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大家来看一下全国压岁钱地图!
总体来看,东部沿海地区普遍要比内陆地区高出不少。而广东则是一股清流,广东压岁钱平均水平仅为50元!
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我们会收到长辈给的传统红包(用红纸包裹的现金),也称“压岁钱”。因为在民俗文化中,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又“岁”与“祟”谐音,故用压岁钱压祟驱邪、保佑平安。那时,我们过年最快乐的事就是拆红包、数红包、藏红包……
一般情况,学生们的春节压岁钱会持续到高三,但如果考入高校,部分同学的压岁钱就没了,那么,考入高校的大学生到底该不该有压岁钱呢?
不该收红包
由于大学课余时间丰富,许多大学生找兼职挣点零用钱,来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父母红包式的“经济帮助”就显得没什么必要了。甚至有些大学生给长辈压岁钱(这里“岁”指年岁),期盼长辈健康长寿、幸福安康。
现实中,长辈给大学生压岁钱并不少见。每年春节,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都会给他数量不菲的压岁钱,有的大学生会把这些钱存起来。有的认为大学生没有收入,压岁钱攒起来当零花钱用。
该收红包
虽然我们现在已是一个成年人,但是相对于大人而言,我们在思想行为上的表现还是一个小孩。而且对于长辈来说,不管是我们是上大学、工作还是结婚,我们永远都是他们的“小孩”。收下红包我们高兴,他们也高兴。
有压岁钱的大学生们一般都会把这些钱存起来,或是进行一些把稳的理财投资,少数大学生会把压岁钱当成追星、更换电子产品的重要来源。有的大学生在求学期间,通过兼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收入,过年回家会送红包给父母,算是给父母的压岁钱。
其实,无论是长辈送给晚辈,还是晚辈送给长辈,压岁钱都是亲人之间相互祝福的一份心意,不在乎数额的多少,只在乎那份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