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白奴贸易:白人女性最受欢迎,一匹马就能换到3个

赋墨尘 2025-02-22 10:08:24

十五世纪,无论是南俄草原的严寒还是北非海岸的酷热,均发生了相同的人间悲剧。

数万白种人,无论男女,均遭不幸,被戴上锁链与枷锁,沦为奴隶。

他们惊慌失措,被强迫登上贩奴船,稍有迟疑便会遭到深色皮肤奴隶主的鞭打。

这是十五世纪的黑海至地中海地区的“白奴交易”,涉及大量白种人被贩卖为奴的贸易活动。

非洲奴隶贸易的规模虽大,但知名度却不如大西洋黑奴贸易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规模较小或影响微弱。事实上,它在历史上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

白奴贸易缘何兴起?需追溯至一个大帝国的崛起。

公元14世纪,小亚细亚地区遍布众多小王国,这些王国由穆斯林突厥人建立。

一小王国逐渐强盛,陆续兼并周遭小国,最终成为小亚细亚地区最大的突厥王国。

该政权以创建者命名,称“奥斯曼”。

1453年,奥斯曼王国占领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导致这个存在千年的帝国覆灭。

同时,奥斯曼人凭借卓越的战斗力,开始实施东西双向并进战略。

他们向西进军,占领东南欧大部分地区,成功击溃了由欧洲国家组成的十字军。

他们向东进军,战胜了强大的萨菲波斯帝国,并摧毁了埃及的马穆鲁克政权。

奥斯曼此时已发展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伊斯兰大帝国。

奥斯曼帝国作为军事帝国,好战且对奴隶这一“商品”需求巨大。

自奥斯曼苏丹至普通士兵,皆渴望拥有更多奴隶,无论身份高低,对奴隶的需求普遍存在。

奥斯曼的奴隶来源主要为战争俘虏及两个附属国的供应。这两个附属国在奴隶供给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战争俘虏一同构成了奥斯曼奴隶的主要来源。

这两个附属国分别是位于黑海南岸的克里米亚汗国,以及地处北非海岸的巴巴里帕夏国。

克里米亚汗国源于十三世纪蒙古人对东欧的征服,由拥有蒙古金帐汗国王族血统的哈吉·格莱建立。

克里米亚汗国居民称“鞑靼人”(蒙古人),但汗国在民族文化上倾向突厥与伊斯兰,与奥斯曼帝国亲近,故成为其附属。

克里米亚汗国经济支柱为农业与游牧业,其中奴隶贸易尤为获利丰厚。

克里米亚鞑靼人常联合诺盖人(蒙古-突厥血统的穆斯林游牧民),对周边东欧基督教国家发起大规模劫掠。

克里米亚鞑靼人烧毁村庄,捕获男女孩童。捕获贵族时,允许其家人支付高额赎金以赎回被俘贵族。

平民将被送至克里米亚汗国的卡法港,继而被装上运奴船,最终运往奥斯曼帝国的奴隶市场。

巴巴里帕夏国是奥斯曼奴隶贸易的另一个附属国,专为该贸易服务。

严格而言,他们起初非政权组织,而是由众多北非海盗组成的集团。

该国得名“帕夏国”,因其头领曾服务于奥斯曼苏丹并获“帕夏”(总督)称号。

巴巴里海盗基地主要位于突尼斯与阿尔及尔沿海,他们驾驶迅速帆船出海,专以西欧基督教国家为目标进行劫掠。

巴巴里海盗与众不同,他们倾向于集结庞大船队,针对沿海城市发动袭击,而非像普通海盗那样主要攻击过往船只。

登陆后,他们迅速侵入城市,实施烧杀抢掠,并将捕获的奴隶装上船,运往君士坦丁堡贩卖。

奥斯曼支持的劫掠与贩奴常以“宗教圣战”为名,故受害者多为基督教欧洲居民。

君士坦丁堡奴隶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白人奴隶,其价格依据各自“价值”而定,各不相同。

技艺高超的奴隶,如工匠、医生及艺术家,常被苏丹宫廷或高官高价收购,以为其提供服务。

此类奴隶生活条件或较优,甚至受礼遇,但仍无人身自由,唯有奴隶主施恩释放,方能重获自由。

无技能的奴隶会被购作普通劳力,从事各类日常劳作,且所受待遇极为恶劣。

许多奴隶因劳作过重而病逝,对奴隶主而言,“幸运”的是,这类奴隶价格低廉,便于随时替换。

白人女性奴隶的命运极为多变且悲惨,她们的价值往往仅局限于外貌,这凸显了人性的扭曲与道德的沦丧。

斯拉夫与高加索女子,以其美貌与体态玲珑,在奥斯曼奴隶市场中备受青睐,王公贵族竞相出价,不惜重金以求。

实际上,若得幸运眷顾,这些美丽女奴亦有可能被纳为宠姬,乃至成为正妻,享受优待。

奥斯曼帝国史上,两位权势滔天的皇太后柯塞姆苏丹与许蕾姆苏丹,均出身女奴,甚至曾有机会统治整个帝国。

然而,这样的机遇极为罕见,大多数女奴仍难逃被欺凌、摆布的命运,在屈辱与绝望中度过一生。

相貌不符奴隶主审美的白人女奴,如日耳曼女子,仅能充当佣仆,甚至需承担与男奴相同的繁重劳动。

此外,这类女奴售价极低,甚至可用一匹战马交换三名。

奥斯曼、克里米亚与巴巴里间的奴隶贸易,给基督教欧洲造成了巨大灾难。

克里米亚鞑靼铁骑曾横扫俄罗斯、乌克兰及波兰,一度占领莫斯科,并对当地实施杀戮与劫掠,受害者人数高达十五万。

长期劫掠导致乌克兰农民一听马蹄声便逃入森林,这种行为逐渐演变成了他们的民族传统。

巴巴里海盗同样令人畏惧,他们的船帆在西欧海岸线上,成为了恐怖与威胁的象征。

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均受其侵害,这些海盗还曾远航至北欧,捕获数千挪威人为奴隶。

历史学家估算,十五至十六世纪间,白奴贸易致使至少四百万人沦为奴隶,且导致更多民众流离失所。

欧洲国家反击异教徒的残虐,东欧著名的哥萨克人成为克里米亚鞑靼人的长期对手,两者间宿怨深厚。

哥萨克人非民族,是由信仰东正教的乌克兰与俄罗斯人组成的军事社团。

他们精于骑术与剑术,常为波兰及俄罗斯贵族效力,并多次成功抵御鞑靼人的侵袭。

乌克兰哥萨克大统领萨盖达奇内,曾率数千精锐突袭克里米亚汗国,成功解放大批奴隶,此役尤为著名。

驾船长途奔袭奥斯曼帝国,实施反击,成功劫掠其领地,实现了以牙还牙的目的。

对付巴巴里海盗,基督教医院骑士团担当重任。该军事修道会原驻东地中海罗德岛,后迁至马耳他岛,持续展现其强大力量。

他们组建专业海军部队,专门伏击途经的穆斯林航运,以实施攻击。

遇巴巴里海盗,即刻焚舟诛之,绝不姑息,以此惩戒其恶行。

时代发展下,封建国家如奥斯曼帝国逐渐衰落,已无力继续保护其附属国。

1783年,俄罗斯帝国完全占领克里米亚汗国,吞并克里米亚半岛,终结了其持续百年的奴隶贸易历史。

巴巴里海盗肆虐至十九世纪,连新兴的美国在地中海的船只也未能幸免,曾遭受其勒索,支付巨额赎金。

因此,英、法、美等国出动海军轮番打击的行动被坚决制止,最终成功彻底消灭了巴巴里海盗集团。

白奴贸易在地中海近尾声时,欧洲由受害者转为黑奴贸易主凶,于殖民扩张中给无辜者带去同样灾难。

历史的变迁往往出人意料,令人感慨万分。其不可预测性,时常展现出令人惊叹又唏嘘的一面。

白色黄金:奥斯曼土耳其与克里米亚的白人奴隶贸易,2021年8月25日澎湃新闻报道,揭示了这一历史现象的真相。

进入地狱:近代北非存在欧洲白奴现象。这是2021年8月25日澎湃新闻报道的内容,揭示了当时欧洲白奴被贩卖至北非的悲惨历史。

1 阅读:40

赋墨尘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