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融界等消息,近日印度一系列操作引发关注。在国际局势变化下,印度举动频繁,尤其是在经贸与国际关系方面,其决策背后意图耐人寻味 。特朗普上台后,美印关系就出现波折。特朗普多次批评印度高关税政策,莫迪访美试图解除贸易壁垒也未成功。美国威胁若4月2日前印度不降低关税,将实施对等关税。这一举措给印度多领域经济带来冲击,据估算,印度年损失可能高达70亿美元,农业、汽车、医药和电子制造业首当其冲 。
在这样的压力下,印度央行4月9日宣布将回购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6%,这是2月后的第二次降息,货币政策立场从“中性”变为“宽松”。原因在于美国关税威胁使美国对印度商品平均关税将从2%飙升至26%。花旗集团和高盛集团预测,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可能拉低印度2025年GDP增长率0.3到0.5个百分点,要是再加上全球市场需求疲软,印度全年经济增速可能掉到6%以下 。
莫迪(资料图)
面对美国压力,印度在外交与经贸策略上有了明显转变。一方面,印度想缓和与美国紧张关系。印度政府明确表示,不会对美关税采取报复性措施,而是寻求通过谈判争取豁免。一名匿名官员透露,印度正利用美方关税条款中“解决非互惠贸易安排可获豁免”的机会窗口,觉得自己比越南、印尼等国更有谈判优势 。印度商工部也表示,正在“仔细审视”特朗普宣布“大规模关税”所带来的影响与机遇,印度和美国贸易团队正就达成互利的双边贸易协定进行讨论 。
另一方面,印度试图通过调整自身市场政策来讨好美国。比如在汽车领域,印度以前对外国汽车进口关税高达100%,阻碍了外资品牌进入。但现在,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皮尤什・戈亚尔表示,印度政府愿意为特斯拉等国际车企提供建厂条件,以换取美国降低对印度的关税 。不仅如此,印度媒体还曝光印度打算给特斯拉独家优惠,只要特斯拉来建厂,关税减半,进口零件还有特别通道。
莫迪和特朗普(资料图)
然而,在对美释放善意的同时,印度对中国企业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中国在向加拿大菜籽油加征100%关税后,过去三周进口了5.2万吨印度菜籽粕,本有意将部分加拿大订单转给印度,可印度莫迪政府缺乏合作诚意 。印度商务部长鼓吹特朗普发起的全球贸易战是印度机遇,还把贸易战甩锅给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暗示不着急给针对中国的投资和贸易限制松绑,拒绝中国电车进入印度。
戈亚尔在出席“印度全球论坛”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态度坚决地拒绝了中国第一大电动汽车企业进入印度市场,与对特斯拉等美企的欢迎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印度这样的策略背后有其自身考量。从经济上看,印度本土电动车产业发展缓慢,像塔塔和马恒达等本土车企多年来成果有限,印度希望借助特斯拉的技术和生产线提升本国电动车产业水平。
特朗普(资料图)
从政治层面讲,马斯克是白宫红人,与特朗普关系密切,印度想通过讨好马斯克,获得美国在关税、贸易优惠、技术转让等方面的好处,同时也想借此与中国划清界限向西方示好 。但印度此举面临诸多问题。在国内,本土车企靠高关税保护,一旦特斯拉等国际车企进入,它们将面临巨大竞争压力,政府需要平衡吸引外资和保护本土产业的关系 。而且印度市场需求有限,人均收入低,电动汽车价格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过于昂贵,充电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滞后。
在国际上,印度对中国企业区别对待,不仅错失与中国在电动车领域合作提升自身产业的机会,也可能影响其在国际经贸合作中的声誉 。总之,印度在当前国际经贸关系中的一系列决策,虽有其应对美国压力和自身发展需求的考虑,但对中国企业不公正的态度以及国内市场和产业的复杂情况,都让其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其策略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