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说金庸67:金庸武侠中第一位历史上真实可考的武学大宗师

必许要小心了 2024-08-13 08:48:58

看金庸,评金庸,小心说金庸。

书接上回。

上一篇文章详细分析了,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由于战事连绵,那些“先天元气”充沛的高手,主要把精力和武力都放在战事之上,对于武学并没有很好的系统研究和传承。再加上汉朝对武侠人士的整体性禁锢和压制,所以,那时候我们所熟悉的金庸世界中的武林和江湖并没有出现,这也就造成了在大部分传统武侠作品中,都极少碰触秦朝和汉朝这两个朝代。

那么,从春秋战国开始,到秦,再到汉,就一直没有人研究过武学吗?

当然不是。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开始研究探索 “先天元气”的奥秘,这人就是老子。

老子是历史记载中最早探索 “先天元气”奥秘的人。他发现,人越亲近大自然,身上的各项机能指标就越高,所以他认为大自然中有种“先天元气”,而且,人可以通过某种方法在自身体内慢慢培养出“先天元气”。从古籍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越是远古时期的人,身体条件就越好,就是因为“先天元气”充沛。

老子在不断思考,大自然中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先天元气”呢?他没有想到这是女娲造人时特意为人准备的,他认为一定是在天地初开的原始时代(注:古代“原”通“元”),有一位神仙发明的,他想这位神仙大概是从天上来的,而且一定非常受人尊敬,因为,所以他把这位神仙叫做“元始天尊”。

他总结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论,并写下了《道德经》,提出以“抱元守一”的方法来培养“先天元气”。

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残片

道家有修“内丹”和修“外丹”两种。

所谓内丹,就是指在体内培养出“气”来,其实就是“先天元气”,也是金庸武侠中所说的“内力”“真气”,常用的方式包括:服气、存思、守一、房中、静功等等。

而外丹又名“外丹黄白术”、“金丹术”,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炼丹术”“炼金丹”。

古人由于对科学的认知比较低,“炼内丹”和“炼外丹”都挺重视,但现在我们知道“炼外丹”虽然对化学有所触及,也间接发明出了豆腐,但“金丹术”其实对人体是有害的,很容易造成化学物质中毒,因此这是种不科学的修炼方法。

其实古人不知道,女娲是具有大智慧的圣人,能知过去现在未来的人物,她造人之后,为了帮助人类增强体质,抵抗疾病,不定时的给人服用一些药丸,其实就是类似现在的抗生素药和维生素丸。古人不懂啊,一看,这些药丸圆圆的,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黑褐色的,吃下去身体就好了,病也没了,人也更健康了,而汞、铅等许多重金属元素,经高温火烧后,会产生氧化反应,呈现出黑色、咖啡色或赭红色,看上去挺像女娲给他们吃的药丸,所以古人就把这些炼出来的药丸当作仙丹吃下去,而且因为老祖宗确实吃过这些“药丸”,所以古人对此深信不疑,总想靠自己炼出仙丹来。其实当我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就知道现代人不需要炼什么丹,只需要到药店或医院配点抗生素、营养品、维他命就行。

但“炼内丹”是确实有用的,一直到现在都有人在修炼,所以很多道士的功夫都非常不错,因为这是缘于女娲造人时,给人输入的自然之精气,所以培养“先天元气”,是为了恢复到女娲造人时的最原始状态,这是科学的。

虽然,从各种历史资料中,我们无法判断老子的内力到底练到了什么程度,也无法确定他是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武学大宗师,但我们相信,老子一定是中国历史上懂得内功修炼的第一人。

老子悟出了培养“先天元气”之道,后人遵循了他的理论和主张,由此而形成了“道教”。后来,我们看到金庸小说中经常讲修炼内力,修炼真气,在评价全真教内功时,金老先书中评价是“玄门正宗”,那这个“玄门正宗”的内力是怎么来的呢?如何修炼?今天,经过小编的分析介绍,大家知道了,就是从老子这里传下来的。

老子能够“一气化三清”,用的也是“先天元气”。

而后,老子为了广为传播他的理念,也为了追求更高的“先天元气”,毅然骑青牛出五关,向西而行,最后不知所终。

那么后人有没有继承老子的思想和理论呢?

有!

虽然,老子当时的理论和主张,很多人不理解,领悟不到或者压根不关心,但在春秋战国时代还是有人发现了老子思想的正确性,并且身体力行,继承了他的主张。

这人就是列子。

列子名叫列御寇。他不仅领悟了老子的主张,并且身体力行,最后能够做到御风而行。

这个事情记载在庄子的《逍遥游》中,“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旬”就是10天,“有”通“又”,“旬有五日”就是15天。也就是说列子可以御风飞行15天,然后才返回。

大家想想列子的轻功有多厉害!

而在列子之后,继承老子武学思想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庄子。

只要熟读金庸作品,你就会知道庄子在金庸的武学发展史上起到了极其至关的重要作用。

庄子首先提出了如何培养“先天元气”的可执行方法:“心斋”与“坐忘”。

“心斋”,就是指摒除杂念,虚静纯一。

为什么要讲“虚静纯一”?因为“虚”非常重要,人只有放空自己,大自然的“先天元气”才会进来,庄子提出“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虚”就是空的意思,所以有个词叫“空虚”。一个人要培养“先天元气”,必须放空自己,如同一个杯子,里面必须是空的,外面的水才能加进来。

而“坐忘”,就是指静修打坐,物我两忘。庄子在《大宗师》里写道“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这也成了后世修炼内气的不二法门。

庄子,也是第一个理论性的提出“气”这个概念的人,并在名篇《逍遥游》中发出了武学至高境界是“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这样振聋发聩的声音!庄子认为内力的最高境界,是从天地的正气中得到6种真气,一个人如果能驾驭得住这6种真气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变化,那这人的内力真气就可以做到源源不息,无穷无尽。也就是这人的内力和真气可以强到没边!

在后世的武学大家中,有不少庄子的迷弟迷妹,有人就根据这篇《逍遥游》,创制出一套与《逍遥游》同名的武功,在南宋年间由洪七公传给了黄蓉。

庄子《逍遥游》

除了继承了老子的武学理论,庄子还开辟了另外一层新的领悟。

如果说老子从大自然中发现了武学之道,那么庄子则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领悟出武学之道。

比如,庄子看见有一个叫“庖丁”的厨师在分解牛肉,通过与“庖丁”的交谈,庄子领悟到武学还可以和音乐结合,并由此写下了一篇《庖丁解牛》。

后世,到了唐朝,有人悉心研究这篇《庖丁解牛》并悟出了一套武功,记载在一本武学秘笈上。这本秘笈后来辗转反侧被带到了西域,最后在清朝乾隆年间被陈家洛无意中发现,藉此陈家洛武艺呈现飞跃式进步,轻松打败张召重,这是后话,此处暂且不提。

庄子还看到有个叫“轮扁”的人,通过观察他如何制作车轮以及与之交谈,庄子领悟到“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对于武学之道不能光讲理论,还要自己实践。同时,就如车的榫卯一样,必须适当,卯眼太小按不进,卯眼太大就会打滑,所以在内力的运用,招式的收发上,也必须讲究“恰如其分”,这也成了后世武学大宗师们的追求之道。

老子提出的是对于“先天元气”的基础理论,而庄子则是指出了如何修炼“先天元气”的具体可执行方法,并且对于武学的应用和自我提升方面提出了很多突破性的见解,这在金庸武侠的发展史上,贡献是极大的。

当然,庄子能写出《逍遥游》《庖丁解牛》这样的武学经典,那么他自己的内力修为肯定也非常精湛,武力值也是极高的。我们从庄子的很多故事中,可以发现,庄子本人也是一个武艺超凡的绝世高手。

赵文王非常喜欢剑术(当然,他喜欢剑术的原因大致和勾践、范蠡是相同的),据传赵文王养了三千余名来自天下各地的剑士,他们天天比武,而且都是真刀真枪真家伙,结果死伤者百余人,而赵文王则“好之不厌”。

太子实在看不下去了,听人说庄子剑术超群,就把庄子请了来。庄子要求直接面觐赵文王。

赵文王接见了庄子,问庄子剑法到了什么水平?

庄子说,我的剑法可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赵文王一听大吃一惊,这人不是天下无敌了?立刻传令下去:手下所有剑士优中选优,选出最高水平的人来和庄子比武。

内部选拔进行了7天,又死伤了60多人,最后终于选出了剑法水平最高的五六个人来和庄子决斗。但庄子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几句剑术理论,但是这几句话用强劲的内力发出,赵文王一下子感觉到了庄子发过来的真气,就知道这些剑士合在一起也不是庄子的对手,而那些剑士也因为羞愧全都抹脖子自杀。

大家看,庄子一招未出,只轻描淡写几句话,就说死了赵国五六个顶级的剑士,庄子的武力值恐怖如斯!

后世中也有人研究了庄子所用的是什么功夫,并以此创制出一种“微音消神功”。《鹿鼎记》中的洪夫人就是掌握了这种“微音消神功”。

“微音消神功”最厉害是言语中带着摄魂的能力,能让听者言听计从。大家想想洪教主这么厉害独裁的人物,但洪夫人对他说什么就是什么,甚至不惜清除教中一起出生入死的老弟兄,就是因为洪夫人“微音消神功”中摄魂的能力。

其次,“微音消神功”还有一样厉害之处,就是可以消掉对方的真气。用这种功夫说一句话,只需一个字就可以消掉你一层真气,而且无视防守,只需十个字,就可让你内力尽失,真气无存。

大家看《鹿鼎记》的原文:

洪教主大叫:“我杀了这小鬼!”纵身向韦小宝扑去。……韦小宝只吓得魂不附体,缩身一窜,又从洪夫人胯下钻了过去,躲在她身后。

洪夫人双臂张开,正面对着洪教主,淡淡的道:“你威风了一世,也该够了!”

洪教主身在半空,最后一口真气也消得无影无踪,啪哒一声,摔在洪夫人脚边,

大家数一数,“你威风了一世也该够了”,是不是正好十个字?结果“洪教主……最后一口真气也消得无影无踪”。

我曾经为此写过一篇武评文章《小心说金庸46:鹿鼎记中比神龙教主洪安通更厉害的人是谁?》,专门介绍过这种“微音消神功”,本小编写的金庸武评,都是有根有据的。

洪夫人所用的“微音消神功”,还只是后人根据庄子对赵国剑士时所用武功研发出来的盗版武学,那庄子那时候用的正版武功,威力该有多厉害?

所以,金庸武侠中,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真正可靠的武学大宗师,就是庄子!

庄子也系统整理了自己对武学大宗师的理解和评价标准,并由此写下了一部作品《大宗师》

但是,由于性格原因,庄子心志高远,藐视权贵,所以王公贵族士大夫们都不太待见他。因此在社会上层,庄子的武学思想就很难流传,上层人士都不愿意学习和传播庄子的武学理念。

而庄子行事为人也非常怪癖。比如,为了测试他妻子的忠诚度,庄子故意闭气假死,引出了“劈棺惊梦”的典故(后人从庄子的闭气功夫中创出了后来的“龟息功”),再加上庄子确实有点喜欢吹牛,所以在社会底层,大家也都不太相信庄子说的话,觉得他在吹牛胡说。比如在“逍遥游”中,庄子记载了列子可以“御风而行”的真实事件,但当时人们都认定是假的,甚至连列子这个人,大家都认为是庄子自己编造出来的。

如此一来,庄子虽然名气很大,但他的武学理念没有很好的转播和发扬开来。

可以这样说,庄子是第一位可查考的武学大宗师,但他的武学理念和修炼方式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被当世人所接受和传承,甚至他的“庖丁解牛”等武学著作都被放到了《养生主》中,被当作是用于养生的作品。

从老子到列子到庄子,可以说是中华武学的萌芽阶段,虽然由于当时的历史和社会环境因素,他们的理念和研究没有被当时时代所重视,但武学理念已经开始成形,对“气”的理解、研究和修炼方法已经被建立,种子发芽了,就要等待属于它的春天。

一直到了汉代,由于几个人的出现,情况开始发生了改变。

第一个人就是窦宪。

东汉汉和帝年间,大将军窦宪平定匈奴,全歼了北单于主力,勒石燕然,并命班固写下了《封燕然山铭》,刻在摩崖之上(2017年8月15日,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宣布在蒙古国中戈壁省发现的一处摩崖石刻,经中蒙两国联合考察后确认这就是班固所写的《封燕然山铭》)

经此一役,匈奴在北方的威胁被彻底解除,匈奴远遁至中亚及欧洲,成为了现代突厥人和匈牙利人的祖先,窦宪这一战可谓是改变了世界历史。

边境危险消除,从此人民的生活开始稳定了,战争也不是主旋律了,那社会必然要开始重视一些其他的事情。武学一路,对于国家而言,必定是用于战事之上,而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则是用于对自身有益的事情上,比如国家虽然对行侠仗义持禁锢的态度,那我强身健体用来养生总可以吧?或者我保护家乡用于自卫总可以吧?

庄子有一篇文章正好就叫《养生主》。另外,老子对于“气”的研究,很多人也觉得对身体健康很有好处。

这样一来就有很多人愿意去专研老子、庄子流传下来的学说和主张,研究的人多了,必然也有人愿意去亲身尝试,一旦发现确实有效,必然广而流行。这样一来,老子、庄子的武学思想和研究成果,逐渐又被重新挖掘了出来,特别是关于“气”,也开始越来越被人接受了。

在东汉年间,又一个人的出现,对武学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是谁呢?中国道教史上第一代天师——张道陵

张道陵相传为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第八世孙,常叹息所读之书无法解决生死问题,于是弃儒改学长生之道。如前所述,张道陵要学长生之道,必然要看庄子和老子的著作,必然学习了关于“气”的知识,并且在学习之中,张道陵也在进行实践体会。

为了体会和培养来自于大自然的“先天元气”,张道陵云游名山大川,感悟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和创世造人之神奇。有一天,他来到了一座山上,只见山清水秀,景色清幽,其实这座山旁藏有一龙一虎,借此山形地势为患乡里,张道陵早看出根源,只当不知,在山中结庐而居,培元筑基,终于大功告成,真气充沛。最后凭借着强大的真气,降龙伏虎,将一龙一虎驯化,十里八乡的人听闻后既惊讶又佩服,都赶过来看被驯服的龙、虎,从此以后这座山就叫“龙虎山”。

江西龙虎山正一观

江西龙虎山风景

而后,张道陵听闻蜀中瘴气横行,猛兽出没,蜀人多受其害,便发大慈悲心,至蜀中驱魔逐兽,并用内力真气引导入病人身体,帮助病人祛病复元。

时人既感激张道陵的义行,又惊叹其武艺和不凡内力,认为是天师下凡,故尊称张道陵为“张天师”。(注:张天师未在金庸作品中出现,所以不算在金庸武侠绝世高手行列之中)

张道陵著书立作,并且收徒设教,只要想来学习“内力”“真气”的,只需纳五斗米就可,所以当时被人称为“五斗米道”,也就是道教最早的前身。

历史记载张天师活了123岁,而后羽化飞升,这都是得益于张天师学习了老子、庄子的方法,自身修炼出了极高的“先天元气”的原因。

后人将张天师传授的修炼内气之法加以总结,因为这种方法张天师用来培养获得“先天元气”的,所以就把这种功法称为“先天功”。

对,这就是王重阳“先天功”的来历,王重阳能力挫四绝,夺得天下第一的名号,凭的就是这“先天功”。

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也被称为“天师道”,不仅是道教史上的重大事件,在金庸武侠中也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

因为,每个入教想学功夫的人,需交纳五斗米的入会费,这意味着靠教授武学内力,是可以养活自己的。

师傅教徒弟修炼内力真气可以养活自己,那他一定会用这种方法广收门徒,而徒弟们还可以教给他的徒弟,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门派就产生了,武学也就有了系统的传承。

另外,除了内力、真气以外,对于招式、技法的系统性研究和提炼也逐渐多了起来。

在三国时期,有位叫华佗的,创制了“五禽戏”,也就是现代形意拳的雏形。当然,华佗那时候创制“五禽戏”是为了养身,但同时也包含了技击、攻防的内容,传到后代被不断优化、借鉴后,就逐渐形成了“形意拳”这一大门类,包括虎拳、龙形、蛇拳、鹰爪、螳螂、鸭形、狗拳等等。

另外,三国时期的刘备,很多人受小说和影视作品的误导,以为他的武力值很低。其实刘备勇武过人,他使用的双股剑还留下了一套剑法,叫“顾应剑法”。

在三国历史上,有明文记载流传下来的剑法只有2个,一个就是刘备的“顾应剑法”,还有一个是马超的“出手剑法”。同时,据说马超还留下来一套拳法,叫“西凉拳”。

由此可见,到了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对拳术、剑法、技击等武学内容已经有专门的研究和开发,并且取得一定的成就,而拳法、剑术等武学招式开始以系统性的方式进行流传。

至此,内力有系统性的研究和传承,拳法剑术等武学招式也有系统性的创制和传承,同时门派也开始出现了。

金庸武侠中武学时代的春天,终于要来临了!

未完待续,请继续关注!

0 阅读:24

必许要小心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