中日关系即将“破冰”的信号。

而关于钓鱼岛浮标可能移除的消息,则彻底吸引起人们的注意。

免签的深层次考量

中对日本的临时免签,并非简单的“示好”,而是中国在复杂国际局势下,运用经济手段,调整的对日战略。

其目的只有一个: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体现。毕竟免签,最直接的利好无疑是经济。

日本游客来中国旅游,能给国内的旅游市场,带来新的生机。从机票、酒店到餐饮、购物,一条龙的消费将直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

免签也为日本等其他国家的游客,大开方便之门,让他们更容易感受到中国的开放与活力。

这种主动的姿态,能够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自信与包容。

免签政策,还让外国企业人士来中国考察、投资,变得更方便了。

外国的资金和人才,对于中国经济的国际循环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环境中,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对中国的发展意义非凡。

免签政策的实施,能为中国吸引外资创造了更友好的环境。

当然,免签政策的影响,不只体现在经济上。在中国构建自主体系、打破西方舆论围堵的战略布局中,免签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西方媒体常常对中国的报道有偏差,这影响了中外之间的理解和互动。

免签政策的实施,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提供了一个更加便捷的渠道,有助于打破西方舆论的刻板印象,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

与此同时,免签政策也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展示开放自信姿态的政治信号。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国通过免签政策,已经要渐渐夺回“认知主动权”了!

认知战争——我国在主场塑造话语权

中日两国之间,历史恩怨错综复杂,日本社会对中国的认知也存在着许多偏差。尤其是在中国民间工业还不发达的时候,“精日”现象一度引发广泛关注。

现在,我国经济和技术越来越厉害,咱们在国际上说话的分量也越来越重。日本游客可以更方便地来中国,亲眼看看这里的快速变化和进步。

这种亲身体验,比任何宣传都更具说服力,也更有可能改变他们对中国的固有认知。

当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来到中国,体验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社会,他们对中国的印象也会逐渐发生改变。

在中国的主场,通过实际的接触和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日本民众的认知,这正是中国在认知战争中的战略意图。

如今在中国服务行业,已经有一些日本从业者渐渐融入市场,他们的工作深受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

通过免签政策,中国可以吸引更多日本人来到中国,了解中国的文化、融入中国的社会,从而进一步扩大中国的影响力。

在这种情况下,“钓鱼岛浮标问题”更是将两国关系引上焦点,一些人对此不解,我国难道要做出让步?

钓鱼岛浮标意味着什么?

钓鱼岛问题,始终是中日关系中的棘手问题。在中日关系回暖的大背景下,关于“中国可能移除钓鱼岛周边浮标”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在主权问题上的让步;也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对相关海域,实现更稳定掌控后的自信表现,

事实上,移除浮标的举动,并不意味着中国在主权问题上的任何妥协。

相反,这可能是中国在战略层面的主动调整,旨在维护地区稳定,避免局势升级。

我国一直牢牢控制着钓鱼岛及其周边小岛,中国海警队的巡逻船只经常在这些海域巡逻,确保我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不受侵犯。

移除浮标的举动,并不影响中国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这反而表明,中国在维护主权的方式上更加灵活和自信。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奉行“美国优先”的政策,这给中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带来了经济转型的压力和动力。

为了应对这种压力,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合作,以减少经济损失,而日本经济压力增大,改善跟中国的关系对双方都有好处。

近期,中日两国高层互动频繁,释放出了一些积极的信号。

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中国和日本新领导人石破茂进行了会面,两国就加强经济互利合作取得了一致意见。

两国在一些问题上意见不一,但经济合作上,双方还是挺愿意携手的。

日本外交部长岩屋毅,计划在12月底访问中国,这是他首次来华,距离上次日本外相访华已有近一年时间。

这表明,两国高层交往正在逐步恢复,双方都在积极寻求改善关系的途径。

中日两国正在计划,建立一个高层次的人文交流机制,这有助于为两国关系的持续进步增添一道稳固的防线。

人文交流的加强,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两国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些高层互动释放出了一些积极的信号,表明中日关系正在朝着缓和的方向发展。

不过,这并不代表两国间的所有矛盾都解决了,在一些棘手的问题上,中日两国还有些不一致,慢慢找个办法解决。

日本的矛盾态度

当前,日本社会对中国的态度,呈现出分化和矛盾的态势。

一部分日本人,尤其是那些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文化和经济形成依赖的群体,对中国持相对友好的态度。

他们觉得中国市场的商机无穷,和中国打交道能带来不少经济效益,所以更愿意和中国处好关系。

然而另一部分日本人,尤其是一些右翼势力,则在主权问题上持续“拉仇恨”,对中国持强硬立场。

他们不愿正视历史问题,在钓鱼岛等问题上不断挑衅,试图激化中日矛盾。

这种心理矛盾,实际上影响着中日关系的发展方向,日本社会内部对华态度的分化,将直接影响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

如果主张对华友好的力量占据上风,那么中日关系有望进一步改善;反之,如果强硬派的声音占据主导地位,那么中日关系可能会面临新的挑战。

结语:

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免签政策、高层互动、经济合作等积极因素,为两国关系的改善创造了有利条件。

免签政策并非简单的“示好”或“妥协”,而是中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积极推动中日关系朝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策略。

中国希望通过扩大人员往来,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为两国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1 阅读: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