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从小在日本长大,回国后,仅仅因为隆武帝的一句话,就决定誓死追随。后来,明朝覆灭,不甘心的他又决意反清复明,和投清的父亲毅然决裂。他只身带领一支军队,就赶走了侵占台湾的荷兰军,蜗居于台湾商议大计。
可此后不久,郑成功遭受了一系列重大打击,于忧愤中自尽。他忠君爱国、抗击外来侵略者等气魄,对后世中国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这样的一个英雄人物,却在临死前下令杀子。那么,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在临死前下那样一道命令呢?
中日混血,因一言誓死追随谈起郑成功就不得不提起他的父亲郑芝龙。当时明朝国力衰微,海军更是孱弱,因此,荷兰军经常入侵我国海域,可郑芝龙却凭自己的旧部打的荷兰军节节败退,在海上贸易的日本军荷兰军都十分的尊敬他。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经商时和一个日本女子相识相恋并且生下了郑成功。
但是,郑芝龙常年在外经商,生活极不稳定。而且,郑芝龙本人并不重视身为长子的郑成功。所以,郑成功的母亲就带他回了自己的家乡日本。在日本,郑成功和母亲度过了非常快乐的童年生活。
后来,逐渐长大的郑成功被父亲接回中国。回国后,已经接受明朝招安的父亲郑芝龙十分希望郑成功可以考取功名,有所成就。于是,他花了大价钱聘请教书先生,想要将他抚养成才。
郑成功也非常争气,在14岁时就考中了秀才,一路晋升,可谓是顺风顺水,前途无量。然而,好景不长,腐败的明朝根本无力抵挡清军的进攻,首都很快被攻破,弘光政权就此覆灭。
清军的持续高压政策也让无数人自发地开始了反清复明的运动,在东南坐拥重兵的郑芝龙极力拥护唐王上台称为隆武帝,并将自己的儿子郑成功引荐给了隆武帝。
因为郑芝龙手握重兵,所以,隆武帝十分依赖他,对郑成功也自然也十分欣赏,更是说出:“惜无一女配卿,卿当忠吾家,勿相忘也!”。
郑成功见隆武帝如此欣赏他,便暗暗发誓一定效忠于隆武帝,助他成就大业。可清军最终还是以不可挡之势杀死了隆武帝,悲痛欲绝的郑成功更是坚定了反清的决心。
收复台湾,建立明郑政权清军攻来之际,郑芝龙却降清了。这让本就不太和谐的父子关系雪上加霜。而郑芝龙投降清朝以后,本以为会凭实力加官进爵,继续过锦衣玉食的生活。可没想到清军根本就不打算招安他,反而把他封禁起来。
郑成功得知后,一边为父亲的所作所为痛心,一边积极想办法营救,却始终没有找到机会。
而郑成功的母亲,被囚禁后不愿被清军继续折磨,自缢身亡。得知消息的郑成功扛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发誓一定要替父母报仇。
得知郑成功反清的消息,郑芝龙的旧部纷纷前来投靠,郑成功因此迅速组建起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可那个时候,清朝早已站稳脚跟,几次交战,他们几乎都败下阵来,士气愈发低落。军队里的不少人也都对自己的信念产生了怀疑。
此时,部下建议郑成功放弃内陆,南下攻伐荷兰军占领的台湾,在台湾养精蓄锐,再去攻打清朝。
经过再三的思虑,郑成功最终采纳了部下的意见。靠着这一支强大的军队,郑成功顺利收复了台湾,并且在此建立了明郑政权。当然,收复台湾的他后来也成了万人敬仰的大英雄。
英年早逝,下令杀子可收复台湾不到一年,郑成功就突然暴毙了,还在临死之前下了一道让人匪夷所思的命令:将自己的妻子董王妃,长子郑经及孙子郑克臧,还有一个乳娘陈昭娘一并处死。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郑成功的儿子郑经耐不住寂寞,居然与陈昭娘发生关系,并且生下了郑克臧。而这陈昭娘原本是郑经四弟的奶娘,从辈分上来说,算得上是郑经的阿姨。在古代这绝对是有违人伦的结合,所以,郑经决定慌报郑克臧的出身。
他告诉郑成功这是侍妾所生之子,让喜得王孙的郑成功欣喜不已,准备对郑经大加赏赐。可是,郑经的岳父唐显悦气不过,决定替女儿打抱不平。
他修书一封,将郑经的所做所为全部告知了郑成功,言语之间不乏流露出责备之意:“三父六母,乳母亦居其一。令郎狎而生子,不闻饬责,反而簣赏。此治家不正,安治国乎?”
得知事情真相的郑成功气愤不已,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他,为了解决此次矛盾,完成复明大计,决定整顿家风,处死此次事件的所有人,把派系之争的苗头全部掐死。
可是由于长时间患病,加上急火攻心,郑成功下达命令已处于弥留之际,而坚持家丑不外扬的郑成功也没有告诉部下原因。因此,部下虽接受到了命令,却也不敢任意斩杀他的亲属。
对于郑成功下令杀子的行为,很多人都有极大的疑惑。为什么他连郑克臧也要处死,那么小的孩子,又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而董王妃作为他的妻子又并未有证据证明她也参与了此事,为什么也会对他动杀心呢?
其实,郑成功作为一名儒将十分注重家风。而且,他也深知导致南明覆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派系之争。而郑经的所作所为完全是扫了他的面子,给他的大业埋下了隐患。怒火攻心的他自然也不会放过那个有违人伦的结合体郑克臧。
而董王妃被牵连进去属实是因为郑成功整日忙于政务,只能将家事交于自己的妻子掌管。结果,她却将这样的事熟视无睹,任由他被蒙在鼓里,平白受到亲家的指责。
这让郑成功十分的恼怒,感觉自己被欺骗,一怒之下,将董王妃也算了进去。
虽然,他弥留之际下达了这些命令,可他的部下却还是不敢执行,不知郑成功知道后是喜是悲。
但这些都只是郑成功的家事,或许他因为颜面扫地而下令处死亲人的做法如今看来有些冷血,但放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也是有一定的合理性。
而郑成功身上那股忠君爱国,坚守信念的劲,收复台湾的伟大功绩才是应该被永远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