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来到这个世上,首先看到的是平面化的世界,慢慢才能立体化。再经过理性学习,才能把时间因素加进去变成四维化。四维化才能谈“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问题。也就是一个族群的文化意识,形成之初是善的多还是恶的多,决定了这种观念。
孟子讲的人性本善,是出于政治上推行王道的目的,其依据是人有同情心,而荀子说人性本恶,是出于政治上推行法制,着眼于人性的自私和残忍。儒家的《礼纪》中所说的明德即人之初,性本善的本义,即王阳明所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总结下来,人性是先天无善无恶,关键是后天的环境与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产物。
人之初,无善恶之分。但人之初,性本私。即使动物亦然。人,本身就是动物,不是吗?君不见,幼猪吃奶拼命争抢吗?这是所有动物的本性,为生存而己!你能分清哪只小猪性善,哪只小猪性恶么?从这一方面来说,孟子,荀子皆是胡说。而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没开智的动物何来性善性恶?人与动物还是有区别的。前面说的是本能,而不是本性。
有些网友参与讨论,提出这样的观点——
人性,始终不会变的。扶不扶人,会不会争抢,在利害标准。利害标准变了,同样的人性,选择的行为,也就变了。这里所说,也在于后天环境的影响。
人性本身,就存在两面性。一种是先天的,伴生的,另外一种是居住环境和社会风气造就的。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吗?如果人性本善,就不需要法律的约束,国家政府的管理。如果人性完全恶,人与人就不能和平共处,就不能生存!
人性本不善也不恶,都是政治因素,家庭背景,教育,环境影响以及工作经历,情感变化等等后天因素导致一个人变善或者变恶!另外这世上也没有绝对的善恶,只是立场角度不同罢了。没有哪个人完全的善,也没有哪个人完全的恶,善或者恶,只是多多少少的问题!
价值观——
人性之善恶,非绝对。人因教化而知礼义,行善避恶,惩恶扬善。天下苍生,当以仁德化之。性本善,人性却复杂多变。但无论怎样,人人都有成为圣贤的潜力!
方法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