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太空战衣”漏水,宇航员原本计划7天逗留空间站,变成了超8个月的常驻,这还是美国NASA,也就是给中国航空制裁的那个美国航天。听听就觉得是科幻电影里的搞笑桥段,但又那么真实!
就在两个多月前的6月24日,两位勇敢的NASA宇航员特蕾西·戴森和迈克尔·巴拉特,就是8天出差,延长、延长、再延长的那两位。在对接和泄气问题之后,又在国际空间站上遭遇的一场“太空惊魂”。
那天,两位宇航员已经全副武装,白色宇航服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即将出征的勇士。他们满怀期待地打开了气闸舱门,准备进行一场激动人心的太空行走。
然而,就在这一切看似顺利进行时,意外发生了。戴森在断开连接宇航服的维修和冷却脐带管时,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水,从宇航服的某个角落悄然渗出,迅速蔓延开来。
“到处都是水……我能看到冰晶在流动,就像冰箱里的制冰机失控了一样。”戴森的描述让人不寒而栗,这哪里是科幻电影的剧本,简直是现实版的“太空灾难片”。于是,原本计划中的太空漫步,不得不遗憾地画上了句号。
而这,已经是不是第一次太空行走任务被迫中断了。而上一次的问题比较笼统,原因是另一名宇航员就因为“宇航服不适”的问题取消太空行走。漏水问题,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却成了悬在NASA头上的一把利剑,随时可能让精心策划的太空计划功亏一篑。
其实,漏水问题早已不是新鲜事。早在2013年,意大利宇航员卢卡·帕尔米塔诺就曾在太空行走中遭遇头盔进水,那场“水淹头盔”至今让人记忆犹新。而2022年,一名欧空局宇航员也遭遇了类似情况,导致太空行走暂停了整整7个月。
之后,NASA也启动了相关调查,只不过调查结果令人咋舌:漏水并非单一硬件故障所致,而是“综合系统性能问题”的集中爆发。
问题的根源,直指那些已经“服役”超过40年的宇航服。它们就像是太空中的老将,虽然经验丰富,但岁月不饶人,老化问题日益严重。NASA的航空安全咨询小组早在2019年就发出警告,呼吁尽快更新换代,以免“舱外活动风险变得无法控制”。
除了设备的老旧和更新换代的减慢,人才也逐渐老龄化。就以最近刚挖土归来的嫦娥探月团队来说,平均年龄才33岁,简直就是一群“鲜肉”科学家在月球上搞科研,这画面,想想都让人热血沸腾。还有FAST射电望远镜团队,平均年龄30岁,简直是“智慧与颜值并存”的代名词。北斗导航、天宫空间站,哪个不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小姑娘们在挑大梁?
相比之下,美国NASA的员工平均年龄都43岁以上了,部分人员都快退休了;日本、俄罗斯更是“大叔”当道,平均年龄直奔50+。这不禁让人感叹:中国航天,真是后生可畏啊!
放眼全球,各国航天团队的年龄结构一对比,中国航天科研团队的年轻化优势简直不要太明显。
当然,美国航天领域的辉煌历史不容抹杀,冷战时期的太空竞赛更是让人记忆犹新。但时过境迁,随着冷战结束,美国航天领域的战略性投入减少,人才流失、技术资料遗失等问题接踵而至,人才断档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反观中国,正是抓住了这个机遇,培养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航天人才,为未来的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说到这,不得不提美国航天界的一些争议性做法。比如波音公司的载人航天星际客机项目,明知有技术和安全问题还强行发射,结果让两名航天员在太空滞留至明年2月,8天任务变8个月,这简直是拿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开玩笑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