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伊始,创新药产业迎来重磅利好,北京、深圳两大核心城市几乎同步推出扶持政策,密集释放对“医药创新+AI融合”的坚定支持信号。
一场由政策驱动、技术升级、资本助攻共同构筑的创新药提速浪潮,正在加速酝酿。
🏛 “双城联动”释放信号:创新药迎来政策黄金期4月7日,北京市医保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这是北京市连续第二年对创新药实施专项扶持,被业内称为“创新医药2.0版本”。
政策关键词如下:
⏱ 临床启动提速:临床试验项目启动时间将进一步压缩至20周以内;
🧠 AI全面赋能:鼓励企业在京设立人工智能研发中心,赋能新靶点发现、新机制研究、化合物筛选等;
🧬 数据资源共享:全年建成不少于5个器官级别高质量数据集,总量不少于50TB,支持数据出境流通和安全可控共享;
🧪 模型测评机制:构建“医疗健康行业大模型”测评体系,推动AI+病理/影像/手术/制药场景商业化落地。
同日,深圳也不甘示弱,发布《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强化“首发经济”**和创新药医保、医院准入机制,完善从研发到临床、从生产到流通的全产业闭环。
业内人士称,北京重在科技驱动和基础设施建设,深圳更强调市场转化与产业落地,形成良性“南北互补”的扶持格局。
💰 医保空间释放+政策托底 资金正为创新药腾位除了地方政策加持,国家层面也持续给予创新药强有力的资源倾斜。
国家医保局表示,带量采购政策推行以来已腾出超5000亿元医保基金空间,为创新药医保准入提供财政支撑;
2024年医保目录纳入“全球新”药品数量创历史新高,进一步缩短“从上市到医保”的时间;
政策鼓励临床急需药品优先审评、优先支付、优先进入临床,实质性推动“药品创新-转化-变现”的正循环。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在当前国际贸易摩擦背景下,自主可控的创新药企将更具长期战略价值,出海也仍是行业重要的利润增量来源。
📊 产业虽处估值低位 高增长公司率先兑现业绩尽管二级市场创新药板块年内整体表现平淡(截至4月7日收盘,创新药概念股平均下跌2.15%),但部分头部企业已率先走出独立行情。
📈 年内涨幅超20%的核心标的:微芯生物
康希诺
前沿生物-U
康泰生物
ST香雪
🧾 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创新药标的(精选)产品已上市、销售快速放量:恒瑞医药、艾力斯、荣昌生物;
从亏损走向盈利拐点:海正药业、神州细胞、南模生物;
AI医药或大模型赋能标的:皓元医药、中科信息、拓尔思;
平台型CMO/CDMO公司:凯莱英、药明康德(风险需控制)、皓元医药。
📌 后续可重点关注:4月及后续地方政府是否继续推出扶持政策;
创新药医保目录年中调整方向;
重点药企海外临床试验进度与海外收入占比变动;
AI+制药、AI+影像的应用落地节奏。
以上信息均来自公开资料,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