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冬,当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之时,全国各地的百姓无不心潮澎湃。
无论老少,所有人都在尽己所能为前线的战士们捐钱捐物,这股团结一致的爱国热情不单感染着寻常百姓,也深深触动了一位特殊人物——末代皇帝溥仪。
抚顺战犯管理所高墙内的溥仪同样关注着这场战争的每一丝动向,在这一刻他心中萌生了一个重要决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4d488bfe556e5e3b2a6c4ea9788be33.png)
溥仪的名字曾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作为清朝的末代皇帝,他在年幼时便被命运推上了历史舞台,紫禁城内辉煌的宫殿和象征皇权的龙椅带给溥仪的并不是荣耀,而是无尽的孤寂和动荡。
1924年,他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带着一些珍贵宝物开始了他漂泊不定的生活。
日本人可没想放过这个末代皇帝,在他们的眼中,溥仪的身份可以聚拢起一批清朝的遗老遗少,就这样溥仪成了伪满洲国的皇帝,也成了被日本人控制的傀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781d99b36e0fc047691bde2493a22e9.png)
溥仪的心里十分明白,自己的命运早已无法自主,从满洲国到苏联的俘虏营再到新中国成立后被遣返回国,溥仪的生活充满了波折。
站在新中国的土地上,他感到深深的迷茫,曾经的辉煌已经远去,未来的路又在何方?
二、历史的触动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的高墙内,溥仪开始了一段与过去截然不同的生活,这里没有紫禁城的辉煌,也没有伪满洲国时的纸醉金迷,只有单调而规律的日常生活。
每天清晨他被要求与其他战犯一起起床,进行晨练和打扫卫生,在这里溥仪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只是个普通囚犯,更确切的说是一个需要重新学习如何生活的普通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42780ad6e129e7c5290288639be2480.png)
起初溥仪对这种生活充满了抵触情绪,虽然自己这些年来从来没真正拥有过权力,但至少表面上他是搞搞在上的皇帝,现在的这一切都是对他过去身份的侮辱。
每天面对同样的面孔,听着同样的指令,他感到无比压抑,特别是当他看到那些曾经跪伏于龙椅之下的臣民或随从们如今都在接受改造,并且逐渐适应新生活时,他内心的优越感开始崩塌。
时间是最好的疗愈师,也是最无情的揭露者,战犯管理所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溥仪不得不面对现实。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05c145fccf6f768997c5c5c889d9f45.png)
他开始观察周围的人和事,逐渐意识到自己过去的生活是多么脱离实际,这里的人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适应新时代。
溥仪发现自己内心的坚冰在慢慢融化,他开始愿意与人交流,听取别人的经历和感受。
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让溥仪心中的波澜再度掀起。
这场战争不单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国家尊严和民族团结的象征,溥仪坐在管理所的角落倾听广播中传来的捷报,心中泛起难以言喻的情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a4d6caca824920445d314b229954e66.png)
他回忆起八国联军侵华时清王朝的衰败,更想起自己作为末代皇帝的无奈,他想起慈禧太后带着年幼的自己仓皇出逃,那时自己还不懂事,只能任人摆布。
恍惚间他看到曾经的北京城在外国军队的铁蹄下颤抖,看到祖先引以为傲辉煌的圆明园成为废墟,当他看到新中国在面对强敌时展现出的坚定和勇气,心中的失落逐渐被新的情感取代,那就是对国家的敬畏和对人民的敬佩。
想通了一切的溥仪不单是被动地接受改造,也开始主动学习新知识,想理解新生的国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b932e046c9be840dbbd86017c9aab37.png)
他阅读报纸,听取广播,参加管理所组织的各类学习活动,慢慢地他了解到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的事迹,了解到新中国在成立后所取得的种种成就。
溥仪开始明白,自己过去所依赖的封建皇权早已成了历史,新时代需要的是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奉献。
溥仪的心开始动摇,他不再固守自己曾经的皇帝身份,而是想融入新的社会。
三、撕开棉衣取出一物随着抗美援朝的捷报频传,溥仪心中的感动与日俱增,他看到新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力量和决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e1b72e154ffa0c3bb0ed8004ad53b1c.png)
他开始思考,自己是否也能为新生的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那晚溥仪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在他的枕下藏着一件伴随他多年、被他视为生命最后寄托的宝物田黄三链章。
这是他从紫禁城中带出的少数几件珍宝之一,代表着乾隆皇帝的御用之器,也象征着他心中还未彻底泯灭的皇权梦。
过去溥仪无论如何落魄,始终未曾动过变卖或捐献这三链章的念头,即便在最困窘的时候他依然认为,这可能是他重拾荣耀的最后一点希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03d9a4386127783fdcf391431980f19.png)
时代早已变迁,站在命运交叉口的溥仪深知,如果继续紧握着这些象征旧时代的宝物不放,他的心灵将永远被囚禁在过往的牢笼中。
此时此刻的新中国在战火中展现出的尊严与力量深深触动了他,他意识到个人的荣辱与国家的未来相比,显得那样微不足道。
第二天清晨,溥仪终于下定决心,他撕开棉衣取出田黄三链章,唤来战犯管理所的看守人员后,小心翼翼地递上他曾经视若生命的宝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842f02d2840d87a6b6e222575bc66c8.png)
看守人员接过三链章时手指微微颤抖,他们深知这三链章的价值不仅是它作为艺术品的珍贵,更是它承载的历史厚重感。田黄石温润细腻,印章上的雕刻精致至极,乃是清代皇家御用之物,举世罕见。
溥仪静静地看着这一切轻声说道:这是我从紫禁城带出来的,现在我决定把它捐献给国家,支持前线作战。
看守人员的反应令溥仪内心感慨万千,他们起初还带着些许怀疑和不解,但当专家鉴定后确认这三链章的价值连城时,所有人看向溥仪的目光都充满了敬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321bc01f7630fa7cf4e1a94ae10d08d.png)
对溥仪而言,这份敬重远比任何物质财富更为珍贵,它象征着溥仪作为一个普通公民的尊严与价值。
捐献三链章之后,溥仪的内心还是有波动的,特别是夜晚来临他独自躺在床铺上时,心中依旧会泛起对过去的怀念与惆怅,毕竟这三链章承载着他前半生的所有荣光与落寞。
它曾是他与紫禁城最后的联系,更是他作为皇帝身份的证明。
管理所的干部们自然也能理解溥仪的感受,也多次找溥仪谈话想帮助他减轻内心的负担,一位年长的管理员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溥仪,你的过去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没人能抹杀。但现在的你是新中国的公民,未来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8500a353ec7c7601d6d2b1321115a3f.png)
这些话犹如明灯照亮了溥仪心中的阴霾,令他愈发坚定自己的选择。他终于不再是那个背负沉重历史包袱的末代皇帝,而是个真正努力接受改造、积极参与劳动的普通公民。
参考资料:
1950年,溥仪听到出兵朝鲜后,当场撕开棉衣取出一物:我自愿上交
2024-12-12 11:30 陈灵彬
溥仪1950年闻抗美援朝,撕开棉衣取珍宝
知古探古2025-01-06
中国最珍贵的五枚印章,三枚禁止出国,一枚险些去了苏联
2020-06-20蓝桥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