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整治,“禁养”鸡鸭?央媒评论:不能无视农民意愿

村姑晓佳聊事 2024-08-11 03:55:10
农村环境整治,禁养鸡鸭一刀切

农村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知道,我国的农村多是以一个一个的自然村组成,自然村顾名思义就是自然形成的村落,多以一个个家族、一个氏族或者多个氏族自然而然群居而落形成的村落。

自然村是以生产生活形成的,我们把一个个的自然村化作行政单位,形成一个个行政村,成为国家最基层的管理单位,而村干部就是农村实际的管理者,因而在农村村干部的社会地位还是很高的。

村干部听从乡镇等部门指挥,参与农村管理,执行上级发布的各种任务。那么,农村该如何管理呢?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政策在农村的实施,为了配合这一战略,乡村治理越发严格,其中乡村环境整治首当其冲,毕竟乡村振兴中环境处于外部看得到的,是最好实现也是最容易让人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这几年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无论是道路还是房屋或是绿化做的是有模有样,打响了美丽乡村这第一枪。不过在不少地方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比如有些村子在农村环境整治的过程中一刀切禁止村内居民养殖鸡鸭鹅,原因很是简单,因为这些鸡鸭鹅会影响村内环境。

央媒评论:农村治理,不能无视农民意愿

而这就导致不少网友和村民的不解,不得不问一下,没有鸡鸭的农村还是农村吗?在古文《桃花源记》中还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种画中的美好,说明这是我们向往的生活画面,乡土人文气息浓郁。

但是到了今天,这样的鸡犬相闻却被一纸禁令消失了,不得不让人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居民感到不适应。针对农村人居环境问题,近日新华网连发三个评论文章,8月8日还挂在了新华网APP上,并被多家媒体转载。

新华网的第一条评论质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岂能“千村一面”?文章开头就点明“听不见鸡叫,还是农村吗?”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于千村一面的模仿,不考虑农村实际情况存在“过度城市化”“欧美化”倾向。

第二条评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可只要“面子”不顾“里子”,点评说道,主干道干净整洁,小道街巷却脏乱,新村好老村破败;外表光鲜内里却是一团糟。

评论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能无视农民意愿。文中称,记者调研时发现,部分农村环境整治后更加“城市化”,行走在村内听不见鸡叫,池塘里也看不到鸭鹅。有村民不解,每家养几只鸡,能有多大污染?

评论文章指出,无论是“一刀切”禁养鸡鸭,还是越位的“吓唬”式手段,都充分暴露出部分镇村人居环境整治脱离生产生活实际。无视村民意愿,实际是履职能力不足和脱离群众的表现。

网友咋看?写在最后

对于此种现象绝不是仅仅一个村两个村,乡村治理以来,多以综合整治为主,无论厕所改造、人居环境整治、农房治理、乡村五清等都会有这种一刀切的禁止这个或者那个的一纸行政文件或者是乡村干部的口头文件。

无论是禁止养殖鸡鸭鹅还是不准门前屋后种菜种树,都引起了很多村民的不满。比如有浙江的一位网友这样留言:自家门前的蔬菜马上就能成熟,村干部以影响村容村貌为由直接给铲除,种上了华而不实的所谓“景观”绿植,而这个绿植由于养护不到位早已枯死。

相信这绝不是个例,为了让农村好看,居民生活的舒适老百姓都欢迎,但是真的禁止了农村六畜,禁止了农民在空闲地种植瓜果蔬菜,那么这样的农村除了整洁干净之外,真的也不是农村了。

正如前文所说,我们自然村是以生活生存形成的村落,如果没有了生活生产的乡土气息,就显得不合时宜,不伦不类了。

0 阅读:0

村姑晓佳聊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