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猫猫能有什么坏心眼呢?”搞笑梗在网上流传。
其意思就是说生活中的猫咪在犯错之后,它会一脸无辜地盯着你看。然后主人和网友会替猫猫委屈地说一句,“猫猫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嫣然一笑之后的无奈和喜欢体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一只猫来说,他们在动物界的地位显得非常尴尬,属于猫科动物,却不如老虎豹子一样生活在自然生活中成为猛兽王者;属于家禽天天生活在家庭环境中,却不如鸡鸭狗那般被优待。
猫的存在,似乎一直靠着自己的“九条命”在家与自然的环境中优胜劣汰,不受待见又似乎很招人喜欢。这就像极了特教各位上的老师一样。
猫猫如此,对于特教岗位上的老师来说,其实他们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做一名特殊教育的老师是怎样的体验?
题主提问:“我是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年大一,虽然上了一年的课,但是对于特殊儿童还是没什么感觉,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做好特教老师,好迷茫啊!”
初入特教行业者,总是带着一种迷茫。像是一只无头苍蝇,站在透明光亮的玻璃前,看得到特教行业的灿烂光明的未来,但是却总是被撞得头晕眼花。
新人如此,如果你采访一名已经入行的特教老师:
“做一名特殊教育的老师是怎样的体验?”
回答包括但不限于:
“高跟鞋落灰长毛。”
“语速语调无缝切换。”
“手超级快,娃一伸手就知道他想干什么。”
“上班穿着几乎不会出现裙子高跟鞋。”
“情绪无缝切换,表情声音夸张到觉得自己棒棒哒!”
“当了特教老师之后老同学们都反应我更开朗了,天天上课太嗨练得。还有就是总是表情太夸张脸上的法令纹、鱼尾纹更深了。”
对于特教老师来说,他们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在众多特教老师的访谈中,他们几乎有一个共识——
一名已经转行的特教老师写了她的故事:
做了几年一对一的自闭症康复+影子老师以后,终于,我体会到了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感受。之前我们学校师生比例是1:2,有时甚至1:1,可谓是燃烧一个大人的生命来延续一个孩子的生命。在那时,我看着我的同事们,思考着我们这些有海外背景、拿着硕士学位的人在这里浪费什么时间。明知道救不活的人还要不要救?绝症患者有没有资格活着?自闭症儿童要不要受教育?又陷入了道德的困境。
这种纠结和无奈甚至是一度非本心的“错误”的想法,对于每一个身处其中的特教老师来说,他们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他们也只是想要一个稳定的岗位,想要一份等同于特教行业的平等待遇,想拿一份相对较高的工资,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理想,想要在这个行业发光发热。
尽管有极少一部分昧着良心不负责任挣钱的“特教老师”。他们能有什么坏心眼呢?他们也只是想多赚钱啊!只不过昧着良心罢了。
但是对于大部分有责任心的特教老师来说,他们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当初,是因为如初入者一样懵懂无知,抱着一颗爱心而入行,可是加入之后,他们才发现特教老师并没有当初想象和看到的那般美好,甚至遇到自闭症、脑瘫、发育迟缓、唐氏综合征等特殊孩子后,一举击碎了他们单纯的梦想和美好。
特教老师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他们也是普通人一样,无法承受来自特殊孩子、机构学校和家长们的无奈甚至是无理取闹。一批又一批的特教老师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仿佛看到了这种挣扎的无谓。
但是,当他们看到每年都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现的时候,当看到孩子能多一点哪怕是机械式的回应时,他们心中有一个挣扎过后的答案:要坚持下去,虽然今天还是无望的,但是谁知道明天会不会就有进展呢?
也许,每一份研究报告都能够给特教老师和家长希望,他们一度觉得,在任何时候放弃,都是对这个孩子作为人的权利的侵犯。所以,就是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科学进展的希望让特教老师坚持到现在。充满怀疑又充满希望,这应该是每一个特教老师内心的真实感受吧。
网上有一个相关的提问:你觉得什么行为会磨灭了一个老师(特教老师)的热情呢?
赢得高赞的回复是:
老师最大的感受就是每天带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然而畅游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只有你一个人上岸了!然后你还得返回,一个一个去捞。有些,昨天捞上来今天又掉下去了还得捞。在你喘息的时候,你会惊恐地发现:还有往回游的。
这种无奈和坚持,只有经历过的老师和特教老师能够真正感同身受。他们没有什么坏心眼,可是不得不多留一个心眼,为自己,也为这些需要上岸的特殊孩子。
都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很多人都知道老师和特教老师很伟大,但是却并没有也无法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也不懂得他们的喜与悲。
特教老师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他们也只是希望你能够走进他们的内心,真正感受他们的喜与悲,从而由此及彼,去走进自闭症等特殊儿童的内心,真正感受他们的喜与悲,从而接纳每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尽管他们被称为特教老师和特殊儿童。
羿云天,非著名写作者。专注婚姻情感、时事热点、影视评论原创作者。不随波逐流,有料有态度,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