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的王力可正默默在剧组研读新剧本——这位19年拍了60部戏、40次担纲女主的“央视亲闺女”,早已习惯了戏红人不红的宿命。 从《血色浪漫》里惊艳全国的“秦岭”,到被嘲“最朴实情妇”,她始终以每年3部戏的节奏穿梭在央视黄金档,却至今让观众记不住名字。
2004年,导演滕文骥为《血色浪漫》选角愁白了头。 原本属意宁静出演女主,却因年龄差距陷入僵局。 一次军艺学院的走访中,一张神似宁静的面孔让他眼前一亮——17岁的山东姑娘王力可,正攥着台词本在排练室角落默戏。
这个舞蹈系转表演的大一新生,就这样懵懂闯入剧组。 首场戏与刘烨对台词时,她紧张到连镜头走位都出错,却硬是靠着“贴着宁静影子演自己”的莽劲,让导演临时决定:砍掉成年版“秦岭”,全剧交给她独挑大梁。 彼时没人料到,这部豆瓣8.8分的年代剧,会成就她职业生涯唯一的高光时刻。
济南槐荫区老弄堂里长大的王力可,人生第一个转折发生在13岁。 母亲咬牙送她进北京舞蹈学院,却因天赋不足险些退学。 幸得副校长孙庆胜垫付学费,才让这个“劈叉都哆嗦”的姑娘完成学业。 转型表演,是老师李欣凌给她的最后通牒:“跳舞天花板肉眼可见,演戏或许能闯条生路。 ”
2003年,她以专业第一考入军艺表演系。 《血色浪漫》爆红后,这个“出道即巅峰”的幸运儿没沾沾自喜,反而开启了疯狂接戏模式:2005年连拍《野火》《只比永远少一天》《狼毒花》三部大戏,每天睡不足4小时。 剧组人员回忆:“她总揣着笔记本追着老演员问,连道具老师都被问过‘民国茶杯该怎么端’。 ”
翻开王力可的履历,堪称央视年代剧编年史:《红灯记》里坚毅的李铁梅,《茶颂》中泼辣的南波娅,《大村官》里的大学生村官…… 19年60部戏,85%在央视播出。 导演高希希曾调侃:“台里审片主任看见她名字就盖章过审,比保送生还稳。 ”
这种“央视御用”体质却成双刃剑。 2013年《茶颂》华鼎奖最佳新人加身,观众仍只记得角色记不住演员; 《隋唐演义》里倾国倾城的杨玉儿,讨论度不及配角张翰。 业内人士分析:“她长了一张正剧脸,戏路被框死在年代剧,现代戏《风雨送春归》扮情人违和感太重,暴露了转型困境。 ”
在横店影视城,王力可是出了名的“三不演员”:不参加饭局、不接综艺、不炒CP。 2016年拍《女儿红》时,有投资方想让她与男主沈泰捆绑营销,她直接拒绝:“观众记住角色比记住我重要。 ”这种固执让她错失流量风口,却也避开无数是非。
2023年新剧翻车,面对“演技差”“土气”的群嘲,她依旧沉默。 粉丝扒出拍摄花絮:为贴近“寒门情妇”设定,她主动要求素颜、穿批发市场50元毛衣。 这种“戏大于天”的坚持,让合作过的王志文感慨:“现在年轻演员里,这么轴的不多了。 ”
今在王力可的青岛老家,母亲总对着电视叹气:“播她的戏,街坊都说这闺女眼熟,就是叫不上名。 ”而当事人却淡定得很,手机里存满观众对角色的长篇剧评——哪怕没一条提到“王力可”三字。
或许正如她在军艺毕业册上的留言:“演员是角色容器,容器本身不该有形状。 ”当同龄小花们在红毯争奇斗艳,这个37岁的“老戏骨”正扎在《北方大地》剧组,顶着零下20度风雪拍第61部戏。 场记板咔嗒响起的瞬间,她眼中仍闪着2004年那个青涩“秦岭”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