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所有人一样,作为一个90年代末期出生的人,我周围上点年纪的长辈对于lolita、JK制服或者汉服之类的存在都是漠不关心。但是最近偶然翻开亲属的朋友圈,发现一个被转发的公众号,震惊的发现这是一篇和JK制服有关的文章——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篇文章其实还是一个去年就有过的新闻的后续。我在想,像我这种高强度网上冲浪的人,和JK有关的大新闻怎么会偏偏错过了呢?再然后一看就更震惊了,在这个新闻里,JK居然和一个我绝对陌生的词联系在了一起:宝妈,也就是多半在生孩子后就全职在家带孩子的母亲。
在讲述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新闻之前,我不得不发出一声感慨:信息茧房属实是可怕。我平日里确实高强度冲浪没错,但是一般都出没于B站、知乎、米游社、NGA这样的地方,至于抖音、快手、小红书……那对我来说完全就是另外一个世界了。而“宝妈”这种社会性的存在,就这样被分割在了和我完全不同的世界,我也是非常偶然的机会才能得知那个世界的消息:
武汉一家名叫“加十分”的工厂,位于武汉市黄陂区。这里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附近的汉江区低了将近四分之一,而且生活着大量的“宝妈”。她们或者不得不到三十公里外的地方通勤,或者干脆找不到工作。
工厂的创办者向京艳也是一名二胎母亲,原本做着电商生意,原本是从代工厂拿货的。在得知其他宝妈找工作困难、很多人又曾经是东南沿海的熟练车工之后,即出于敏锐的商业嗅觉,也出于对宝妈们的体谅,她克服重重困难开了一家服装工厂,员工全部都是三十岁以上的宝妈,有足足二百多人,主要的业务是制作校服。
但是这还不足以让“加十分”成为一个焦点。去年疫情期间,校服的订单大幅缩水,但是厂长再一次敏锐地察觉到了JK制服正在逐渐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而且无独有偶——JK制服原本正是日本女高中生的校服。
日本高中校服也是校服,没毛病。在对已有的工艺进行改良之后,女工们能够做出标准的褶裙,现在工厂每月能够稳定出产1000套以上的JK制服,远销国外且月销售额达到300万以上,在整个疫情期间收入不降反增……而且“JK+宝妈”这个话题还把它送到了公众的视野中。
我看完相关的几个报道之后,大概有点明白这个新闻之前为什么没有被我得知了:比起一个二次元爱好相关的新闻,它更像一个完全的社会性新闻。
JK制服的受众更喜欢看到的,是好好地穿在模特身上的制服,她们愿意为了这样一套服装去花钱,而多半不愿意看到拿在汗水淋漓的女工手中的、一套套六十元起批发的、和其他服装并没有什么区别也没有个性的套装。你把这个新闻里的“JK”换成红枣、芒果、陶艺或者影楼装也没什么违和感。所以这个新闻不被推到二次元受众的眼前,而是被推到了我那些关心社会新闻的亲属面前,这是大数据的专业对口。
——毕竟从社会新闻的角度来看,这简直就是爽文啊!“全职太太”这个词,在今年早些时候被全网关注:云南女校的张桂梅老师严厉责备当了全职太太的女学生这个事件,把之前像《三十而已》这种电视剧里镀了金的全职太太生活狠狠地扒了一层皮,同时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被暴露出来:比如这种农村出身的宝妈,因为育儿压力被迫选择全职,结果丧失了家里的经济自主权,随后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生活,被丈夫看做寄生虫、家暴、想离婚但是没有钱所以离不成……一边是社会抱怨廉价的劳动力缺乏,一边是家庭妇女想找个出路而不能。
而宝妈工厂同时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再有JK制服这一话题的加成,颇有种:大城市二次元少女的消费救了这些水火之中的失业中年妇女!的奇幻感。如果再把马前卒这厮拉过来,估计还能再做一波“社会化抚养”的文章,我在这里就不做了。
总的来说,我希望这样的新闻多出一些,多来几个,让这些亚文化别老跟消费主义、玩物丧志甚至文化入侵挂钩。JK也好,手办也好,它们明明就是社会中正常流动的商品,别光看见个别人玩得倾家荡产,也要看见他们是很多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