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郭德纲“冷战”多年的姜昆似乎正逐渐赢回观众的认可!

宋胖子 2022-08-02 16:50:38

01

上世纪80年代的一次相声展演中,师胜杰得了第一,而姜昆得了第三。

姜昆对评委的判定意见很大,怒气冲冲地与之理论……

姜昆‍

90年代,内地艺术团访台,飞机落地后姜昆从同行的唐杰忠、倪萍等人中奋力挤出,只为要成为这一行人中第一个把脚踏到台北的土地上的人。

姜昆的青年时代一直是争强好胜的,他蔑视权威、崇尚平等,敢于并善于打破壁垒、打开时代枷锁。

殊不知近20年间,姜昆完全变成了另外一副模样——与世无争。

姜昆

他不再争强好胜,不再得理不饶人,像隔壁老屋里的孤寡老人,一言不发。

02

2005年,三闯京城的郭德纲走红,通过沿袭传统相声迎来了大批观众,也改变了低迷的相声市场。

郭德纲

随之,越来越多的舆论压力抛给了主流相声界:

放下传统相声的人,不说贯口、不唱太平歌词的人,不配叫作相声演员……

似乎,部分主流相声界的相声演员“德不配位”了。

主流相声界的领军人物姜昆理顺理成章地被当作众矢之的。

03

第一次感受到来自民间的“敌意”是2006年,当时他以曲协书记身份带领一批北京媒体去考察天津的演出市场。

姜昆

考察到最后一个剧场是晚上11点了,陪同的官员请他上台说几句,他推辞不过就上台了。

刚讲完开场白,台下就吵吵起来,

“别讲话,说相声。”

“好,我说相声。”

姜昆客客气气地回答。

“我就说说我在天津的这些感受啊。”

“别说新的,说老的,《八扇屏》会吗?”

姜昆被架在台上,看起来甚是尴尬,右手在身前略显怪异地攥成拳头状。

他按要求背了一段贯口。

技术方面并不完美,中间还出现了磕绊,不过他还是有头有尾地完成了。

姜昆后来回忆,离场时有点虚脱,汗都下来了……

而这种“考验”还仅仅是个开始。

04

郭德纲

德云社很红火,但也屡屡进入娱乐新闻的头版头条,一向“疾恶如仇”的郭德纲则习惯性地把矛头对准主流相声界。

拥趸们也在酝酿着愈发激烈的情绪,似乎姜昆领衔的主流相声演员个个成了“吃空饷、混日子”的寄生虫,却总是想方设法的打压郭德纲和德云社。

姜昆

2012年,姜昆高票当选曲协主席,把这一“对立”情绪无限放大。

“姜昆的相声一点也不好笑。

实力不配位置。

作品过时、尴尬,一年不如一年。

他就是那个号召关闭相声小剧场的人。

当年的成就全靠梁左……”

诸如此类的言论充斥了网络,姜昆被网暴已是事实。

但姜昆选择了沉默,甚至在自己写的书《姜昆自述》中也没有回应过。

姜昆

事实上,这些质疑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

的确,姜昆的作品一年不如一年,他本人是认可这一观点的。

但他曾经的辉煌也配得上如今的位置;

他也从来不主张关闭小剧场,相反他的原话是“不能因为小剧场偏俗就取缔,小剧场也是文化市场的补充”。

姜昆

至于姜昆的成功得益于梁左的说法,姜昆的女儿姜珊的一句话能更中肯,

“为什么大家不能把两个有才华的人互相成就,说成一段佳话呢?为什么一定要用来攻击呢?”

05

如今的姜昆过了古稀之年,曲协主席一职卸任在即,似乎他也在多年的沉默中逐渐赢回了观众的认可。

郭德纲的相声早已没了最初“草根”的味道,相反在商业气息的包装下除了三俗就是三俗了……

郭德纲

与此同时,他不忘在小剧场演出中损一下同行,为了维持自己在观众心中的地位,不遗余力地编造出众多“理由”。

譬如,把说伦理梗等三俗相声的原因归咎于观众的品味,把对于谦一家子的“侮辱”理解为遵循相声表演的基本规律。

随着观众对姜昆的质疑逐渐消去,郭德纲即便有再多的话语权,言语也会变得“绵软无力”,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失去了曾经引以为傲的观众缘。

老郭有些“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意思了。

06

客观地讲,姜昆与郭德纲“冷战”多年,是相声界的不幸。

若是两位能联手,那么相声界才会迎来真正的繁荣。

其实不乏能够说得上话的相声界权威人士试图在姜昆、郭德纲之间“搭桥”。

戴志诚

戴志诚数次受托;

有个节目曾策划一场“世纪大和解”,邀请两人同台;

为改善关系付出努力的人里,也包括郭德纲本人。

“我替郭老师带过话,说有机会愿意跟先生坐坐什么的,跟您做做饭”,青年相声演员陈印泉说。

陈印泉

他参与过老郭主持或者担任主咖的多档节目,像是《相声有新人》《金牌喜剧班》等等,与郭德纲私交不错,姜昆于他也有恩情。

陈印泉当中间人再合适不过!

但面对诸多提议,姜昆均不置可否。

原因也很明显,十几年的“冷战”已经凉透了骨子里的血,“面和”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

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中国相声界可能依旧是文艺界最畸形的存在了!

0 阅读:6

宋胖子

简介:文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