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侯季常为什么要背叛范闲?他的结局如何?

气气娱乐汇 2025-01-14 16:07:41

在庆国的朝堂之上,权力的游戏总是错综复杂。范闲,作为一位有着雄厚背景的权臣,他的门生们在官场上的一举一动,无不受到皇帝的密切关注。皇帝的意志如同无形的巨手,操控着每一个官职的授予,即便是范闲的门生,也难逃皇权的笼罩。

在这样一个没有秘密的朝堂,范闲的四位门生——春闱中的范门四子,他们的任职、政绩、民声,都被朝堂上的权贵们了如指掌。范闲虽然有心提拔他们,但每一次的升迁,都是多方博弈的结果。

在这四人中,范闲对杨万里寄予厚望,不惜投入巨资与人脉,助其在修河工的实务中崭露头角。而对于史阐立,范闲更是偏爱有加,不仅让他成为自己的私人秘书,更扶植他成为抱月楼的掌柜,这是对他性格与忠诚的最好回报。至于成佳林,他的故事并不如其他三人那般引人注目。

侯季常的故事,却是最为曲折。他的野心,范闲看得一清二楚,那是一种与贺宗纬眼中相同的渴望。范闲或许在心底,并不希望侯季常能够出人头地,因为他对侯季常一旦登上高位后的情况感到不确定,因此始终未曾提拔。

侯季常在低微的位置上未能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却依旧渴望着更高的权位。这与范闲的初衷背道而驰,范闲希望他的门生无论在何种位置上,都能为民谋福祉,而非仅仅为了个人的升迁。侯季常的心思,似乎只放在了权力的追逐上,而非实际的政务。

侯季常未能意识到,没有范闲的提携,他根本不可能有机会高中、做官。他需要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时间,来赢得范闲更多的信任与认可。

庆帝对范闲在军中的影响力始终保持警惕,不允许他涉足军队。范闲曾试图通过侯季常来控制胶州水师,但庆帝与老秦家棋高一着,提前安排了水师提督,使得范闲的计划落空。侯季常在胶州无所作为,甚至在水师造反这样的大事上,也未能传递出任何消息,这让范闲对他失望透顶。

侯季常感受到了范闲失望所带来的压力,京都平叛后,范闲依旧没有提拔他。庆帝与范闲翻脸后,范闲的门生成为了贺派官员的打击对象。在这场风波中,杨万里、成佳林遭受牢狱之灾,范闲费尽心思才将他们保下。然而,侯季常却意外地升官了,这一行为触动了范闲的逆鳞。

正是侯季常的背叛,激怒了范闲,导致他在一天之内将贺宗纬一系的官员全部清除,且当着侯季常的面进行。侯季常虽然幸存,但他的政治生涯也就此终结,再无出头之日。三皇子登基后,试图通过提拔侯季常来刺激范闲,但范闲的回应强硬,他派遣邓子越去打压侯季常,彻底断绝了侯季常的仕途。

侯季常的故事,是一个关于野心、背叛与命运的警示。在权力的游戏中,忠诚与智慧同样重要,而侯季常的失败,正是因为他忽视了这一点。

1 阅读: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