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1月份的时候,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对TikTOK(抖音国际版)执行了禁令。
拥有近1.5亿美国用户的TikTok禁令下来之后,庞大的美国网民被迫选择新的“数字家园”。
于是,在短短的48小时内,小红书新增了70多万国际用户,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美国网民。
中美双方的用户开启了“网络对账”,其中许多新名词更是刷新了中国人的认知。
而其中最让人震撼的是:美国人卖血浆不卖血液。
说实话,在中国人眼中,血浆就是血液的一部分,我们统称为“卖血”。
那么,为何美国人非得较这个真呢?美国的血浆产业又有多恐怖呢?
血浆产业利润超过大豆
数据显示,美国人口占比不足4%,却供应着全球近70%的血浆,于全球有偿血浆市场更是占据94%的份额。
采血机构将每个美国人的血浆当做原料,然后通过加工制造“血浆制品”出口国外,而美国血浆制品出口的利润每年更是高达200亿美元。
大家可能对此没什么概念,毕竟从身体抽血进行售卖,怎么着都需要有缓冲期,要不然一直抽血可是会出大问题的。
可现实的魔幻程度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在美国,约1200万底层民众依靠售卖血浆来维持生计,每年有多达8%的美国成年人参与售卖血浆。
2019年,美国血浆产业的“有偿售卖记录”高达5300万人次。
自那时起,美国血浆制品的出口利润便已超越全美大豆产业,数额竟多出整整10亿美元。
美国人对卖血的依赖
在小红书平台上,最初引发网友对“美国人卖血”讨论的帖子,来自于美国女矿工波卡(化名)。
她在平台动态里讲述了自己在美国的生活状态,其中贫困和长时间的工作才是常态。
波卡在矿场的工作时间比较长,一周最低为40小时,而比较繁忙的阶段,则需要工作60个小时。
后来她去往了美国邮局工作,一周的工作甚至高达72小时,期间连休假都没有。
平均一天十个小时的工作时长,但收入为难以维持家庭开支,这导致波卡一家一直挣扎在贫困线以下。
波卡的妈妈今年已经60岁,因为没有退休工资,必须要拖着年迈的身体出门工作,做着一份全职和两个兼职。
就在中国网友得知波卡和妈妈都有工作,且还在做兼职的时候,一度以为她们的收入相对不错。
可波卡却解释道,妈妈因为年龄大了,各个公司都不愿意雇佣她,只能找一些工资很低没人愿意做的工作,而这也是她同时做几份工作的原因。
反观波卡自己,连轴转的工作也没能让她有足够的收入应付生活开支,所以她也和其他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美国人一样,选择去售卖“血浆”。
按照波卡的描述,在美国卖血每次大约有30~100美元的收益,而有些血站甚至还推出了打卡奖励,只要你卖的越多,那会根据次数叠加卖血报酬,直到第十次封顶后重新累计。
在美国血液市场短缺期间,平均每次抽血浆报酬在50-140美元之间,而新人首次卖血浆通常在200美元以上,类似于所谓的“首单奖励”。
除了连续打卡奖励外,血站在大学城、贫民窟等人口密集地区设立站点,推出了“拉人头”的提成机制,除了自己能卖血浆赚钱外,推荐其他人卖血也能拿到分成。
不得不说,美国目前的卖血产业已经进入了疯狂的状态,尤其是提成机制的推出,直接让卖血人数成倍数增长。
为了给愈发庞大的卖血人群服务,全美如今已有一千多家营利性血液制品中心合法运营,他们的血站无处不在,而其在美国与墨西哥的边境线开设的采血中心,甚至申请了专车和快速通道。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也能预料到美国卖血产业接下来只会更加疯狂,因为当规模无法扩大的时候,采血站就会将目光对准卖血者本身。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血浆采集下方给企业自身,使得他们有权利降低卖血的门槛,而结果也毫不意外。
按照现行规定,年龄处于18至59岁之间、体重达50千克及以上的美国人,皆可参与有偿血浆售卖活动。
对于采集频率的规定,一个美国人一年最多能采集104次血浆。
是的,你没有听错,一年总共才365天,美国人却能卖104次血浆,相当于3天一次。
要知道,中国规定每人每年采集血浆的频次不得超过“24次”,并且单次还有严格的限制。
欧洲委员会则建议每人每年采集血浆最多33次,德国为60次...
由此可见,美国相较于次数限制最宽裕的德国来说,也有着将近两倍的差距,明显是一个离谱的数字。
美国人狡辩:卖血浆不是卖血液
卖血对中国人而言,是生活迫于无奈的一种写照,一听到谁靠卖血过日子,那说明这个人已经失去了经济能力。
因此,我们中国人常常将卖血与穷困潦倒联系在一起,而这也恰恰戳痛了美国人的自尊心。
当得知中国人对卖血人群的“多重看法”后,美国网友纷纷表示:美国人只是卖血浆,并不是卖血液。
为了给出确凿的证据,美国网友开始讲解中国人眼中的卖血是单词blood,但美国人所使用的单词却是plasma,这叫做血浆,并非是同一种东西。
所以,中国人长期以来因错误翻译而对美国人售卖血浆一事产生误解。
但实际上,在我们中国人的眼中,无论你美国说的什么公牛、母牛、小牛、大牛,哪怕你们造出来再多的指向性单词,用中国话来说通通叫“牛”。
同样的道理,美国人卖血浆本质上就是卖血产业的一部分,都是靠售卖身体中的物质换取金钱,不存在谁更高级的说法。
那么问题也来了,美国人三天两头的卖血浆,咋就这么耐抽呢?
美国人所说的献血属于“献全血”,通过静脉刺激捐献者的全部血液,一般是在流动的献血车活血站里采用一次性耗材采集。
此种采集方式会导致人体丢失红细胞和血浆,恢复时间比较长,一般需要6个月以上。
反观献血浆,则是采用全自动单采血浆机,通过离心分离技术将血浆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其他成分保留在卖血者体内。
仅仅失去血浆的情况下,人体能够在较短的事件内回复,所以美国人一周两次也不会被“抽死”。
中国用科技替代人血
血浆制品让美国赚的盆满钵满,这就说明其本身有着巨大的市场,中国虽然不会搞有偿献血,但从未停止过对“人造血浆”的探索。
2025年4月6日,央视新闻的一则报道震惊世界,中国武汉一家生物制造公司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血清蛋白基因植入水稻种子,从而使水稻能合成人血清蛋白。
50斤的大米产出量等同5斤血浆,届时一旦大规模商用,血浆提取人血清蛋白的成本将大幅下降。
结语
中国靠技术打破供应不足问题,美国却靠割韭菜榨取利益,孰优孰劣自有后人评说。
参考信源:央视网2025-04-06《50斤米能顶5升血浆!中国开始用大米造血》
参考信源:人民日报2025-04-08《从水稻里“种”出人血清白蛋白,有望解决用血难题》
参考信源:新华网2025-02-26《国际观察丨“在美国,血液意味着大买卖”——起底美国血液产业利益...》
参考信源:澎湃新闻2022-06-07《美国靠卖血,一年竟然赚回200多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