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印度吃包子和烧卖

新加坡的乱旅行 2024-10-31 16:53:30

谁会想到印度吃中餐?我就在加尔各答吃了两顿中餐。中餐落在印度人手中到底是什么滋味和模样?单是这样想就掀起我的食欲。

加尔各答曾经有个颇具规模的唐人街,位于市中心的塔霸区,主干道就叫孙逸仙街。每天清晨5点至7点,街上会有华人早市。我们放弃了五星级酒店里丰盛和舒适的早餐,天刚亮就打车前往寻找美食。

短短的街道依旧能零零星星看到一些华人招牌,以中餐厅为主,有好几档售卖中式早点的路边摊早已经开始营业,厨师都是印度人。第一次发现原来菜刀可以用来制作油条。

其中一家卖烧卖、大包的摊子,印度老板十分友善。他曾经在中餐厅工作,学会了制作中式点心。他掀开蒸笼,让我们一窥究竟,长得像烧卖的烧卖和长得像包子的包子在氤氲的水蒸气中显得模糊,单由颜值来判断,绝对是不合格的点心。

烧卖里的肉馅灰扑扑的,还掺入了鱼肉,口感和滋味都不同。猪肉大包比半张脸还要大,叉烧包也比我们吃惯的大一倍。老板说:因为印度人喜欢大大的包子。

有一华人老者,坐在摊子旁的凳子上,一脸祥和的微笑,发出善意的邀请。我们买了点心,坐下来聊天。73岁的老人祖籍宁波,一家老早在印度生根。

20世纪初,也有部分因战乱而离乡背井的华人,选择了来到印度讨生活。当时加尔各答有将近2万的华人人口,不少人在此开设中餐厅、杂货店和工厂等。现在唐人街早已经没落,只剩下约2000人左右。

1962年中印战争,处于边缘的印度华人受到怀疑和敌视,导致华人二次移民,离开印度往欧美等地迁徙。现在这条街就剩下一些疲惫和落寞的华人身影。

临走告别,我问老者姓名。他笑着说,我的名字是“一定有”。我听不清楚,他用圆珠笔在我手心写下三个汉字:虞定有。由笔画来看,他应该受过良好的中文教育。

我品尝着烧卖和油条,这些熟悉却陌生的滋味。

好吃或不好吃,地道或不地道不是评价这顿早餐的标准。如果我们只从这些指标来欣赏美食,那么美食也太乏味了。缺少了人的故事,再动人的滋味,也不过是仅供饱腹之物而已。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