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头像“复原图”,这是我国首次以科技考古方式复原古代帝王容貌。北周是中国历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王朝,宇文邕在其在位期间,对内大力改革,发展经济;对外灭掉强敌北齐,奠定了隋唐大一统的基础。一代明主却又为何早早逝世?

北周武帝面貌还原
宇文邕,复姓宇文,名邕,字祢罗突,生于西魏大统九年(公元543年),是北周奠基人宇文泰的第四子,后成为北周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武帝。宇文邕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雄才大略,为北周乃至中国历史写下辉煌篇章。

宇文邕登基后,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他深知,要想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首先集中精力搞好内政,增强国力。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主要包括:
1.长期培植实力,扩大统治基础,夺取实权,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领导。面对权臣宇文护的嚣张跋扈和实际掌权的局面,宇文邕表现出极高的隐忍和策略。他等待时机,逐步积累实力,最终在建德元年(572年)以巧计除掉了宇文护,亲自执掌朝政。
亲政后的宇文邕更加注重民生,发展农业生产,吸收均田农民加入府兵制度,扩大军事实力,并厉行节约,倡行简朴之风,以此凝聚民心,巩固统治基础。宇文邕继承了父亲宇文泰的政策,通过拉拢汉族世家大姓等方式,培植自己的实力,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的统一领导。
2.推行汉化政策,加强封建化程度。宇文邕意识到要加强自己的实力,必须借鉴汉族文化,因此他推行了一种汉化政策,包括推广汉字、建立学校、教授儒家经典等,从而加强了自己的封建化程度。
3.改革军队制度,创建府兵制,提高战斗力。宇文邕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增加财政收入,用于改善士兵待遇,提高战斗力。他还设立军事学院,培养优秀的将领和军官,提高军队素质。
4.加强法制建设,整顿社会秩序。宇文邕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加强对犯罪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了社会治安水平。他还建立了监狱制度,对囚犯进行严格的管理,防止逃狱事件的发生。

在对外政策上,宇文邕的目光始终瞄准着北齐。当时的北齐政治昏暗,经济军事优势逐渐丧失,百姓生活困苦,渴望统一。宇文邕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决定发兵征讨北齐。他一方面派人用重金买通北齐境内的官民作为奸细,刺探军事情报;另一方面,又积极与突厥联络,争取与其联兵伐齐。经过一系列周密的准备和部署,北周最终成功消灭了北齐,统一了北方。
除了政治和军事才能外,宇文邕的个人品质也值得称道。他提倡节俭,经常穿布制的皇袍,盖布被,取消了皇宫中那些华丽的装饰品。他还注重选拔人才,不拘一格,使得北周朝廷人才济济。在征服北齐后,他并没有居功自傲,而是继续推行改革政策,巩固统一成果。
然而,宇文邕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在宣政元年(578年),他因突厥骚扰北周边境而亲自率军讨伐。在行军途中,他积劳成疾,不幸病倒。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心系国家大事,托付后事给宗室宇文孝伯。最终,他在返回长安的当天晚上离世,终年36岁。
根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成果,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服食丹药之风,这种追求长生不老的方式其实存在极大的健康风险。五石散,又名寒食散,其主要成分如雄黄、矾石、朱砂、曾青、慈石等,但长期大量服用则会对人体造成极大损害,因为这些矿物药材多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在研究团队看来,宇文邕生病时“疠气内蒸,身疮外发”“身生癞疮,恶疾而死”也符合慢性砷中毒的病理表现。
综观宇文邕一生,他是一位深思熟虑、英勇果断、励精图治的君主,他的诸多举措不仅增强了北周国力,也为历史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使他在历史上获得了“武帝”的尊称,并被后人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