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新社 2025 年 2 月 4 日消息,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于 3 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记者会发言,如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将人们的视线重新拉回到了中美关系这一关键议题上。
中美关系,这个在全球政治经济棋盘上最为关键的 “棋局” 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在复杂多变的全球性挑战面前,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事外,也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中美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本应携手共进,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但现实却充满了曲折与挑战。
傅聪在记者会上提到,中美在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禁毒、应对气候变化、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等问题上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这些领域关乎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中美若能携手合作,无疑将为世界带来巨大的福祉。可如今,美国的一系列举动却让这美好的愿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世界贸易组织(资料图)
美国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 10% 关税,这一行为公然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贸易,本应是促进各国交流与发展的桥梁,可美国却将关税当作武器,试图在贸易战中压制中国。但历史和现实无数次证明,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美方的做法不仅无法解决自身问题,更是对全球经济秩序的破坏,让世界经济的复苏之路变得更加崎岖。中方坚决反对这一行为,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诉讼,并将采取相应反制措施,坚定维护自身利益,这是在捍卫公平与正义,也是在维护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
再看芬太尼问题,中国一直是禁毒行动的坚定践行者,是世界上禁毒政策最严格、执行最彻底的国家之一。为了应对芬太尼问题,中国更是全球第一个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的国家,为美国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然而,美方却没有客观、理性地看待和处理自身问题,反而将问题归咎于别国。这种甩锅行为不仅无助于解决美国国内的毒品问题,还破坏了中美在禁毒领域的合作基础。
芬太尼(资料图)
在科技领域,美国对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打压也备受关注。美国似乎低估了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智慧,以为通过遏制打压就能阻挡中国发展的步伐。但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从未停下脚步。人工智能对全人类发展影响深远,中美双方本应秉持开放态度,在开发利用与监管等方面开展政策和技术合作,让人工智能更好地造福全世界。然而美国的单方面打压,不仅阻碍了中美在这一前沿领域的合作,也可能让世界错失人工智能发展的最佳机遇,导致人工智能治理碎片化,给世界带来消极后果。
而在巴拿马运河问题上,美国对 “一带一路” 合作的抹黑更是毫无道理。中国一贯尊重巴拿马对运河的主权,承认运河的永久中立地位,也从未插手运河事务。共建 “一带一路” 是一项旨在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经济合作倡议,特别是为 “全球南方” 国家带来发展机遇。美国却将其政治化,试图破坏这一惠及全球的合作框架,其背后的真实意图令人深思。
巴拿马运河(资料图)
把目光从傅聪的发言转向美国国内政治舞台,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举措同样令人咋舌。自特朗普再次接过美国总统大权后,白宫就被一种基于他个人风格的 “不确定性” 所笼罩。在国内,他似乎热衷于 “秋后算账”,政治斗争的硝烟弥漫;在地缘问题上,却做出许多开 “历史倒车” 的行为。用关税威胁盟友,甚至谋求领土扩张,这种行径完全不顾及国际规则和盟友感受。在中东问题上,他支持以色列的一些极端做法,试图快刀斩乱麻搞定巴以冲突,却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和动荡。他的种种行为,给外界一种 “想一出是一出” 的荒诞感,也让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大打折扣。
美媒《政治》新闻网站 “Politico” 曾在专栏中撰文指出,特朗普在开展第二任期时的一些举动,看起来像是中国 “翘首以盼” 的美国总统。他在短短不到 3 周的时间里,对盟友加征关税,破坏美国援助计划,嘲讽法治,这些行为对美国世界地位带来的破坏性比第一任期还大,客观上给了中国一个增强自身实力的良机。英媒也指出,特朗普不得不考虑中俄的利益,他的第二任期可能标志着单极世界结束,预计他会遵守承诺找到和平对待中国的方式。美欧媒体的这些评价,一方面传达了整个西方对特朗普的不满,他将 “大棒” 对准盟友,让盟友们寒心;另一方面,也在拐弯抹角地督促白宫重新调整外交政策,以应对中国崛起带来的挑战。
美国总统特朗普(资料图)
对于中美关系在 2025 年的走向,有人担忧会走向新的 “冷战”,但这又绝非是美苏时期的冷战。中美之间确实存在意识形态的对立,也有着不可调和的战略竞争和地缘博弈。但与美苏时期不同的是,中美经济联系紧密,中欧之间的经贸往来也十分频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美在很多领域仍存在合作的可能。然而,中美竞争之间存在结构性的矛盾,这是由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利益冲突、经济模式和产业竞争等复杂问题构成的,短期内难以解决。美国对中国采取 “包围式” 的布局,在南海挑动中国和菲律宾的矛盾,借极端组织在阿富汗制造混乱,企图推动恐怖主义向中国边境蔓延,破坏中国西部社会安全和稳定,还在南亚推动与印度的合作,牵制中国在西部的精力。
不过,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也存在一些机遇窗口,有可能缩短中美之间的对抗和博弈局面。在经济和科技领域,一旦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完全自主,让美国的半导体制裁完全失效,甚至能在全球领域和美国争夺市场,或许就能倒逼美国重新调整对华政策,这一过程预估可能需要 10 年。全球性的危机,比如恐怖主义的失控,若美国养虎为患最终反噬自身,那么在地缘问题上,中美之间会逐渐开始缓和关系,迫使两国重新找到地缘平衡点。还有一些难以预测的 “黑天鹅” 事件,比如美国国内的内战爆发,针对总统的刺杀行动,亦或是信息茧房被打破之后,出现类似于苏联晚期的那种突然解体情况,虽然这些事件发生具有偶然性,但在当前美国国内矛盾重重的背景下,也存在一定的必然性。
中美关系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美国不应再沉浸于霸权思维和零和博弈的迷梦中,而应正视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在全球性挑战日益严峻的今天,中美合作才是符合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利益的正确选择。美国应摒弃贸易保护主义和科技霸凌行径,尊重中国的发展权利,与中国在平等、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只有这样,中美关系才能走出困境,实现新的平衡与发展,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贡献积极力量。否则,美国一味地对抗和遏制,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困境,也会让世界局势变得更加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