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11 日,教育部正式批复设立福建福耀科技大学。这所由 “玻璃大王” 曹德旺捐资 100 亿创办的民办高校,以 “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国际化” 为定位,首批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四个专业,计划招生 100 名本科生,同时启动与厦门大学、同济大学的联合培养项目,推出本硕博贯通的 “八年一贯制” 模式。这一消息犹如深水炸弹,在高等教育领域掀起轩然大波。

福建福耀科技大学(以下简称福耀科技大学)位于福州市高新区南屿镇流洲岛,办学性质为普通民办、非营利、公益性全日制高校,计划开展本科及研究生层面教学,从2024年1月向教育部申报招生资质审核时起,历经1年多的等待后终于如愿以偿。据其首任校长王树国透露,该校在发展建设上以斯坦福大学为对标院校,肩负着培养中国制造业高级人才的重要使命。为何一所新成立的普通民办高校就敢喊出“叫板”斯坦福这样的豪言壮语,是口号噱头还是确有其能?它究竟值不值得报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起底福耀科技大学。
福建福耀科技大学
福耀科技大学的定位是新型研究型,专业设置上突出理工和科技优势,着重开展制造业领域创新研究,围绕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创造性拔尖人才。此外该校将充分借鉴国内外有益的高等教育经验,全面实行导师制教学,建立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提供专业学术导师、书院生涯导师和行业规划导师“三重”辅助指导,关注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建设发展。
由于学校尚未获批独立硕博点,其培养模式依赖于厦门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联合培养,以及未来拓展的国际合作。根据校长王树国的解释,学生可自由选择4年本科、6年硕士或8年博士路径,中途退出亦可获得相应学位。
1. 培养模式的突破性与包容性
八年制贯通培养绝非简单的学制延长,而是对教育逻辑的深刻重构。该模式借鉴德国 TU9 高校本硕连读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允许学生中途退出并获取本科或硕士学位,降低试错成本,规避 “一刀切” 的弊端。其前三年以通识教育筑牢根基,中间三年借助科研实践深化能力,最后两年通过博士课题对接产业需求。同时,本硕博贯通培养还致力于通过模块化课程设计,将 8 - 10 年的常规培养周期压缩至 6 - 7 年,助力创新能力突出的青年学者早日投身改革前沿。此外,“多导师制” 教学的引入,能够有效消除产学研衔接过程中的 “死亡地带”,促使实验室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无缝对接,全方位推动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
2. 师资雄厚:精英团队领航
在教师队伍的招募方面,福耀科技大学强调国际化的师资背景,目前已囊括海内外院士15人,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56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0人,具有境外教育背景或科研经历教师占比71.2%,师生比例控制在1:5,远超国内高校1:18的平均水平。另外全校40%的课程将采用纯英文授课,并实现与斯坦福、MIT等全球高水平院校间达成学分互认。这个师资水平可以与很多985学校相媲美。
3. 低学费,高性价比之选
作为一所民办高校,高昂的学费往往阻碍着不少学生报考。针对这一问题,曹德旺曾明确表示,福耀科技大学本科生每人每学年只收取6000元,完全参照国家公办本科的收费标准,剩下的均由院校出资方河仁慈善基金会进行补贴。
至于首年招生的分数线如何划定,目前仍充满悬念,但从其创新型高校的定位与小规模试点培养的办学策略来看,预计投档分数将在高于特控线(一本线)30分左右的层次,更适合家庭经济尚可、敢于接受新鲜事物、不愿拘泥传统且成绩接近中游211档次的理工科学生报考。
2025年首次招收本科生
2025年,福耀科技大学将首批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4个本科招生专业,均为全日制教学,招生计划数预计在1000人左右,后期在校生规模暂定不超过8000人,真正做到精英化培养。


福耀科技大学就计划推出"学科交叉能力测试+企业实践评估"的综合评价体系,彻底摒弃唯分数论的传统成绩考核方法,打破如今大学生普遍"高分低能"的求职困局。该校已与华为、宁德时代等大型企业共建28个联合实验室,每个学生在大二学期就要参与真实的科研实践项目。
下面,欧易带大家了解福耀科技大学的专业设置与福耀产业背景的关联
材料科学与工程
福耀集团以玻璃制造为核心业务,汽车玻璃的研发与生产高度依赖材料技术的突破。该专业聚焦材料性能优化、新型材料开发,与福耀在汽车玻璃、光伏玻璃等领域的产业升级需求直接匹配,为其提供技术储备和人才支持。
战略产业需求:新能源(光伏、动力电池)、半导体(芯片封装材料)等领域对高性能材料需求迫切,碳纤维、轻量化合金等方向技术人才缺口扩大。2024年材料专业就业率未进入前十,但细分领域(如新能源材料研发)薪资涨幅达15%-20%。
核心岗位:新能源材料研发工程师、半导体工艺工程师、汽车轻量化材料设计师。
车辆工程
福耀作为全球汽车玻璃龙头企业,与汽车产业链深度融合。车辆工程专业覆盖汽车设计、制造、智能化技术,可培养具备整车研发能力的人才,服务于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强化福耀在汽车产业链中的技术协同优势。
新兴领域爆发: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40%,带动智能驾驶、电驱系统研发岗位需求,2024年车辆工程就业率69.97%。车企与零部件供应商(如福耀)合作深化,轻量化材料应用、智能网联技术集成等方向成为就业增长点。
行业需求:新能源、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领域对高性能材料需求激增,尤其在碳纤维、轻量化材料等方向存在人才缺口。
就业方向:材料研发工程师、工艺工程师、新能源企业技术岗位等。
智能制造工程
福耀近年来推动“智造”转型,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和工业互联网技术。该专业聚焦智能装备、数字化工厂、工业机器人等领域,旨在培养能够优化制造流程、提升生产效率的复合型人才,助力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政策与市场驱动:国家“十四五”规划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业机器人、智能工厂相关岗位需求激增,2024年自动化专业就业率达71.79%。福耀等制造企业加速布局智能生产线,亟需具备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数字化工厂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就业方向:智能制造系统工程师、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高端装备企业技术顾问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制造业智能化升级需依赖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支撑。该专业为智能制造系统开发、工业软件设计提供技术基础,同时契合汽车智能化(如自动驾驶、车联网)对软件开发和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
行业趋势:尽管2024年就业率排名中计算机跌出前五(68.65%),但其在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算法、智能制造系统开发等领域的应用仍保持高需求。跨领域融合特征显著,例如工业大数据分析、车联网技术开发等方向,薪资水平普遍高于传统工科(如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师平均年薪超25万元)。
跨领域应用:IT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工业软件、工业大数据分析等领域人才紧缺,且薪资水平较高。
就业方向:工业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师等。
2025届考生是否要报考
福耀科大的定位,是成为 “中国版斯坦福”—— 一所由企业家创办、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型大学。其发展路径可能呈现两种走向:短期通过 “精英化培养 + 产业资源嫁接” 形成特色竞争力;长期若能突破体制束缚,或可探索出 “去行政化、教授治校” 的新型治理模式。
对于2025级考生,福耀科大是一把双刃剑。
优势在于:若分数接近末流985(有博主预测福建投档线616-640分),可享受超豪华师资和贯通培养机会;
风险在于:学校尚未经历完整培养周期,培养质量存疑,且联合培养学位的社会认可度待验证。
因此,建议考生理性评估:若志向明确(如深耕智能制造、材料科学),且家庭抗风险能力强,可大胆尝试;若追求稳妥,传统名校仍是更安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