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睫毛结霜、眼泪结冰”,即便在中国最冷的城市哈尔滨,都极少见到这种情况。唯有一个国家,一年不仅有7个月时间都是冬天,而且最低温度达到了-63℃,“睫毛结霜、眼泪结冰”绝对是分分钟的事情。
那么在这个特殊的国度里,仅有900多人的小村里,苹果1个卖到30多元,牛肉一斤却只要10多元?这是为何?
来自重庆小伙子的亲身体验“地广人稀”是每一个去过西伯利亚的游客,给出的最中肯的评价,很多小村庄仅仅只有几十、几百人口。生活在这些小村庄的西伯利亚人,与外界产生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行走在一条了无人烟的森林小路。
他们的房子被浓密的针叶林和沼泽紧紧包围,仿佛与世隔绝一般,日常购买东西、收寄邮件都是专门派遣一位村民,通过这条森林小路前往县城办事。
2015年春节,一位来自重庆的年轻小伙,突然想到这片神秘、独特的土地上走一走。所以他从重庆出发,途径北京,再抵达西伯利亚的首府——雅库茨克。
但他此行的目的并不是雅库茨克,而是西伯利亚的一个小村庄奥伊米亚康。奥伊米亚康是一个仅有900人口的小村庄,与拥有3000万人口的重庆相比,简直一个天一个地。
来到这里,年轻小伙才真正体会到了“人烟稀少”的涵义,同时也被当地-63℃的极寒天气吓了一跳。
虽然前往西伯利亚前,小伙子已经做好了御寒的准备,可当他真正抵达这个极寒之地时,他才意识到自己低估了西伯利亚的“寒冷”!
浑身上下里三层外三层包裹得严严实实,还是觉得冷到浑身直哆嗦,出门不到一分钟就体会了一把“睫毛结霜”的感觉。
抵达奥伊米亚康之前,年轻小伙还特地租了一辆越野车,为的是方便在村里自由行动。刚租到车的时候,租车店的老板就提醒他:开车途中不要轻易熄火,临时停车也不要拉手刹,否则将无法二次启动。
但最颠覆小伙子认知的是,奥伊米亚康的肉居然比水果便宜这么多!随便找一家小卖铺问,苹果都是30元一个,牛肉却是10元一斤,要不是亲身体会,小伙子万万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那么,西伯利亚的水果为什么这么贵呢?其实和它这个极寒的气候有很大关系。一年当中有一半时间处于寒冷的季节中,对西伯利亚的农业种植是很不友好的,哪怕做了很多的防护措施,也无法让农作物自然生长。
所以西伯利亚人民平常吃的水果、蔬菜,只能依靠从国外进口,卖出去的价格自然要贵很多。
虽然现在西伯利亚人民也在尝试引进和使用新的农业种植技术,但技术的引进也意味着成本的提高。所以就算成功种出来水果、蔬菜,也肯定得卖出一个高价才能回本。
西伯利亚人民的过冬操作在西伯利亚长达7个月的冬季中,最低温度可达-71℃,最高温度也不超过-10摄氏度,真正把“寒冷”诠释得淋漓尽致。那么,在如此严寒、冰冷的环境下,西伯利亚人民如何安稳过冬?他们过冬前要做些什么?
通常被称为极寒之地,应该也是贫瘠之地,人民生活很难做到自给自足,但西伯利亚却并非如此。
西伯利亚寒冷却富饶,无法正常发展农业种植,却给了土地变得异常肥硕的机会,给树木的生长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所以西伯利亚人民每年都有砍不完的树。
自然界的动物在寒冷的天气中,也反而展现出了强劲的生命力。马鹿、野猪、狍子、驼鹿等猎物随处可见,打到了就可以敞开了吃肉,还能把鹿皮制成保暖的衣物。
藏身于西伯利亚冰原深处的库波尔金矿,据说价值超过了2000亿美元。虽然现在库波尔金矿依旧被冰雪覆盖着,无人敢去开采。
可仅凭这个金矿足以证明西伯利亚是一个矿产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养活3000多万的西伯利亚人完全不是问题。
西伯利亚还有一个贝加尔湖,是世界历史最久的湖泊,蕴含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每年冬季,大批的渔民们到贝加尔湖打渔,每一次都是满载而归。
那么在拥有如此丰富资源的情况下,西伯利亚人民肯定有自己的一套过冬操作。冬季来临前,西伯利亚人民会收到政府发出的通告,西伯利亚的工厂也提前给员工们放假,让员工有足够的时间准备过冬。
如果是生活在奥伊米亚康这种小山村里的西伯利亚人,就要提前到森林里砍柴,或到县城里买碳。因为冬天一到,他们一天要消耗大量的柴火或碳来取暖,不提前准备就过不了冬。
另外,他们还要在自家房子下面挖一个地窖,用于储藏过冬的食物、柴火等等。冬天为了方便出门,他们还要学会驯养麋鹿等牲口,因为冬天西伯利亚的汽车都很难走得动道。
当然,过冬吃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西伯利亚人的过冬饮食主要依赖于肉类。在寒冷的环境中,蔬菜、水果的保存期限比较短,所以西伯利亚人往往会在冬天囤一些马肉、羊肉、鹿肉、羊肉等等。
他们还会到市场里大量抢购半人高的冻鱼、以及削好的生鱼片,丢进地窖里存放着,比放冰箱保鲜期限还长。
买菜他们通常以会买甜菜、卷心菜这类可腌制的蔬菜为主,做成腌菜之后存多久都不会坏。
土豆也是西伯利亚人最常买的蔬菜种类之一,西伯利亚肥沃的土壤、丰富的矿物质正适合用来种土豆,所以西伯利亚也是盛产土豆的国家。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西伯利亚人的饮食结构、习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现在他们已经开始吃上了更多元化的水果、蔬菜,也尝试着自己种菜、种水果了。
西伯利亚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西伯利亚与中国相隔368公里,和中国东北地区接壤,它的实际归属权也曾是历史遗留的问题。从汉代、唐代再到元代、明代和清朝,都对西伯利亚有过一定的掌控,只是没有真正的统治而已。
可在清政府的腐败影响下,沙俄有了向西伯利亚、远东地区扩张的机会,所以最终西伯利亚才归属于俄罗斯管理。
可是沙俄占有了西伯利亚后,又没有对它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开发,再加上西伯利亚常年处于冰冻状态,更加剧了人烟稀少的情况。
苏联时期,西伯利亚更是沦为了流放罪犯之地,网络上流传的“土豆梗”,正是来源于苏联时期,日本战俘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劳改的故事。
如今在这片面积为1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有不到4000万人民生活着,相当于中国山西省的人口数量。
为了寻找温暖的地方生活,大多数西伯利亚人都选择与东北接壤的地区、太平洋沿岸地带生活。那么,面对人烟稀少、经济发展低迷的西伯利亚,也有人好奇俄罗斯为什么不去尝试开发它?
首先第一个原因,还是基于对当地气候条件与生活环境的考虑,一般人确实很难适应得了如此严寒的天气。
其次,西伯利亚人到目前为止还是依靠卖木材、卖煤炭、卖油气资源为生,如果要大力发展,势必得从工业产业入手。
可显然,无论是当地的条件,还是人民的认知,都很难将工业产业发展起来。即便真的有心发展,也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成本,对俄罗斯来说绝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虽然西伯利亚至今都未得到俄罗斯的重视,但西伯利亚的环境因素,却促成了中俄两国的农业合作。以中国先进的种植技术,在西伯利亚种出了新鲜的水果、蔬菜,并在当地进行售卖。
这样的水果、蔬菜,远比他们从国外进口的便宜很多,当地人买得起也吃得起。
在西伯利亚的超市里,还能看到从中国进口而来的各种零食、生活用品等等,大大改善了西伯利亚人的饮食和生活水平。
未来,中国还会持续不断向西伯利亚进口多元化的生活必需品,让西伯利亚人真正感受到中国的友好。
结语“西伯利亚只有懒死,没有饿死”,一句话道出了西伯利亚与众不同的生活情景。
在这种严酷的自然环境衬托下,也体现出了西伯利亚人民坚韧、顽强的生命意志和生存勇气。
希望未来在现代化科技的影响下,西伯利亚人民能拥有更多应对严寒生活的策略,早日享受更舒适、幸福的生活。