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坚持不婚主义,一遇萧珊不攻自破,曾经只是没遇上对的人

娱乐报姐 2022-12-15 11:11:20

在挑选伴侣之前,人们往往会提出多方面的要求,譬如家世、相貌,亦或者是才学。甚至于,还有人声称自己是不婚一族。

但是当真爱来临之时,这些所谓的条件便会荡然无存,只因为内心抑制不住的荷尔蒙。而巴金与萧珊的爱情故事,便是最好的一个例子。

一、多年的不婚主义

男人三十而立,这个年纪的巴金,也已经是个著名的作家了。虽说在动荡的民国年代,枪杠子比笔杆子更为管用,但毕竟那也是一个文化碰撞的年代,一个真正有思想有深度的作家还是能够获得大众的认可。

32岁之时,巴金在文学和翻译方面已经名声显赫,也算是事业有成。但是于婚姻家庭上,巴金一直是个空白的状态,几乎多年都未曾谈过恋爱,更不用提及婚姻生活了。

其实,从当时巴金的名气来说,想要嫁给他的女子不再少数,为他说媒的人也比比皆是,但是巴金本人却委婉表示自己是不婚主义的坚持者,不愿意耽误他人。于是,巴金在事业有成的年纪,身边却始终没有一个知心人。

不过,对于当时巴金自己所称的“不婚主义”,是阻止媒婆们和小姑娘们的借口,还是巴金的真实想法,我们不得而知。只是从后来萧珊的出现来看,想必这时候的巴金只是没有遇上心仪之人,对爱情无感,自然也就步入了“不婚主义”。

这种观念,更多的是宁缺毋滥,不愿意将就罢了。而就是在他三十多的年纪,巴金遇上了萧珊,这个将要和他牵绊一生的女子。最初,他们的相识只是始于一封读者来信。在巴金的《家》发表之后,很多读者给巴金寄了信件,尤其以学生居多,而萧珊就是其中之一。

二、书信走向现实

其实,作为一个忙碌的作家,巴金每天的时间安排是相当紧张的,他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放在阅读来信上,有时候也只会是看上一部分,并不会全部看完。而作为巴金的疯狂粉丝,萧珊却是一直在坚持不懈给巴金来信,每一次的落款都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

正是这些特别与执着让巴金对萧珊产生的兴趣,在看完萧珊的来信之后,巴金更是觉得她是一个有深度的女子。按理来说,巴金的小说虽然并不难懂,但是一个十多岁的女子要能够完全理解其中精髓并不容易。

但是很明显,萧珊对小说的理解与巴金产生了共鸣。于是,这场和谐的书信交往也就开始了。历经半年,萧珊提出想要与巴金面谈“既然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巴金也并非矫情之人,既然小女读者都提出要见面了,他自然也是愿意的。

这一天,巴金见到了萧珊,虽然早已经知道对方是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但是当见面之时,巴金依然有震撼,萧珊比她想象中还要像个娃娃。从年龄上来说,一个十多岁一个三十多岁,几乎等于差了一个辈分。

虽然两人互有好感,但是却始终都不曾戳破那层窗户纸。对于巴金来说,他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年龄,萧珊还是一个妙龄少女,而他却是个中年大叔,这样的差距放在那个社会基本上属于“离经叛道”,萧珊也难免会受到异样的目光。

而对于萧珊来说,她是个女孩子,又几乎没有谈过恋爱,总该是有些女子的矜持,也就迟迟不愿意说破。

三、只是不曾遇上对的人

就在这时候,神助攻萧珊的父亲出现了。萧父觉得萧珊的已经到了适婚的年纪,却始终不曾恋爱,身边更是一个像模像样的暧昧男生都没有,于是便开始为女儿张罗婚事。

以当时萧珊的条件,相貌端庄、家境不差,还是一个知识分子,萧父很快就为她寻觅到了一户有钱人家的公子,对方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抛去感情不谈,这两人还是十分相配的。但是对于萧珊来说,她不愿意。

于是,在得知父亲的意图之后,萧珊立马就哭着去找巴金了,她告诉巴金父亲要将她嫁给一户有钱人。此时的萧珊所期待的,自然是巴金的告白,但是巴金愣了一愣却最终只是说了一句“这件事由你自己考虑”。

随即萧珊就哭着跑出门了,好在巴金还不算情商太低,总算是知道立马追出去。看见昔日那个明媚的女子此时眼中充满泪水,巴金表明心迹,你如今还太小,若是等你长大还愿意要我这个老头子,那我们便在一起。

此话一出,萧珊便知道巴金的心中一直在都是有自己的。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们就开始了漫长的恋爱之旅。曾经那个宣称着“不婚主义”的人,如今在恋爱之前,就已经想好未来的结婚事宜了。

虽说有些打脸,但也可以理解,毕竟在爱情面前,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只关乎一句爱或不爱罢了。巴金和萧珊,度过了几十年的幸福时光。1972年,萧珊因为癌症离开了巴金。此后的巴金便一直陪伴着萧珊的骨灰度日,整整三十年。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