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信到了,快看看吧。”大学宿舍里,一个苗条的姑娘,对着床边发呆的胖女孩说。
“哪里寄来的?”胖女孩懒懒的,随口应了一句。
“我看看,哎呦,这没有落款,就写着江南……你还认识江南的朋友啊,是那个烟雨江南吗?”
“什么烟雨江南,你这脑子里都是什么啊?怕是一堆子流行歌曲吧。江南就是江南可采莲,就是烟花三月,就是小桥流水,就是杏花微雨,就是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江南啊。”
“行了,知道了,不就是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嘛,确实是人间天堂。想必,那里的人都幸福安稳,没有一点忧愁。”瘦女孩充满了向往,仿佛江南是一个安逸的富贵温柔乡。
胖女孩点点头,“对,江南就是文人笔下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可惜,李后主也是江南人,却天天愁肠满腹。”
提起李后主,两个人同时叹了口气,南唐国主字字泣血的辞章,谁看了能不为之动容呢?如果从来没有得到过,也就没有那种得到又失去的哀伤。当你怀恋过往的所有时,只会更加的落寞和悲伤。
作为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对写信都有着别样的感情。
在我们的少年时代,还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我们是通过文字来感受生活。通过天南海北的笔友互相写信来建立对这个世界的想象和认识。
在那个年代,我在一封江南朋友的信里读到了李煜的这首《相见欢》,初上大学,背井离乡,忽然间就被李煜的忧伤打动了。小时候背他的《虞美人》,只因父亲喜欢那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我就早早背熟了文本,可是对于意思,是完全不懂的。
没想到,等我真正懂了李煜的时候,便是真正开启了人生忧愁的时候。在我离开旧日的生活,刚刚踏入大学,刚刚睁眼看都市时,没想到扑面而来的是李后主忧郁的辞章,在那之后漫长的岁月中,我逐渐体会到不管何时何地,人类有些情感是共通的,正是因为这些共通的感情,我们可以欣赏一千年前的词人,也正是因为这些共通的情感,一千年后的人类,也会懂得我们今日的生活。
这就是文化的传承,这就是情感的延续,这就是诗词流转的密码。
我们这一期节目,就来讲讲李煜的这一首《相见欢》,此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表面是伤春咏别,实则凝结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惆怅。这种“人生怅恨水长东”的悲慨不仅是抒写李煜一己的失意情怀,更是将人类共同的那种缺憾的生命体验放大和记录了下来。「链接」点击蓝色链接,可以去喜马拉雅收听长安燕语老师给大家倾情播出的本期节目。《听见宋词》在喜马拉雅等你哦。
公元975年(北宋太祖开宝八年)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今河南开封)二年多。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他给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王铚 《 默记 》卷下)。此词即写于这个时期。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后面这几个名字一听就是愁肠百转,可李后主偏偏用了相见欢,以欢来命名,两相对比更显得伤春之际,有着多么愁苦的悲哀。
这悲哀既是对春花凋落的怜惜,更是对曾经逝去的所有美好生活的追忆。
开篇写了林花二字,不是一朵花,也不是一束花,而是满林的花,表现的是一整片的凋零场景。宋徽宗在《燕山亭·北行见杏花》中写杏花凋落,用了“裁剪冰绡,轻叠数重”,可谓浮薄;晏几道写落花,作:“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可谓婉丽;”秦观写落花,作“花影乱,莺声碎。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近于直白。
李后主却只用了林花谢了春红,六个字,就将落花之痛写的让人动容。仿佛你就看见了那些花,看见了那些凋落,看见了李煜站在树前真切的悼念。
这还没完,紧接着的“太匆匆”则更进一步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哀伤和感叹。我们知道,花的生命本来就是短暂的,它也许能开上三五天,也许能开上一个礼拜,这还需要好的天气来成全。对比,我们的人生也是短暂的,尤其是回头去看的时候,真的是譬如朝露。看到这里,花同我们就成了一体,林花会谢,有一天,我们也会从人生的舞台退场,怎么能不悲切、不惆怅呢?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春花凋谢,若是时序流转、自然衰谢,虽是可惜,尚可开解,或可期待来年;但朝雨暮风,不断摧残,就是可怜可痛,有无力护花却无计回天之意。朝来的寒雨,晚来的寒风,这是文学中对举的用法,并不是说只有早上有寒雨,而晚上只有风,是自朝至暮、从早到晚、不分早晚都有冷雨寒风的吹袭。而这寒风冷雨的吹袭打击,是只对花草吗?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写道,“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这里面的风雨,和“朝来寒雨晚来风”的风雨一样,都是整个生命所遭受的挫折和打击,是生命的无常,是生命的苦难。而李煜仅仅用“林花”这一个意象,就表达了这么深沉的一个命题,真的不愧是千古词帝。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胭脂泪,是林花被寒雨浸湿,花色如胭脂,脓丽哀艳,底子里却是化用杜甫的诗句“林花著雨胭脂湿”。寒雨凄风,四处喷洒的雨点,就像是凋零花树上的点点泪痕。若李后主直接用“胭脂湿”,那便是鹦鹉学舌,因而他将杜句加以消化,提炼,换了一个“泪”字来代“湿”,于是便青出于蓝,而大胜于蓝,便觉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无限。“泪”字已是神奇,但紧接着的“醉”字,更有讲究。此醉,非陶醉,盖悲伤沉醉,心如迷醉也。什么时候还能再看见这样美丽的花朵?“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花。”明年的花开,就不是今年这一朵了,凋落的花不会再回到枝头,而现在流逝的光阴,也永远不再回来。这就是几时重的答案,是再无相见之机啊。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草木摇落,人事凋零,此恨不灭。李后主在这里以水之必然长东,喻人之必然长恨。自是二字,尤能揭出人生苦闷之义蕴,重笔收来,明白如话,却沉哀人骨。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雕琢,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真切的,发自内心的真挚之情,其笔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但却处处透着强烈的对生命的感发力量。
王国维曾把诗人分成客观的诗人和主观的诗人,客观的诗人“不可不多阅世”,而主观的诗人“不必多阅世”。李后主显然就是后者,他是一位主观的诗人,他对于宇宙人生的认识,不是外延的,而是内展的。他的内心如有一池春水,只需要向里面投下一个小小的石头,就会引发巨大的涟漪,就会扩充到一个极大的境界。国破家亡的经历,就像一块巨石,击中了他的心湖,自然就迸发出了巨大的感发力量,他内心的敏锐让他将整个生命的悲哀都通过词来表达了出来,而且用了一种非常坦率的方式,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这也就是一千年之后,我们读了李后主的词,依然还能感动的原因。
但愿,林间的春花明年还会再红,而世间的离人也会再相逢。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晨晓闻窗外迎亲炮响》 国庆前后囍事忙, 今晨又闻炮声扬。 宝马奔驰齐来聚, 花车彩旗并成行。 萧郎多为金龟婿, 牡丹富贵谢家娘。 两得真爱一日知, 好合百年不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