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贞节观是怎么形成的?

历史云烟 2018-10-04 09:47:06

古代女性,"贞洁观"对她们来说是特定时期的产物!中国古代社会,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贞洁观的!

那么,中国古代女性的贞洁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先民时期,社会以女性为尊贵!女性可以有多个不同的配偶,并且不必固定一个配偶!这样的母系社会,人们习惯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相信大家在历史书上都看过这段话)这也就无所谓贞洁了!

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改变,私有制的确立,严格意义上的家庭才得以出现。男性在家庭中,逐渐取得了支配性地位。社会家庭也就确定了以男性姓氏血脉为中心的家庭渊源关系!而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开始明显下降!女子地位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女子在婚姻中地位的不平等。

以男性姓氏血脉为中心的宗法家长制,将家庭权利高度集中到男性家长的手中,夫妻间形成了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在男权社会中,男性为了维护宗族姓氏血脉的延续和一统,也为了满足私有制社会背景下,男性对女性的私人占有欲望,社会就对女性的配偶问题,提出了有利于男性的要求!那就是要求女性对男性从一而终!为了强化这种要求,男权社会就制造出专门的礼法,从思想上来约束女性的行为!

从一而终的女性,称其为贞洁烈女!反之,称其为失贞之人!这种人,在社会中是抬不起头的!周朝的《礼记》中就有要求女性要贞洁的记载!汉朝的大学问家刘向,还专门写了一本书,为汉朝女性找了一堆学习的好榜样,这就是有名的《烈女传》,董仲舒也写了一本书叫做《春秋繁露》,东汉班固也有《白虎通义》,到了唐代,宋若莘写了《女论语》。这些著作,无非都是在给女性树立贞洁观的榜样!为守节之女歌功颂德!从而在精神上,对女性加以引导和控制!

这些朝代,虽对女性婚配有着诸多精神道义上的限制,但是女性二婚再嫁等事,也并非不可接受!但是,到了宋朝后,事情就朝着极端化方向发展了!宋朝的程朱理学,构建了一整套的思想理论,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到了明清时期,统治者对节妇烈女的大肆褒扬,于是乎守贞、殉夫的妇女人数急剧增多!在清代,我国妇女的婚配生活更是达到严重畸形!有的寡妇并不愿意守节,但家庭中其他成员强迫其守节,甚至强迫她殉夫,以此来换取贞节牌匾,获得统治者的奖励,从而抬高自家的门第。

在男权社会中,男性为了维护宗族姓氏血脉的延续和一统,也为了满足男性对女性的私人占有欲望,为了维护某种秩序,就于是就产生了贞洁观!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