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影像活化非遗精华,以教研传承非遗基因|华珠举办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影像传播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高端学术论坛

高校前沿 2023-04-26 13:14:15

携手共创·激发活力

2023年4月22日,由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主办,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传媒学院承办,从化区文广旅体局大力支持的“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影像传播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大湾区非遗影像传播:‘ 数字创新与传承’国际高端学术论坛”在“树绕温泉绿”的广州旅游圣地——从化区荔圃温泉酒店举办。

论坛以“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影像的数字创新与文化传承”为主题,以线上探讨与线下交流的紧密联动为形式,从不同角度就“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背景下非遗影像的发展与创新”做主旨演讲,共同探究粤港澳大湾区丰厚的非遗宝藏影像传播规律,探讨新时代下文化保护传承与影像创新的交叉领域,总结和探寻数字化语境下非遗影像的创新实践路径。

本次论坛特邀广州市从化区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志坚,广州广播电视台副总编安勇,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刘广宇,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导朱靖江,国际专家学者沓名美和(KUTSUNA Miwa),南雄市常委、宣传部部长温春花等,各级政府非遗中心主任及相关从业专家领导、非遗专项委员会专家、粤港澳及国际国内专家学者、广东地区一线工作领导等共计三十余人参加论坛。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副校长陈义明,传媒学院副院长孙玮,传媒学院副院长刘乐及相关领导出席本次论坛。

本次学术论坛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研讨和展望未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影像传播中的形势与发展,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存与传承,有效增强民族凝聚力,共同推动世界非遗价值的挖掘与拓展。

追本溯源·方兴未艾

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影像,指通过影像的方式来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产生渊源、传承体系、实物场所、文化记忆与底蕴。影像记录能满足“非遗”的动态性保护需求,特别是在客观、完整地记录以“人”作为载体、通过人的肢体语言进行表达的“人”作为载体、通过人的肢体语言进行表达的手工艺技能以及表演艺术等方面,具有口头讲述、图画文字所无可比拟的优势。非遗影像承载了民族国家的历史记忆,对民族认同和国家形象建设具有深远意义,是公众在不断变化的时局中保持民族和文化身份连续性的一个重要标志。

广府文化在两千年的发展和传承中,其广府特色非遗文化在形式上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独特的人文特性,在文化可视化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以传媒视角发挥文化特性优势,开发广府特色非遗文化的内涵核心,可以更好地引导传统文化传承。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作为不断加强政、产、学、研多方联动,致力于建设成为一所立足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以现代传媒为重点,应用艺术为特色,文、工、经、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应用技术大学,此次聚焦非遗影像研究领域,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影像传播研究中心,既能丰富广府文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影像资料库,又能统筹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汇聚八方智库、吸引五湖四海的学术专家共同投身于非遗影像的研究与实践中去。为实现非遗保护传承的数字化创新发展,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传媒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与专业优势,集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导演、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等6大专业优势纵深发力,以责无旁贷的姿态勇担非遗影像创研之重任,谱写华珠高质量发展之新歌,构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的“命运共同体”。

为聚焦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非遗影像的相关议题,华珠传媒学院周密筹备此次论坛,聚合致力于非遗保护的多个行动方共同参与本次讨论,从而更好地通过非遗影像传播推动中国非遗文化的整体性和过程性保护。

此外,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一以贯之的独特非遗文化进校园教育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将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影像传播研究中心的学术优势与非遗文化自然相结合,成为华珠文化传承、美育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目前,华珠传媒学院也进行了多项保护非遗文化的活动,如华珠学子走近瑶山——《广东连南瑶族传统音乐传承与传播研究》、画赏瑶乡恋歌等活动,留下了大量人类学珍贵影像资料,为非遗影像的传承及保护增添力量。

本次论坛,实力“吸睛”。广州广播电视台、大湾区卫视、广州日报、文化报、人民网及今日头条等多家媒体争相矩阵深入报道,共同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非遗文化进程,携手致力于宣传非遗文化保护及发展相关讯息,扩大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誉,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宏音。

群贤毕集·共焕生机

上午9时,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影像传播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正式拉开帷幕。

会上,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副校长陈义明发表开幕致辞。他表示,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实用型高端人才的使命与责任,我们有着丰富的教育人才资源和较为先进的教学设施,我们深感有责任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作为以传媒艺术专业为办学特色的民办本科院校,华珠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大湾区非遗传承、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非遗影像传播科研中心的成立,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心将致力于整合各方资源研究中心能够在教、学、研、产这四个方面都所作为,探索出一条非遗影像传播专业建设的发展路径,切实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社会的文化建设与传播、弘扬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化区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志坚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际载体,从化区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遗产类型多元多样,希望通过非遗影像传播中心的成立,将地方、高校、机构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造性转化,从而推动从化区文化产业升级,大力推动本地旅游业发展,全面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新活力。

广州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安勇发表讲话,他表示,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非遗影像传播研究中心的成立,填补了广东在非遗影像传播研究领域的空白,为广东非遗影像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近年来,广州电视台通过纪录片的形式,致力于在传承、发展、创新非遗文化方面发力,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导演。未来依托非遗影像传播研究中心,一定能融合更多领域的优势,与社会产生良性互动,提供更多带动地方文化发展的动力。

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影像传播研究中心学术总监、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刘广宇发表了重要致辞,他表示非遗是国家珍贵的宝藏,传媒影像的发展是推动非遗进入公共领域的重要推手,保护非遗则贯穿于记录、确证、保存、保护、研究、传播、传承和振兴的全过程。岭南之地,广府之地人杰地灵,是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和迅猛的西方现代文明激荡相交的地方,其丰富而多元的文化遗产散落在乡村瓦肆,流淌在城市街巷,融化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要以影像去留住光阴与故事。希望借本次机会,专家学者与本土的行业领导及文化精英们可以凝聚智慧,在互动中成就彼此,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智慧与汗水。

会上,非遗影像传播研究中心与从化区文广旅体局、南雄市文广旅体局签署了合作协议,并与深圳文交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研究中心与广东境内非遗相关部门的合作,对于非遗影像传播领域的产学研结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后,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副校长陈义明为新疆师范大学教授刘湘晨,四川师大教授刘广宇等20位非遗传播研究中心学术顾问颁发了聘书。

最后,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副校长陈义明、传媒学院院长张静民、广州市文旅局非遗处处长孔祥文、新疆师范大学教授刘湘晨为此次活动进行揭牌。

与会人员合照

寻幽探胜·非遗之美

会后,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及媒体人士共同前往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一同感受华珠的蓬勃发展与盎然生机。

随后,大家悉数乘车前往罗洞工匠小镇参观游览。罗洞工匠小镇位于从化区江埔街,以工匠精神涵养时代气质,围绕“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目标,是非遗文化的“活化石”。小镇一梁一柱尽润古典风情,一砖一瓦凸显工匠精神。大家深切感受广府文化的厚重历史,体会非遗文化的无限魅力。

坐而论道·互通互鉴

下午14:30,大湾区非遗影像传播:“数字创新与传承”国际高端学术论坛隆重举行。

本次论坛由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院长、非遗影像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张静民主持。

会上,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副校长袁炎清发表讲话。他表示,华珠确立了“十个一流”建设发展目标,坚持“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的高质量发展战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为准绳,以积极开放的姿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大潮。未来,学校将以非遗影像研究中心为着力点,将非遗影像研究辐射到学院的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去,紧密围绕非遗影像传播研究,真正做到教、学、研、产一体式发展,为区域发展及非遗文化建设竭尽心力。

论坛间隙,潮州嵌瓷非遗传承人许名泰展示了巧夺天工的嵌瓷工艺品并进行讲解。精美的嵌瓷凝聚了中国工匠精神,是智慧和艺术的结晶。这项“永远亮丽的艺术”引得在场专家及学者们纷纷拍照留念。

日本学者、鲁迅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系教授沓名美和(KUTSUNA Miwa)在线上会议中表示。她致力于改善环境;主张再生与可持续发展;缓解环境问题;创造性的改变生活,探讨如何让“旧”物品焕发新活力。而后她对日本传统服饰工艺进行介绍,并表示全世界的传统文化都亟待保护与拯救,大家要在相互学习中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

美国教授、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制作人米歇尔·布莱克(Mitchell Block)在线上会议中表示,在从业生涯里,他亲历了影像技术的更新换代,影像可以记录一个时代的发展。当今,数字技术发展十分迅猛,流传的渠道也变得更加广阔,影像的力量可以被全世界看见。

德国柏林国际短片节主席海因茨·赫尔曼斯(Heinz Hermanns)发表线上讲话,他介绍了德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方法。德国设立了联邦档案馆、博物馆等,内存很多珍贵的影像资料,这些资料都无一例外地展示了本国的历史文化,是文明进程的“活化石”。

韩国加图立大学公演艺术系教授蔡庆珍(채경진)介绍了韩国在保护非遗方面的举措,并将非遗文化推广到教育之中,培育非遗人才,重视文化传播。

随后,南雄市常委、宣传部部长温春花发表讲话,她根据南雄市非遗文化保护建设举措及相关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介绍。她表示,南雄市的文化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非遗项目3项,市级非遗项目8项和县级非遗项目15项。南雄市依托“珠玑数藏”平台,在线上全方位宣推营运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展示园,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线上非遗和姓氏等文化创意展示、线上非遗文创集市以及线上非遗和文创课堂,欢迎大家交流互鉴。

研讨会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众多国际国内专家分别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影像的历史记载与文化重建、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影像与地方文化的融合发展研究、数字技术时代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影像现状和愿景、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影像创研的应用、推广与合作创新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博物馆与数字非遗展示等相关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

探讨非遗路径,实现融合生长。本次论坛最终在愉快的交流声中圆满落幕,这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一路前行·共创辉煌

本次论坛的核心与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高质量发展之路径高度契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保护基因、传承内涵、创新产品”的思路,依托以数字技术为手段,立体活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跨界融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圈。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对于华珠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不仅促进了华珠产学研建设的高速发展,也使得华珠学子在不断感受非遗文化魅力的实践中掌握技能,从而为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高校是当代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中坚力量,华珠置身其间,奋勇当先。非遗影像传播研究中心的成立可以极大传承好、积累好、保护好珍贵的非遗影像史料,为国家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积蓄力量,进而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到2035年非遗传承体系更加健全的目标要求。

影像世界,传播梦想,开启未来。非遗影像的留存与保护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以深远的影响力、强大的凝聚力、超凡的感召力得以充分展示。华珠不断立足新时代发展,使用数字技术留存非遗影像,使非遗文化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融入生活,以崭新的姿态拥抱国际,走向世界。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