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降价,谁在窃喜?

道总有理 2022-08-22 16:17:46

芯片降价,芯片滞销。看似荒唐的声音从今年上半年,就被无数人疯狂叫嚣,2022年上半年,因为消费电子市场需求萎靡不振,芯片行业一度迎来降价潮,转眼到下半年,剧情再次重演。

近日,央视新闻报道,作为电子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意法半导体芯片曾是2021年最紧俏的芯片产品之一,市场报价一度上涨至3500元左右一个,但在2022年,同款芯片从高位下滑至600元左右,降幅高达80%。

无独有偶,另一款芯片去年的价格与今年相差十倍。芯片价格堪比猪肉,涨涨跌跌,最高价与此前的常态价相差程度极其夸张,据悉,此前有媒体报道600元的意法半导体芯片,2020年的正常价格只有几十元。

芯片热俨然已经过去,去年笼罩整个科技圈的阴云是否即将散去?据彭博社报道,目前绝大部分芯片公司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这个炙手可热的市场将出现重大转折,甚至还有一部分人悲观地认为半导体行业会迎来十年内最严重的下滑。

几家欢喜,几家愁,芯片价格雪崩,除了行业默哀,恐怕还有无数市场在狂欢。

芯片降了,但没完全降?

芯片价格雪崩,跟全球的电子消费低迷脱不开关系。

从台积电的最新财报就能看出,曾经撑起半壁江山的智能手机业务已经不是第一大收入来源,预计这一业务的占比还会持续下降。智能手机跟PC的出货量从今年开始就一月不如一月,CINNO Research数据,2022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SoC终端出货量约为1.34亿颗,同比下降约16.9%。

至于PC端,根据市场研究公司Mercury Research数据,今年第二季度,台式电脑处理器出货量降至近30年来的最低水平,处理器总出货量经历了自1984年以来的最大同比降幅,韩国7月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降29.2%,计算机和辅助设备出口下降21.9%,存储芯片出货量以13.5%的跌幅领跌。

上游需求减少,下游不断砍单,价格自然降温。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降价的芯片相对整个半导体产业而言,起不到任何概括作用。芯片真的降价了吗?一则则“暴跌”的新闻之下,仍有厂商逆势宣布涨价,比如英特尔、高通、美满电子、博通等就计划对旗下部分芯片产品提价。

以英特尔为例,据日经新闻,英特尔已通知客户称2022年下半年将对半导体产品涨价,预计对多款核心服务器及计算机CPU处理器及周边芯片等广泛产品涨价,而涨幅因芯片种类而异,最低在个位数,最大涨幅可能达到10%至20%。

芯片到底涨没涨?可以说,消费电子类芯片因为需求下降而骤然降价,但其他应用领域的MCU需求却持续旺盛,比如汽车与工控类,这就导致相关芯片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从手机出货量发生异常之初,芯片行业的未来就被很有意思地贴上了滞销的标签,但实际上,有些行业的芯片荒至今未结束。

尤其是汽车芯片,2022中国·南沙国际集成电路产业论坛数据显示,目前芯片产品平均只能满足汽车厂商31%的需求,小鹏汽车的何小鹏也表示,汽车行业芯片荒还未结束,广汽在6月份给出的数据是,第二季度广汽面临的芯片短缺高达3.3万片。

新能源产业一路顺风顺水,往后对于芯片的需求自然不可小觑。据悉,平均一辆汽车需要使用500个芯片,新能源汽车搭载的芯片更多,去年全球汽车销量大约为8105万辆左右,也就是说,整个汽车产业链就需要405亿块芯片。

此外,高端芯片依旧高处在市场神坛之上,一方面,上游产业链对制程工艺高级的芯片需求其实从未消退。之前有消息传台积电3nm芯片将在9月实现量产,苹果将是第一家采用台积电3纳米投片客户。

据悉,苹果明年包括新款A17处理器,以及M3系列处理器,都会采用台积电的3纳米。另一方面,高制程半导体设备短缺,3纳米、2纳米先进制程产量注定不高,2024~2025年可能出现10%至20%的供给缺口。

如此一来,价格就更不可能降了。种种迹象告诉我们,芯片此降非彼降,这个行业远远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消费类芯片在失宠?

一方偃旗息鼓,另一方鼎盛难收。

消费电子芯片走过前两年最辉煌的时期,随着电子消费水平下降,终究还是走下了神坛。目前,不少芯片公司都开始忙着转移业务,从消费类,向汽车、工程领域探进。台积电将汽车市场列入未来几年的优先项目,据悉,大陆这边,兆易创新、中颖电子、中微半导体等国产MCU玩家的汽车业务也愈发明显。

具体来看,兆易创新第一颗车规级MCU产品在三月份就进入客户送样测试阶段,预计今年能实现量产;中颖电子主要用于车身控制MCU部分,预计年中会流片回来;中微半导体则在招股书中显示出发展车规芯片的决心,其IPO计划募资7.29亿元,有2.83亿元将用于车规级芯片研发项目。

这无可厚非,毕竟在国内汽车计算、控制类芯片国产化率不足1%,传感器国产化率不足4%,功率半导体、存储器、通信等国产化率分别为8%、8%、3%。国内新能源造车来势汹汹,包括自动驾驶在内的整个智能生态后期也将消耗大量的半导体。

而继续坚持消费类芯片将有多难?

此前有报道称,三星方面一度暂停包括面板、手机及存储芯片在内的所有事业部的采购,甚至很多韩系存储器厂商将主动降价5%以上以换取销售。主攻消费电子的新唐科技,去年还获利暴增逾5.5倍,每股纯益7.27元新台币。今年4、5月份表现就变得平淡,营收环比分别下降2.18%和3.04%。

一家或许说明不了什么,但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全球已有126家半导体公司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其中16家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甚至亏损。消费芯片在加速失宠,汽车与工控变成芯片市场下一个逐利点。

但事情真的像看上去那么简单吗?

特别是对于国内一些芯片厂商而言,从消费电子领域走向汽车领域远远不止是市场热度所能决定的。首先,国内芯片应有下游,消费领域位居第一,占到27%。就算放眼全球,国内市场也是半导体第一大市场,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大陆市场半导体销售额高达296.2亿美元,同比增长58%,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占世界总半导体销售额的28.9%。

其次,芯片行业本身利润空间更大一点的就是智能手机和5G相关领域。以台积电为例,

台积电出货量占汽车MCU市场的70%,但在2020年的营收数据里,汽车芯片的贡献仅占比3.31%。到2022年Q1,台积电智能手机和高性能计算领域分别占净收入的40%和41%,而物联网、汽车、DCE和其它只分别占比8%、5%、3%和3%。

需求少了,可利润还在,左右为难,这恐怕才是半导体市场最头疼的事。

热潮过后,消费者狂欢?

芯片价格动摇之际,最开心的莫过于消费者,手机、汽车甚至智能家电都成了芯片降价后,被频频期待的消费狂欢区,特别是手机。芯片价格雪崩没有多久,就有人在社交平台上高呼今年下半年买手机血赚。

紧接着,新能源降价、电子产品降价、家电降价……诸如此类的声音此起彼伏。但产品链上会不会发生相应的降价,暂时还没有明确的趋势,但坦白来讲,这一波芯片降价并不会引起消费市场大范围降价。

先看影响最大的手机领域,这几年,手机厂商都在马不停蹄地提价,低端沉寂,高端招摇,降价一时间可能性很低。另外,国内手机厂商的毛利一直不高,此前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副总裁杨海松表示,中国手机厂家利润低的可怜,国产手机市场份额过半却仅获得10%左右的利润。

还有,芯片的确是降了,但其他元器件的价格却没有那么客气,例如传感器与屏幕,高端机型日益成为主流,手机厂商对供应链的要求自然愈发严苛,据悉,OPPO、小米就曾一度向索尼、三星定制专属传感器。

如此一来,手机价格不增已是消费者的万幸。

再看新能源,本次降价的主流芯片原本就不在造车领域,更何况,上半年新能源造车圈涨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其背后的原因也不都是芯片惹得祸。大宗材料在涨价,不管是镍、钢、铝包括正负极的价格也只增不降,电池成本居高不下,种种因素显然不能只归咎到芯片上。

当然,造车圈也不是一点芯片回流都看不到,今年以来,LED发光芯片和驱动芯片有着30%-40%的价格回落,这无疑将对车主后续的用车成本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消费类芯片除了智能手机,影响最大的大概是空调、冰箱等智能家用设备,国内三大白电的MCU需求量的确不低,从2017年的5.7亿颗增长到2022年的超过7亿颗,其中光空调MCU占比就超60%。

但智能家居领域用到的芯片基本是一些制程落后的低端芯片,跟3nm、7nm等先进制程截然相反,一般都高于28nm或者45nm。要知道,这些芯片由于技术含量低,应用广泛,单价本来就不算高。

对于家电企业来讲,技术低就意味他们甚至可以实现自给自足。2017年,格力的微电子部门成立;2018年,康佳宣布半导体的科技事业部正式成立;2018年美的宣布进军芯片制造,成立了美仁半导体公司,2021年1月,又成立了美垦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目前其MCU芯片全年量产规模约1000万颗。

据不完全统计,TCL、康佳、创维、海尔在内的多家传统家电企业都已布局半导体领域,换句话说,这个领域根本不受芯片牵制。

降了,还是没降?本次芯片降价更像是虚晃一枪,上游厂商暂时都高兴不起来,更别提消费者了。

0 阅读:1

道总有理

简介:歪道道的奇思妙想。探索新经济,不走寻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